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 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 h内临床症状反复出现;1个月时,发病4 h内溶栓组与4~6 h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便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8h)患者分为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表 (NIHSS)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1周、2周记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临床症状恶化者复查头颅CT ,明确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后 2 4h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 <0 0 1) ,但溶栓治疗组之间 (经动脉或静脉溶栓 )NIHSS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三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6 6 7%、9 5 2 %和 14 2 9%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动脉溶栓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发病6~12h以内20例为治疗A组,发病12~24h内22例为治疗B组,和对照组(C组30例),两治疗组均应用尿激酶100万~200万U静脉滴注之后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24h以内的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注射用尿激酶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150ml内,静脉滴注30min滴完。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时间点,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75%(27例)的患者ESS分值在溶栓后24h内迅速增加。截止溶栓后14d,ESS分值仅有1例无变化,2例下降。其中时间窗<4h者ESS分值增加的速度明显高于4~6h,而后者又明显高于6h。本组非症状性脑内出血2例(5.6%),症状性脑内出血1例(2.8%),全身性出血4例(11.1%);死亡1例(2.8%),死因为脑内出血;再瘫痪1例。结论本研究提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如能严格掌握溶栓时间窗及适应症,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颜伟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03-10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5例,对照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记录溶栓组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24 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2周静脉溶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颅内出血、颅外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病例分别占8.9%、21.4%、3.6%。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率低,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ICU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ICU内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3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h,6h,12h,24h,7d,14d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出现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3%),颅外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2例(6.7%)。结论在ICU严密监测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超早期溶栓组22例患者在发病3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溶栓组21例患者在发病后3~6 h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对照组357例患者则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3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超早期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溶栓组为90.5%,对照组为57.7%,超早期溶栓组与溶栓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溶栓组治疗后1、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治疗后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效果,与常规溶栓方案比较,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02-203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58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持续30min静脉滴注,之后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溶栓治疗24h后头颅CT如无出血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5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5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禁忌证。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干预。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6.9%;且治后疗6h、24h、7dNIHSS评分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恢复均有确切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30min滴完,用量为一次.溶栓后其它治疗同对照组,治疗15d.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其它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筛选收治的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17例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34例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给予0.9 mg/kg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头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 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17例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占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增加( P <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35.3%( P <0.05).结论 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发病6 h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优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N)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溶栓治疗是急性期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1],而我们临床观察,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中有一部分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影响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我院2005~2006年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20例,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1入选条件①发病6h之内(椎基底动脉系统12h之内)初次脑梗死患者,进展性卒中若头部CT检查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等表现可延长至12h;②头部CT检查无脑出血,且无与神经功能缺损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方法25例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32例80岁以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为对照2组。两组予尿激酶100U静脉溶栓;32例同期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家属未同意溶栓患者作为对照1组。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 h、7 d、14 d记录评分。采用治疗前及14 d爱丁堡斯堪地娜维亚评分(CSS)评价疗效,统计NIHSS评分、CSS评分(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1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1组增加,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非高龄溶栓及高龄非溶栓患者无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2012年1—10月采用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15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给予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尿酸氧化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发病时间小于 2 4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2 9例 ,男 2 1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1.2± 10 .1)岁 ,静脉滴注国产尿酸氧化酶 15 0万U。对照组 3 0例 ,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9.84岁 ,每日静脉滴注脉通 5 0 0 m L ,连用 14 d。观察两组 3 h、6h、12h、2 4h、14 d、2 1d及 2 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 2 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 86%高于对照组 63 % ,且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尿酸氧化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