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手机报是随着当前的科技发展涌现出来的一种传统媒体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发的媒体。从《中国妇女报》开办第一份手机报开始,手机报凭借着传播速度快、随时随地随身接收以及传播功能全面、互动性强等优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手机报已经使手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4.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的新媒介,手机报的出现为传统报刊开辟了新的内容传播渠道。由于手机报传播具有大众化特点,特别适合行业新闻的传播需要,故结合某传统期刊出版行业手机报的实践,介绍了目前手机报出版的工作过程、运营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手机报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继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之后,以手机报为代表的手机媒体开始成为人们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手机报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展现出新的传播特性。本文在回顾重大突发事件中手机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手机报的传播新特性在实际应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校园手机报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桃  贾举 《新闻爱好者》2012,(24):49-50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手机移动网络也异军突起,而校园手机报作为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媒介产物,理所应当地成为当下高校信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校园手机报是手机报的一种,它依托于手机移动网络,为高校学生量身打造。本文着力从校园手机报的优势和特点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手机报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从2004年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报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手机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传播媒体。在传播时效方面,手机报处在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手机报是一种近几年来出现的发展迅速同时又非常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新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报方便快捷,交互性强且极具个性化和人性化。本文主要结合3G时代的背景,结合一些时新案例解析发展中的手机报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南希  肖芃 《新闻世界》2013,(7):190-191
【摘要】手机报信息接收的便利性,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新闻的传播,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间百态。在内容的互动传播方面,虽然彩信手机报利用手机媒体与生俱来的强大交互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发声的渠道,但由于渠道多元化及内容缺乏吸引力,民众的认知和反馈的效果依然较弱,而受众在接收手机报后的反馈,也势必影响到手机报未来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0.
手机报是手机媒体中发展较快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其独特的传播模式和良好的受众基础使其迅速发展。本文将尝试分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手机报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手机报是手机媒体中发展较快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其独特的传播模式和良好的受众基础使其迅速发展。本文将尝试分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手机报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手机报是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湖北移动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款新闻资讯类的信息产品,本文以湖北手机报为例分析武汉手机报在3G背景下的发展状况. 武汉地区手机报的特色 1.过滤化的信息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科学技术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快速融合,科技产品已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尤其是最近几年,以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为载体的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网络电视、数字杂志、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充斥着媒体界,  相似文献   

14.
<正>手机报的产生得益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受众对新闻信息多层次、多途径、自主性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并探讨了这一媒介在新的手机通讯环境下的发展路径问题。手机报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由移动通讯商与网络经营者提供传播渠道,以报社等新闻传播媒体为信源的一种传播媒介。自2004年第一份中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出现后,手机报这一媒介形式迅速发展起来,其用户群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随着近几年3G技术的出现,手机报在获得更多的媒介技  相似文献   

15.
手机的普遍化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新闻的传播渠道。手机报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两微一端"等新闻资讯平台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报的持续发展。手机报在传统报纸报刊以及新闻资讯平台的夹缝中生存。本文通过分析手机报的优势和瓶颈,提出一些关于手机报的编辑创新措施,以此使得手机报在如今新形势下更好地融合媒介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内知名的无限新媒体服务商,北京英泰利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手机报技术研究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期沙龙上英泰利智总经理屠晓东向大家介绍了这些年来他对当前手机报价值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侯沁奕 《新闻世界》2011,(9):127-128
本文通过分析碎片化传播背景之下,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及其编辑特点,以新华手机报(四川)为例,提出手机报编辑过程中突围的策略,以期对手机报的编辑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莉 《编辑之友》2011,(5):66-68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自2004年进军媒介领域,引领了资讯传播的新时尚,被人们喻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形式,手机出版掀起了报业数字化之路的第二次浪潮。手机报具有携带方便、读取自由、及时可靠、亲近传播等特点。截至2010年,全国各类报纸整体推出手机报近2000种,手机报的用户数量直线攀升,而我国于2010年7月提出的"三网融合"方案的预热与推进,对于手机报而言,  相似文献   

19.
帅志强  燕燕 《青年记者》2006,(16):19-20
近年,手机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许多报业集团都推出手机版报纸,手机报已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手机报能否被受众和市场所选择?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处于探索中的手机报纸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手机报与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  相似文献   

20.
吕卫星 《新闻实践》2014,(10):24-24
手机报是在手机上发行的“报纸”,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拇指媒体”。它依托移动运营商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新闻资讯。我所在的浙江手机报创刊于2005年5月17日,是国内第一份省级手机报,开创了地方手机报模式,现今读者已突破百万。但在新形势下,浙江手机报的发展遭遇瓶颈:手机报是以彩信形式,每天两期、一早一晚发送,新闻时效性不足;手机报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传播新闻,全媒体手段缺乏;手机报是收费产品,每月5元,在多种新闻客户端产品竞争下,用户数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