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地震造成的灾害将更加严重.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历史强震给城市带来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探讨了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省城市防御地震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过程的仿真建模方法和再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通过探讨基于仿真建模方法和再现技术进行地震灾害模拟的可行性,提出利用虚拟三维仿真建模技术、动力学动画技术和场景渲染技术来再现地震灾害形成的全过程,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再现的虚拟地震灾害过程可以使各级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相对逼真地感受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其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为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法律施行以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本法的贯彻执行情况,也非常关注各级人民政府在法律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2000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了防震减灾法执法调研活动,彭珮云副委员长亲临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2,(5):6-9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明确防震减灾战略要求,确立国家2020年防震减灾奋斗目标,颁布实施《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修订《防震减灾法》,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国家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有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刊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地震局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辉煌成就,借此向地震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致敬!  相似文献   

5.
依法做好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廷宏 《灾害学》1995,10(2):94-96
本文结合当前地震形势及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社会性、广泛性,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作了阐述,进而论证了依法搞好地震应急总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21,(3)
地震灾害风险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灾"强调的不仅是地震本身,还包括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而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场景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型不同。以山地地区为场景,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成果,考虑山地地质灾害的影响,给出以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地震灾害综合风险为标度的风险评估结果。并以四川省宝兴县为例开展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Ⅷ度基本设防烈度下,灵关镇的地震灾害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永富乡和明礼乡处于低风险水平。该研究能掌握地震灾害风险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为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沈阳市地震灾害现场紧急救援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要求,2006年5月12日,沈阳市政府批准组建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队由市消防局、市地震局、市卫生局、中国网通沈阳市分公司的消防队员、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通讯技术人员.总计136人组成。所有人员的隶属关系、工作职责不变。该队设正、副队长各1人,下设地震专家、通讯保障和医疗救护3个组及搜索、救援、化救3个分队。其主要任务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在最短时间内抢救被压埋人员和重要物资,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开展震情监测、震害调查和震后趋势判定工作,为市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中国地震灾害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地震工作三大体系的要求和建设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地震灾害系统工程的设想,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论证。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灾害系统工程可以涵盖地震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系统化、法制化及高科技等特点,对我国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09,(4):F0002-F0002,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10.
卢琳 《防灾博览》2022,(1):58-61
地震是人类目前依然无法抗拒的自然灾难.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关于地震的艺术想象,《淮南子·览冥篇》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与中国"地震鳌鱼动"的传说相似,古希腊海神波赛冬的神话包含着对地震和海啸关联性的认知,古埃及以大地之神盖布的心伤来谕示地震不可测,日本的鲶绘以反思社会的姿态来描绘地震灾难...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51号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曾一度喧嚣一度蛰伏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专家认为,《条例》有望孕育一个“朝阳产业”,也为我国电子垃圾处理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在资源有效利用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萨里 《防灾博览》2004,(1):43-43
凡到过泰国的人,必去北榄鳄鱼湖,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驯养基地,1500亩的湖区被绿树环绕,3万多条淡水鳄、咸水鳄、尖嘴鳄、扁嘴鳄、黑种鳄……在这里繁衍生息,被称为鳄鱼的天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气象专家用“怪异”两个字形容它。其特点是,形状怪异,没有统一的台风中心:路径怪异,移动速度忽快忽慢。专家们指出,这类热带风暴风力不是特别强,但含水量比较大,容易发生强降雨。7月14日12时50分,怪异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如期在福建省霞浦县北壁镇登陆。  相似文献   

14.
汶川特大地震“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坤  张令心  刘洁平 《灾害学》2012,27(3):92-96,121
在汶川特大地震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资料,在各种文献和网上又补充收集了大量此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烈度区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典型现象;探讨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与烈度的关系;找出各烈度区的共性内容.旨在使我国的地震烈度表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方面更便于地震烈度评定,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瞬间劫难     
2003年8月16日傍晚,辛劳一天的农民和牧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得房屋抗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来提高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抗震性能是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杭东 《防灾博览》2011,(2):58-5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现在,只要一提到水,"危机"二字往往如影随形。有专家认为,水是新的石油,一种长期被挥霍浪费的资源,如今早已日益昂贵,几近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组织1971年,加拿大戴维、麦格塔格特发起成立国际性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以非暴力抗议形式,在世界范围内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1981年,世界上最早的“绿党”在瑞典诞生,它宣称“不依附于任何集团”,其任务是对现存的环境破坏全面出击。此外,匈牙利、德国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发生在湘江流域的两次暴雨一洪水巨灾——“碧丽斯”和“圣帕”,从暴雨成因及特征、洪水特征和灾情方面对这两次巨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遭受的这两次巨灾具有典型的链性特征,是由强热带风暴引发暴雨进而导致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圣帕”比“碧丽斯”在湖南的持续时间更长,影响面积更大,降水总量更多;在湘江干流和耒水流域,“碧丽斯”导致的洪峰流量和水位均要高于“圣帕”,在洙水流域则相反;“圣帕”导致的灾情比“碧丽斯”导致的灾情小,特别是人员伤亡较少,这主要是因为:(1)前期非常干旱;(2)水库蓄水量少;(3)准确的预报,快速的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的转移安置;(4)防灾意识的增强。在此基础上,对减轻巨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