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行为疗法在小儿局麻下斜视矫正术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小儿局麻下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选择局麻下行择期斜视矫正术的120例6~10岁的学龄期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指导以及术中陪护.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前访视指导,对比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及手术中的合作率、心率、血压和血清皮质醇的变化等.结果 干预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局麻下斜视矫正术患儿进行术前术中干预,能降低手术患儿的恐惧反应,提高患儿对局部麻醉的依从性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扮亲法"对学龄前儿童术前配合程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扮亲法”对学龄前儿童术前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眼科手术学龄前(4~6岁)患儿300例,随机均分为术前扮亲法组(R组)、诱导期家长陪同组(P组)和对照组(C组)。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入手术室、诱导时3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水平,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评价患儿合作程度。结果患儿R组焦虑低于P组(P<0.05)、C组(P<0.01),合作评分R组高于P组(P<0.05)、C组(P<0.01)。结论“扮亲法”能降低学龄前儿童术前焦虑水平,更好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元化环境干预对学龄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术前焦虑及麻醉诱导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在我院手术室儿童等候区环境优化前后就诊的学龄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89例,按就诊时间分组,2021年9月—2022年5月的47例设为对照组(即环境优化前),2022年6月—2023年2月的42例设为观察组(即环境优化后)。观察比较2组患儿术前焦虑、麻醉诱导依从性、血压及心率。结果 术前1 d访视日(T0)2组患儿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手术等待期(T1)和麻醉诱导前(T2)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访视日(T0)2组患儿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T2)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心率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化环境干预能降低学龄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术前焦虑水平,可提高其麻醉诱导依从性,稳定患儿血压及心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兴趣游戏干预对学龄前患儿心理及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9例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30)。术前15~20min,试验组患儿与1名家长进入童趣化麻醉诱导间等候,患儿进行游戏;麻醉诱导时,手术室护士采用鼓励、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患儿配合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与1名家长在普通术前等候室等候,护士将其带入麻醉诱导间进行一般麻醉诱导。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采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进行评价;麻醉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用于评价患儿麻醉诱导时的行为表现。结果两组mYPAS得分比较,进入手术室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得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儿童兴趣游戏进行术前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提高麻醉诱导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样形式术前访视对3-7岁手术患儿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手术治疗的患儿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不给予患儿任何干预措施,手术当天由麻醉医生带人手术室。试验组在术前给予多样形式的术前访视。用改良耶鲁焦虑量表于访视前及访视后(术前1h)测量患儿的焦虑水平。结果2组患儿访视前焦虑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和麻醉诱导时非常合作,麻醉过程顺利;对照组患儿进入手术室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而且麻醉诱导时,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和恐惧,术前1h焦虑状况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结论对3-7岁患儿进行多样形式术前访视可以很好地降低手术患儿的术前焦虑水平,保持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顺利度过围术期,达到身心健康恢复、避免远期身心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童趣化情境认知干预在眼科学龄期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眼科学龄期全麻手术患儿术前健康教育中实施童趣化情境认知干预的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某眼科医院全麻下行眼科择期手术的80例学龄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访视基础上应用童趣化手术情境认知短片、实物启发认知及手术情境角色模拟演练等方法实施童趣化情境认知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访视宣教。比较两组术前焦虑程度、麻醉诱导配合度、苏醒期躁动程度及术后行为改变情况。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术前病区交接时及入手术室时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评分、诱导期合作度量表评分、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行为改变率为15.0%,对照组为3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 结论 童趣化情境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情绪,改善麻醉诱导配合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反应,有助于改变患儿的术后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患儿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0例学龄期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进行术前认知行为干预。在入院时和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路5 m in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儿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静脉后,干预组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患儿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减轻患儿术前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PPIP)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儿术前在护士的指导下由家长陪同麻醉诱导,对照组则不需家长陪同,由护士直接带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后的血压及脉搏变化,了解术前患儿及家长的情绪状况,调查术后家长对PPIP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后血压及脉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95%的患儿希望家长在麻醉前陪同,93.7%的家长希望参与PPIP, PPIP实施后满意度调查为95%.结论 PPIP可缓解麻醉前患儿的恐惧、焦虑及家长的不安情绪,减少麻醉前用药量,有利于麻醉诱导和医患合作,是值得在手术室推广应用的一种诱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系统脱敏疗法变式降低儿童手术恐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脱敏疗法变式对降低儿童手术恐惧的效果.方法 以100例在骶管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变式: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化脱敏法、情绪性意象法加以干预15~30min;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方法,术前强调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儿童恐惧得分比较表、儿童生理指标监测比较表、儿童术中配合得分比较表进行测评,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应用系统脱敏疗法变式干预后,干预组患儿恐惧值、生理指标值下降,对照组变化不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术中配合率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脱敏疗法变式应用于术前干预能降低儿童手术中恐惧,患儿在意识清醒接受骶管麻醉状况下,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提高学龄前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的价值。方法50例学龄前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访视组和对照组。访视组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对照组不进行访视。观察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和入室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术后随访统计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访视组自愿进入手术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入室后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的例数显著高于访视组(p<0.05);访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的手术环境,消除了患儿家长的顾虑,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