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0—12月对甘肃省6个县1202名4~9年级的农村学生使用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7.96±3.34)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8.8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2,P 0.001)。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得分在不同年级、家庭经济收入、亲子关系、父亲文化程度、留守类型、留守时间、监护类型、监护人关爱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5、5.678、6.842、4.529、17.514、16.856、8.917、3.210,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收入(t=1.966,95%CI:0.104~0.868)、父亲文化程度(t=3.809,95%CI:0.399~1.108)、亲子关系(t=2.380,95%CI:-1.372~-0.360)、留守时间(t=2.951,95%CI:-0.655~-0.176)、留守类型(t=2.491,95%CI:-0.802~-0.095)、监护人关爱程度(t=2.015,95%CI:-0.955~-0.205)是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结论留守儿童心理资本低于非留守儿童,应针对性开展有利于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27名留守中小学生,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71名(51.42%)留守学生的自我意识总分偏低。留守女生的自我意识评分高于男生(t=2.621,P=0.009),不同年级(F=2.639,P=0.023)、家庭经济条件(F=3.913,t=0.009)、父母受教育程度(F=5.921,t=0.001)、与父母关系(F=22.151,t=0.000)及联系频率(F=6.140,t=0.000)、监护人关受程度(F=11.011,t=0.000)的留守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关系及联系频率、监护人关爱程度是影响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结论留守对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较低,性别、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关系及联系频率、监护人关爱程度是影响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家庭及学校应注重留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留守儿童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及与家庭因素的关联,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4-6月抽取江西省德兴市、玉山县、婺源县1 188名13~18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的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items,PHQ-9)评估留守儿童的抑郁症状,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抑郁症状差异及家庭因素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结果 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9.2%.不同父亲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月收入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39,32.39,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留守儿童发生轻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留守儿童的1.50倍(95%CI=1.26~ 1.95),家庭月收入≤2 000元的留守儿童发生重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家庭月收入>8 000元留守儿童的4.02倍(95%CI=1.08~6.83).结论 留守儿童抑郁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有关.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员健康素养水平可减少或预防留守儿童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留守因素对儿童心理抑郁情绪的实际影响。方法采用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全国儿童调查数据,以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协变量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计算符合留守条件儿童的倾向指数得分,然后按照倾向指数得分进行组间卡钳匹配,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抑郁状况分析。结果经倾向指数卡钳匹配后,儿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协变量达到了均衡,均P0.05;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6.270±3.075)分,非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5.800±3.164)分,留守组儿童抑郁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27。对于父母外出不同类型进行倾向匹配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t=2.12,P=0.03)、仅父亲外出(t=2.32,P=0.02)和仅母亲外出(t=2.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且母亲外出比父亲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上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倾向指数法能有效均衡组间偏倚,从而对留守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守生活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为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2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资本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明理感恩(t=-6.078,P=0.000)、宽容友善(t=-3.865,P=0.000)、自信进取(t=-5.328,P=0.000)、乐观开朗(t=-2.586,P=0.000)及心理资本总分(t=4.902,P=0.000)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自立顽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1,P=0.089)。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类型、留守时间和父母联系频率是留守学生心理资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监护人关系、父母回家频率对留守学生宽容友善和乐观开朗有影响。结论留守生活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资本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留守学生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现状,为开展针对性的生命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3所大学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进行调查。通过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42名大学生中,LAPS总分为(139.93±7.33)分,处于中等水平。生命态度总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家庭情况中,完整家庭的大学生意义意志、生命态度总分最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生命态度受到性别(95%CI:-3.398^-1.74)、年级为大一(95%CI:-3.48^-1.13)、年级为大二(95%CI:-3.376^-1.054)、年级为大四(95%CI:-2.476^-0.152)、是独生子女(95%CI:-3.515^-1.819)、是单亲家庭(95%CI:-3.451^-0.34)、是寄养家庭(95%CI:-4.343~0.044)的影响(P<0.05);而接受过生命健康教育(95%CI:3.389~5.123)、参加过生命体验(95%CI:3.208~5.317)、接受过生存训练(95%CI:5.35~7.524)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态度(P <0.05)。结论大学生生命态度受多因素影响,呈现多元化态势,生命健康教育应从高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着手,培育大学生正向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7.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5个县市4 457名农村地区4~5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sQLTM 4.0)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生活质量总分为(79.44±12.51)分.留守儿童在情感功能、角色功能及心理领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2.99,3.51,3.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大(OR=0.82,95%CI=0.71 ~0.95)、家庭居住人数越多(OR=0.85,95%CI=0.73~0.98)与儿童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父亲文化程度越高(OR=1.40,95%CI=1.21~1.62)、父亲收入越低、母亲做家务或无业、儿童2周患病(OR=1.76,95%CI=1.50~2.06)与儿童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儿童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父亲去年年收入、母亲职业、家庭居住人数、儿童2周患病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地区5~9年级留守儿童1 672人,以症状自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量表测试阳性率为27.8%(95%CI=25.62%~29.9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寄宿情况、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务工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留守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OR=0.669,95%CI=0.461~0.972)、有固定工作(OR=0.5529,5%CI=0.317~0.962)为保护因素;寄宿(OR=1.710,95%CI=1.054~2.772)为危险因素。结论男生和住宿学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父亲受较高教育,父母有固定工作,打工地点离家近等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Liu Q  Zhou H  Yang Y  Hu B  Ma X  Chen H 《卫生研究》2011,40(4):445-449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加利福尼亚儿童健康调查的心理弹性量表等进行团体施测,同时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四川资中县两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共349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分为外部保护性因子和个体内部特质因子,后者受到外部保护性因子(β=1.138,P<0.001)及性别(β=0.086,P=0.048)的直接影响。前者受到家庭支持(β=0.076,P=0.047)、父母平时过问程度(β=0.092,P<0.001)、父母关系(β=0.024,P=0.043)和母亲平时要求(β=0.050,P=0.065)的直接影响,同时受到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母亲在外工作时间、监护人平时要求的间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内部特质因子与学业表现具有正向相关(r=0.026,P=0.05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受到多维因素影响,家庭支持特别是母亲的关爱是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关键保护性因素;监护人、老师及朋友的支持关心也是保护性因素;女生心理弹性内部特质因子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成都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未就诊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成都市6个镇的468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一般情况及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未就诊率。结果 此次调查留守儿童自报两周内患过病150人,两周患病率为32.05%,其中未就诊19人,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12.67%。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监护人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不同支付方式、不同家庭月收入的成都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未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女童(OR=1.408,95%CI:1.260~1.73),监护人年龄60岁及以上(OR=1.533,95%CI:1.396~1.837)为成都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未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生子女(OR=0.502,95%CI:0.220~0.813),女性监护人(OR=0.644,95%CI:0.302~0.785),监护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OR=0.675,95%CI:0.309~0.858),家庭月收入≥3 000元(OR=0.607,95%CI:0.330~0.891)为成都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未就诊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成都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患病两周未就诊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受留守儿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监护人性别、监护人年龄、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影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农村留守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类型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开封农村地区594名小学生,确定留守小学生292名,采用自制留守小学生非故意伤害情况与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性别、居住周边环境对伤害发生有影响,OR值分别为2.68(95%CI 1.06~6.79)和5.12(95%CI2.68~9.79)和3.44(95%CI 1.37~8.70)。对应分析显示:监护人为父亲、性格为中间型、年龄较小与非故意交通事故可能存在联系;监护人为祖父母、性格为外向型、年龄较大与非故意跌落伤存在联系;监护人为母亲、性格为内向、年龄为中龄童与非故意动物咬伤存在联系。结论农村留守小学生性格、年龄、监护人类型与非故意伤害类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重庆市某区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重庆某区3 691名青春期留守儿童,采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生活质量总分(141.74± 18.09)高于女生(140.47± 17.99),非住校生生活质量总分(142.24±18.35)高于住校生(138.01±16.91),小学生生活质量总分(143.81±18.65)高于初中生(138.06±16.84);与父母联系频率、教养方式、学习成绩、好朋友数量等4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4个维度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类型、监护人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3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部分维度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养方式、好朋友数量、学段、学习成绩、与父母联系频率、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和留守类型(P值均<0.05).结论 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加强亲子关系是提高和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所农村小学的952名留守儿童及952名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儿童SCL-90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为隔代监护(OR=3.25,95%CI:1.25~8.49)、寄宿(OR=2.45,95%CI:1.47~4.09)、神经质(OR=2.10,95%CI:1.33~3.33),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34,95%CI:0.12~0.97)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流动儿童监护人免疫接种知识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56名流动儿童监护人。监护人免疫接种知识总得分平均为(13.94±5.47)分(总分为30分),对扩大免疫规划新增加疫苗和预防疾病的认知相对更低。免疫接种知识总得分在年龄(F=6.09,P<0.01)、文化程度(F=24.8,P<0.01)、家庭月收入(F=14.9,P<0.01)、监护人与儿童的关系(F=76.9,P<0.01)、户籍(F=4.9,P<0.05)、居住类型(F=53.6,P<0.01)等因素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义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t=4.8,P<0.01)、购房居住的监护人(t=-3.2,P<0.01)免疫接种知识得分高。结论流动儿童监护人对扩免后的免疫接种知识掌握不足,应研究采取合适措施来提高监护人的免疫接种知识。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区5所小学4~6年级共748名留守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恐怖症状和总焦虑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中72.5%为母亲照顾,20.9%为(外)祖父母,1.4%为父亲,5.2%为其他人监护。监护人文化程度构成中文盲占10.8%,小学占40.4%,初中占34.4%,高中及以上占14.4%;以监护人不同文化程度分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症状和总焦虑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不同外出打工时间,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生、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或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较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初中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家庭因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为提高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4—6月在新疆阿勒泰农牧区分层整群抽取8所初中学校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2 612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因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结果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比例为75.00%(1 959人)。每周选择积极交通方式出行的天数为(4.46±2.12)天,每周上体育课的次数为(2.89±1.12)次。不同性别、年级、留守情况、住校情况、家庭每月收入、家庭人数、家庭居住方式、监护人、监护人学历及监护人提醒锻炼的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监护人的家庭收入、家庭居住方式、监护人体力活动及监护人提醒锻炼是哈萨克族初中生体力活动达标的保护性因素;监护人为父亲(OR=0.71,P0.05)、家庭人数≥6人(OR=0.68,P0.05)是危险性因素。结论提高监护人锻炼意识和对体力活动的认知,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有利于哈萨克族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郫县及简阳市的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根据有无缺铁性贫血将调查对象分为2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结果]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中共有41例(8.49%)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留守儿童年龄增加(OR=0.636,95%CI=0.436~0.929)、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OR=0.671,95%CI=0.467~0.964)、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686,95%CI=0.498~0.944)为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主要照顾者年龄增加(OR=1.456,95%CI=1.034~2.052)、挑食(OR=1.520,95%CI=1.037~2.228)、近6个月内有腹泻(OR=1.446,95%CI=1.030~2.030)、肉类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OR=1.517,95%CI=1.044~2.206)、动物内脏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OR=1.486,95%CI=1.012~2.182)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留守儿童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方面的差异及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法 应用儿少生活事件量表,对贵州省农村1 416名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44.97±16.20)分;非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40.92±15.1)分,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总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这5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经济水平、父亲外出打工情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结论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面对各种生活中的负性刺激时,容易表现出适应不良,尤其是那些身为独生子女且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留守儿童,他们对生活有着较高的期望,一旦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就更易出现品行、学业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麻城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小学(只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各1所学校共1 92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留守儿童725人(37.66%),心理健康得分为(128.58±39.25)分,非留守儿童1200人(62.34%),心理健康得分为(127.76±37.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除社会能力、目标与志向因子外,其他因子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留守儿童(P0.05);不想念父母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高(153.58±44.88)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父母外出务工持支持态度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1.18±38.04)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每月零用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月零用钱50元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5.53±41.1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理弹性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高年级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淡漠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大理白族自治州留守儿童,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713份。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量表中的积极认知[(2.84±0.70)分]、家庭支持[(1.96±0.70)分]和心理弹性总分[(80.51±10.21)分]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得分[(3.34±0.71)分、(2.35±0.61)分和(85.50±1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外出类型、双亲外出时间和神经质等4项因素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呈显著相关。 结论 母亲文化、双亲外出、双亲外出时间和神经质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显著性影响,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促进中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