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影响伤残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86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例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伤残有关的影响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伤残的相关重要危险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程度、酒后驾驶、年龄和事故类型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伤残的重大影响因素,酒后驾驶和年龄与伤残等级呈正相关(B>0),颅脑损伤程度和事故类型呈负相关(B<0).结论 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伤残相关因素的干预将有助于减少伤残的发生,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及合并损伤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3.03:1;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颌面部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占颌面部骨折的40.8%;交通事故(48.4%)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多见。【结论】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以交通事故伤多见。颌面部创伤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部位及相应的解剖结构有关。颅脑损伤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538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特点,研究区域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3~2012年5 38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法医学特点.结果 死者年龄多见于21~40岁;案发时间以13:00~17:00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面部和多部位联合损伤最常见;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意外致颅脑损伤多见,其中存在中毒、窒息及2次碾压等他杀方式伪装交通意外现象.结论 在法医学鉴定中应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详细分析损伤特点,明确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以及疾病、车祸及死亡之间的关系,他杀方式伪装交通意外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患者早期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伴发早期精神障碍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GCS评分3~8分者精神障碍持续时间多超过14 d,精神障碍类型以躁狂型和痴呆型较为多见;额叶和颞叶损伤的精神障碍症状以躁狂型多见,而颞叶损伤的精神障碍症状以抑郁型多见,69例精神障碍患者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后的精神障碍类型与损伤部位有关,而损伤程度与精神障碍发病率、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太原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发生特点、损伤部位与伤残程度的关系及合理鉴定时限。方法 对174例道路交通事故的鉴定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4例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中,男性124例(71.3%),女性50例(28.7%);年龄以31—50岁为主,占59.2%;损伤部位多见于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占56.4%;伤残程度评定中Ⅸ-Ⅹ级伤残评定率为55.9%;鉴定时间多在伤后6—12月内进行,占46%。结论 太原地区交通事故多由汽车肇事引起,受伤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伤残程度Ⅸ-Ⅹ级最多,Ⅰ一Ⅱ级伤残仅见于颅脑和脊柱损伤,伤残中以颅脑损伤和四肢多见,鉴定时限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98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硬膜下,脑内血肿,迟发性颅内血肿多见,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结论处理老年颅脑损伤病人应严密监测颅内压变化和心脑肺功能.注意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意外伤害与故意伤害人体损伤鉴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意外伤害保险和故意伤害案件人体损伤法医学鉴定特点。方法对130例意外伤害保险案例和540例故意伤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伤者均以男性多见,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职业以农民、农民工和工人为多数;②损伤部位:保险案件以手和上肢损伤最多见,其次为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眼损伤和足及下肢损伤,故意伤害案件以颅脑损伤最常见,其次是颜面部损伤、手和上肢损伤多见;③致伤物或致伤方式:保险案例以高坠或摔跌伤最多见,其次为挤或轧损伤、交通事故、砸伤和钝器伤,故意伤害案件中钝器伤最多见,其次为锐器伤和高坠或摔跌伤。结论意外伤害保险人身伤残案件其损伤部位、致伤物或致伤方式等方面具有与故意伤害案件不同的特点,对法医学鉴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以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多见,其次是单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合并腹部损伤、开颅术后、过度脱水少见。颅内压增高者单侧颅脑损伤多见,手术引流效果好;双侧颅脑损伤者颅内压多正常,综合治疗效果好。结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以合并胸部损伤多见,多为双侧颅脑损伤,颅内压多正常,综合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残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0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对伤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类型、主要并发症、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型颅脑损伤多见(394例),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脑挫裂伤,主要并发症有脑积水(3.15%)、癫痫(2.03%)、偏瘫(1.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伤残评定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司法机构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出具的120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伤残评定资料,对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后遗症以及法医学伤残评定时机进行探讨。结果 120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伤残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8例、Ⅴ级8例、Ⅵ级12例、Ⅶ级16例、Ⅷ级18例、Ⅸ级20例、Ⅹ级25例;14例患者无颅脑损伤后遗症,其余106例遗留有颅脑损伤后遗症;伤残评定时间以6个月-12个月为最,占比60%。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伤残分级普遍较高且多遗留有颅脑损伤后遗症,法医学伤残评定时间建议于6个月后开展为宜。  相似文献   

11.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connected with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re increasing at an alarming rate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e of fast moving vehicles combined with lack of traffic sense of road users of this country.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manifested in vehicular accidents in New Delhi during the year 1983-84 are illustrated here.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伤害的形成原因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在城市交通运输日益发展与道路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伤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795伤害病例中交通伤害事故的占比,以及在交通事故中的性别与年龄结构.从而总结出道路交通伤害形成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1795例伤害病例中交通伤害病例为420例,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的类型、损伤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伤残等级分布的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152例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的伤残评定资料按伤者受伤的临床诊断分类、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的儿童因交通事故致眼外伤构成比较低,4~6岁明显上升,11~14岁最高。大部分眼外伤为单眼损伤,眼部钝挫伤129眼,眼球穿通伤21眼,混合型眼部伤20眼,眼部烧伤2眼。主要并发症及后遗症为外伤性白内障53眼(30.8%)、外伤性青光眼18眼(10.5%)、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4眼(8.1%)、外伤性眼内炎9眼(5.2%)。结论:眼部钝挫伤在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中多见,并发症多预后差,鉴定难度较成人增大。针对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眼损伤的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专门针对儿童的条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严重胸部交通伤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2-2009-10中收治的交通性严重胸部外伤病人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痊愈出院,死亡7例,死亡率为9.7%(7/72)。其中死于裢枷胸和心脏大血管破裂各1例,失血性休克1例,颅脑严重创伤2例,MODS和脾脏损伤各1例。结论开放严重创伤的急诊一手术绿色通道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重要器官的损伤、维持生命征的稳定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中颌面损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国雄  顾晓明  雷德林  刘彦普 《医学争鸣》2000,21(10):1277-1279
目的 分析265例颌面交通事故伤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用流行病学和AIS-IS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法,对颌面交通事故伤病进行事故发生和伤情的调查。结果 颌面交通事故伤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工人、农民和驾驶员;事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差异,一日中出现了3个受伤高峰期;不同碰撞方式中以摩托车自身、汽车撞行人和自行车自身事故率最高;颌面骨折中以下颌骨最多,颌面损伤AIS分级最高为Ⅳ级,多发伤以头部最常见。结论 颌面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事故的预防和救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趋势与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邓世雄  赵新才 《重庆医学》2004,33(7):1074-1076
目的研究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趋势与特征及其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中国1951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事故烈度、伤害死亡率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机动车、人口增长等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机动车和人口增长,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巨大,万车死亡率处于高水平,10万人口死亡率逐渐增加,事故烈度大,伤害死亡率高,这些构成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趋势与特征.结论针对性完善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将有助于预防与遏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姜雄  孟照全  李凯  沈长军 《四川医学》2010,31(8):1111-1112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中胸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82例胸部交通事故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和预后。结果伤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0-60岁,双休日、节假日和夜间是受伤高发时间。重度损伤(〉25分)165例(33.2%);伴多发伤197例(51.6%),其中合并颅脑损伤62例(16.2%)。死亡26例(6.8%),死亡伤者中合并颅脑损伤1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结论交通事故所致的胸部外伤,常合并多部位损伤,病死率高,合并颅脑损伤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院前急救重点是迅速判断伤情,尽快疏通呼吸道,恢复通气功能。做好胸部创伤的专科处理,正确处理多发伤、并发症,预防院内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智力损缺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包括IQ检测报告和法医学检验,对智力缺损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抽取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的鉴定资料68例,对其个体特征、损伤情况、夸大伪装情况与鉴定结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68例中以成年男性为多,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夸大伪装者具有一定的比例,颅脑损伤中以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结论鉴定过程要结合案情,细心复习病历资料,科学的法医学检验和客观地采用IQ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为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广西公安厅交警总队提供的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00~2009年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死亡和受伤情况.结果 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在2005年以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总体呈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