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56-15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84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前后行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增加(P0.05)。两组NIHSS评分、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进展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患者临床指标、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疗效、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的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5.7%,且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的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年龄在60岁以上),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10月.将所有患者经过红篮球抽取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合并氯吡格雷+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1.39±1.28)分、(17.20±1.75)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Fugl-Meyer上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VAS、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进展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重返社会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进行治疗分组,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在基础治疗之余,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实验室生化指标,可见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确实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保守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实验室观察指标,除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30):4209-42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LT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PLT抑制率]、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改良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1年累积脑梗死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A诱导的PLT抑制率、ADP诱导的PLT抑制率、改良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累积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vs.22.5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阿司匹林单用相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致脑梗死稳定期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丁苯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方法试验样本为我院接收的7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病例均来自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应用丁苯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后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分)、脑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组间比较P> 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其机体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脑心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N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心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何世栋 《贵州医药》2023,(2):239-241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运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纳入的110例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5例,试验组服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测定两组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LDL-C、HDL-C)、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C反应蛋白、白介素(IL)-6、IL-2、IL-8,服药后四周评价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 用药前两组血脂比较无差异(P>0.05),用药后试验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但HDL-C高出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无差异(P>0.05),用药后试验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9.09%高出对照组72.73%(P<0.05)。用药前两组炎性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用药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IL-6、IL-2、IL-8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P<0.05).治疗前,两组NIHSS与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与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自理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采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8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与前列地尔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PCV(红细胞压积)、RV(全血还原黏度)、PADT(血小板黏附率)]及炎性因子[hs-CRP(高敏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V、RV、PAD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s-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予以氯吡格雷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效果颇佳,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参照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增加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6.47%,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1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试验组(氯吡格雷抵抗组,25例)和对照组(氯吡格雷非抵抗组,87例)。2组患者持续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至少7 d,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ASPECT)评分,用腺苷二磷酸(ADP)诱导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91±4.95),(2.40±2.09)分,ASPECT评分分别为(11.57±6.05),(13.40±1.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脑梗死面积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因素,脑梗死程度越严重、梗死面积越大在使用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敏感性较低,需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5、10 d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5、10 d的BI评分分别为(66.3±10.55)、(72.2±7.59)分,高于对照组的(61.1±12.29)、(68.7±7.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取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