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食管癌组织和淋巴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食管癌的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取临床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食管癌早期和进展期癌细胞或淋巴管对VEGF-C及其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癌的癌细胞中可见VEGF-C阳性表达,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淋巴管内皮细胞仅见VEGFR-3阳性表达,VEGFR-3在血管和癌细胞中也存在少量阳性表达。进展期食管癌VEGF-C和VEGFR-3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强于早期。结论食管癌癌细胞VEGF-C的表达和淋巴管内皮细胞上VEGFR-3的表达均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推测VEGF-C通过受体VEGFR-3促进食管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从而引起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探讨VEGF-C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从狗的胸导管分离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内皮细胞的VEGFR-3和F-肌动蛋白,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用VEGF-C刺激后,计数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测量细胞迁移距离,并与bFGF和VEGF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R-3,静脉内皮细胞为阴性。bFGF和VEGF-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VEGF-C的作用比bFGF强。与对照组相比,bFGF、VEGF和VEGF-C组引起迁移细胞的数目增多和迁移距离增大,VEGF-C的作用最强。在VEGF-C组的迁移细胞,F-肌动蛋白和应力纤维明显增多。结论 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VEGFR-3,VEGF-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引起F-肌动蛋白的重组和应力纤维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大肠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的大鼠大肠癌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技术检测29例大鼠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蛋白,观察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内未见VEGF-C阳性表达,但可见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R-3阳性表达.在大肠癌组织内,VEGF-C蛋白表达于癌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和100%,(P<0.05).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癌组织内淋巴管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8.33%和94.12%(P<0.05).结论 大鼠大肠癌VEGF-C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推测VEGF-C通过受体VEGFR-3诱导淋巴管生成:VEGFR-3在淋巴管的阳性表达均随肿瘤进展增高,可能与大肠癌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直肠癌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VEGF-C在人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1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确诊为直肠腺癌的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及VEGFR-3在癌组织和淋巴结内的表达.结果:在31例直肠腺癌组织的癌细胞质中,VEGF-C显色阳性者54.8%;VEGFR-3显色阳性者64.5%;在14例淋巴结中,VEGF-C显色阳性者71.4%;VEGFR-3显色阳性者64.3%.结论:VEGF-C和VEGFR-3在直肠癌组织和淋巴结中均有较高表达,VEGF-C通过与VEGFR-3结合,促使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新的淋巴管,导致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直肠腺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方法取人直肠腺癌手术材料3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区和癌周正常区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主要表达在直肠腺癌的癌细胞胞浆,VEGFR-3主要在淋巴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两者在癌区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区直肠组织;癌区淋巴管的平均面密度(33.81±5.67)高于正常区平均面密度(20.13±3.27)。结论VEGF-C和VEGFR-3在人直肠腺癌中的过表达,可能与淋巴管增生和扩张,促进癌细胞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iNO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这三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为阐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VEGF-C、VEGFR-3、iNOS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上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乳腺癌LVD为20.35±4.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织VEGF-C、VEGFR-3、iNOSmRNA三者的表达率分别为74.0%、84.0%、82.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C、VEGFR-3、iNOS阳性组中LVD分别为21.34±3.45、18.54±4.68、17.43±4.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C、VEGFR-3、iNOSmRNA表达与淋巴管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并且3者之间的表达亦具有相关性,这些基因的表达增高可能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VEGF-C和VEGFR-3在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取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48例(石蜡标本30例,术后新鲜组织1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VEGF-C和VEGFR-3蛋白及mRNA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计数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淋巴管数密度.结果 VEGF-C和VEGFR-3蛋白主要表达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胞浆内,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皮上也可见VEGFR-3蛋白表达,VEGF-C和VEGFR-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18例新鲜恶性黑色素瘤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LYVE-1表达于肿瘤间质内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LMVD)为9.845±2.454,无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为6.534±2.193,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淋巴管数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VEGF-C表达明显增高,并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淋巴管新生及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海杰  谭玉珍 《解剖学报》2007,38(2):250-252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发现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表达Prox-1、podoplanin、VEGFR-3和 LYVE-1等,这些因子和受体调控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或VEGF-D/VEGFR-3信号途径在淋巴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C、VEGF-D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有望治疗淋巴管新生障碍性疾病以及抗移植后免疫排斥和抗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主要综述了胚胎发育、先天性淋巴水肿、炎性病变和肿瘤等状态下淋巴管新生的变化及其机制、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的过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对于淋巴管新生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记数VEGFR-3标记的脉管。结果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率(90.4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脉管数(7.62±1.1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27±0.96)(P<0.05);VEGF-C的阳性表达与VEGFR-3阳性脉管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为0.882(P<0.05)。结论 VEGF-C及VEGFR-3与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管的生长及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现已证实淋巴管是肿瘤细胞转移播散至局部淋巴结的主要通路。但关于淋巴管发生的分子机制却了解甚少。新近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及其受体VEGFR-3信号通路是淋巴管形成的基础,并在转基因动物模型观察到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并促进其淋巴结转移。然而,VEGF-C和-D如何调节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对于肿瘤细胞如何从原发肿瘤逃逸,并怎样进入淋巴管,目前仍不清楚。为此,现就近期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淋巴管新生在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肿瘤转移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淋巴管内皮细胞外,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EGFR-3,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由骨髓动员入外周血,继而迁入局部组织.经VEGF-C等生长因子诱导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参与淋巴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和Podoplanin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标记淋巴管的特异性。方法:选择55例人结肠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VEGFR-3和Podoplanin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odoplanin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微血管极少着色;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另外在小血管内皮也有较丰富的表达。结论:Podoplanin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具有较高特异性,可以用来标记淋巴管。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族有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作用。VEGFR-3属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主要局限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是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的分子标志物。CD31即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是内皮细胞标记物,参与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3)在血管生成中占有重要作用,VEGF有五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三种受体:VEGFR1-VEGFR3。VEGF-A主要结合在VEGFR-1和VEGFR-2,VEGF-B和PlGF只结合在VEFGR-1上,VEGF-C和VEGF-D只结合在VEGFR-3上。不同的受体在不同的细胞上表达不一致,VEGFR-1主要表达在造血干细胞上;VEGFR-2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R-3主要表达在淋巴内皮细胞上。VEGF的表达受到低氧转录因子HIF-1的调控,HIF-1是具有PAS环状结构的异二聚体,有三个亚单位:HIF-1α、HIF-2α、HIF-1β,HIF-1蛋白的稳定与降解受上游脯氨酰-4-羟化酶(PHDs)以及抑制因子FIH的调节。VEGF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播散、转移。拮抗VEGF的表达则成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临床指标的人胰腺癌组织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来探讨VEGF-C和VEGF-D对人胰腺癌转移的影响,为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机制以及癌的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胰腺癌标本33例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VEGF-C、VEGF-D及VEGFR-3在人胰腺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VEGF-D和VEGFR-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例较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比例明显增高,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VEGF-C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胰腺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VEGF-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有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促进了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对癌的淋巴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一类很重要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促使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促进淋巴管的生成,最终导致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就VEGF-C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VEGF-C和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用重组人VEGF-C、VEGF-D及VEGF-C+VEGF-D分别刺激后,计算细胞增殖率,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入重组人VEGF-C、VEGF-D试剂后细胞均增殖活跃。VEGF-D组增殖率为(54.2±4.35)%,VEGF-C组增殖率为(62.5±5.67)%,VEGF-C+VEGF-D组增殖率为(74.3±5.08)%,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VEGF-C与VEGF-D能刺激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对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健康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应用凝血因子VII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联合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检测TSP-1对LEC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结果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呈第VIII因子和VEGFR-3阳性反应,为典型淋巴管内皮细胞。MTT法证实,当浓度为0.8μg/ml ̄2.0μg/ml时,TSP-1能明显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Hoechst33258证实,经TSP-1处理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观察到其核周围有凋亡小体。结论TSP-1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人脐带血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脐带血中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经VEGF—C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并探讨其分化的机制。方法取脐带血,用PercoU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形核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133^+/VEGFR-3^+细胞,然后用VEGF—C诱导分化。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表面形态和细胞内结构的变化,并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脐带血中的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EGFR-3。CD34^+/CD133^+/VEGFR-3^+细胞经VEGF-C诱导后7d,呈长梭形,细胞伸出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出现较多短的微绒毛。表面可见细胞小凹,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诱导后14d,细胞已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5-核苷酸酶,CD133表达消失,细胞质中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结论脐带血中存在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在VEGF—C诱导作用下可能通过VEGF—C/VEGFR-3信号途径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表达水平和淋巴管(LV)计数,探讨3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9例胃癌手术切除原发灶、36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和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VEGF-C、VEGFR-3和LV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胃癌原发灶组织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LV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1.2%比25.0%,P<0.01;57.1%比25.0%,P<0.05;(13.8±5.2)个/HP比(6.8±3.2)个/HP,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组织VEGF-C、VEGFR-3表达阳性率及LV计数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1.1%比25.0%,P<0.01;58.3%比25.0%,P<0.05;(11.2±4.9)个/HP比(6.8±3.2)个/HP,P<0.01]。组织学分级Ⅱ级、侵袭深度T1~T2、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站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胃癌VEGF-C、VEGFR-3表达阳性率及LV计数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Ⅳ级、侵袭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转移、N2~N3站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例(P<0.05或P<0.01)。VEGF-C、VEGFR-3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1)。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C、VEGFR-3阳性病例LV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结论VEGF-C、VEGFR-3和LV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发展、侵袭潜力、转移发生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VEGF-C通过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胃癌淋巴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