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咪鲜胺和嘧菌酯2种杀菌剂对火龙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及其在火龙果中的残留。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嘧菌酯对火龙果炭疽病防效较好,防效在61.9%~88.3%之间。其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递增,且对火龙果安全。咪鲜胺在上海、广西试验点火龙果叶片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4、4.20d。嘧菌酯在火龙果叶片中消解速度较快。火龙果中咪鲜胺的最终残留量为0.1~0.319mg/kg,嘧菌酯的最终残留量0.1~0.248mg/kg,结合我国农药登记情况和我国居民的人均膳食结构,普通人群咪鲜胺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5813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92.3%,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708 5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5.6%,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我国香蕉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测定了采自香蕉主产省份生产基地及市场的196份香蕉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评估了所检出农药对我国成人和1~~6岁儿童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香蕉全果中咪鲜胺(42.86%)、吡唑醚菌酯(40.82%)、吡虫啉(34.69%)及多菌灵(27.55%)的检出率较高;就农药类...  相似文献   

3.
嘧菌酯在人参和西洋参中的残留监测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中药材人参和西洋参中嘧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 [V (乙腈):V (水)=7 :1]提取,柱层析 [m(弗罗里硅土):m(中性氧化铝):m(活性炭)=5 :3 :0.15)及液-液分配净化,GC-ECD检测。结果表明,当嘧菌酯在人参和西洋参中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0.5和0.01 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82.1% ~97.8%和90.9% ~92.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 ~6.2%和1.6% ~3.1%,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仪器的最小检出量(LOD, S/N =3)为0.06 ng,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1 mg/kg。采用所建立方法调查了2010年不同来源人参和西洋参样品中嘧菌酯的残留情况,并对其膳食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样品中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量为0.1 mg/kg,计算得出的风险商(RQ)值很小,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桃生长后期使用农药的安全性,以桃早熟品种‘金陵黄露’为材料,分别在桃果收获前7和14 d,按最高推荐剂量及2倍最高推荐剂量混合施用9种农药,包括4种杀虫剂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 和5种杀菌剂 (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研究了桃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变化及不同农药在桃枝、桃叶、果皮和果肉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套袋在桃生长后期阻控农药吸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桃收获前7 d,按2倍最高推荐剂量施用其中3种杀菌剂 (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菌酯) 和4种杀虫剂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吡虫啉),7种农药在桃全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MRL);而过量施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桃全果中多菌灵残留量显著高于MRL标准,且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多菌灵由果皮或枝叶向果肉迁移的风险。套袋处理后,桃全果中多菌灵的残留量远低于中国MRL标准,同时显著减少了桃全果中其他8种农药的残留量。9种供试农药在桃树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果皮>全果>桃叶≥果肉≥桃枝。本研究表明,不同农药品种在桃生长后期消解规律存在差异,其中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超量使用会增加多菌灵在桃果中残留超标的风险,而套袋处理可减少桃果中的农药残留。该结果对去除桃果中农药残留、降低膳食摄入风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姜炭疽病菌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姜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嘧菌酯对姜炭疽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_(50)值(120h)分别为0.076mg/L和1.59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姜苗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25%嘧菌酯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75%左右。研究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姜炭疽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嘧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2016年开展了250g/L嘧菌酯悬浮剂在枇杷上的残留田间试验,以期为嘧菌酯在枇杷上的合理使用和制定最终残留限量提供参考。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枇杷中嘧菌酯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当嘧菌酯在枇杷中的添加浓度为0.05、1.0、2.O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112.4%~117.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6.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7.9~12.2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按有效成分416.7和625.05 mg/kg,施药3次和4次,,末次施药后7、14、21d,枇杷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47~2.051mg/kg、0.145~1.379mg/kg、0.015~1.004mg/kg。建议在枇杷上使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时,有效成分用药量321.5~416.7mg/kg,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21d。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法同时分析西瓜、杨梅中多效唑、氯吡脲和咪鲜胺3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反相液相色谱分离,采用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用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5~0.2 mg/kg范围时,西瓜中多效唑、氯吡脲和咪鲜胺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5.4%~99.4%、85.6%~98.7%和88.8%~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7%~4.0%、2.5%~3.6%和2.3%~4.6%;杨梅中多效唑、氯吡脲、咪鲜胺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3%~99.3%、84.6%~98.2%和83.6%~99.2%, RSD 分别为2.4%~4.5%、2.9%~3.7%和2.2%~3.9%。该方法对两种水果中3种农药的检出限 (LOD)均为0.5 μg/kg,定量限(LOQ)均为1.7 μg/kg。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多效唑、氯吡脲、咪鲜胺在西瓜、杨梅等水果中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吡噻菌胺及其主要代谢物1-甲基-3- (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PAM)和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在番茄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 (PSA)和石墨化碳黑 (GCB)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吡噻菌胺、PAM、肟菌酯和肟菌酸在0.025~2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在不同添加水平下,4种化合物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小于3.9%,定量限 (LOQ)均为0.05 mg/kg。按照《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在全国12个地区开展规范残留试验,30%吡噻菌胺 ? 肟菌酯悬浮剂以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70 g/hm2,于番茄灰霉病发生初期喷雾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 (推荐的安全间隔期为5 d)。在分别于末次施药后5和7 d采集的番茄样品中,吡噻菌胺的残留量均低于0.26 mg/kg,肟菌酯的均低于0.33 mg/kg,均未超出中国制定的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在番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值。根据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膳食结构和毒理学数据进行了长期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分别为0.1382和0.2645 mg,膳食风险商 (RQ)均小于100%,说明在推荐的良好农业规范 (GAP)条件下施用30%吡噻菌胺 ? 肟菌酯悬浮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马晨  张群  刘春华  段云 《农药学学报》2021,23(3):552-560
为掌握海南省芒果中农药的多残留情况及其对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大小,采集海南省主产区芒果样品178份,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并计算了芒果中所检出农药对我国不同人群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份额 (R)。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检出率最高 (> 80.00%)。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最大残留限量 (MRL) 标准,以下农药残留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吡唑醚菌酯共有39份样品超标,吡虫啉34份,噻虫胺5份,苯醚甲环唑2份,灭多威和多效唑各1份;71.91%的样品同时含有2种及2种以上单个农药残留,最多者同时检出了8种单个农药残留;同时检出2种及2种以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新烟碱类农药的样品比例分别为23.03%和16.30%;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嘧菌酯是最常见的农药多残留组合。本研究所检出农药的R值均远远低于1,说明通过芒果摄入的农药残留对整个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极小。  相似文献   

10.
新农药介绍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12):44-45
农药中文通用名称:胺鲜酯(暂定名)英文通用名称:尚未定农药登记名称和商品名称:1.6%胺鲜酯水剂(植物龙)理化性质:胺鲜酯纯品外观为无色液体,原药(含量≥90%)为浅黄色至棕色油状液体。沸点:138℃~139℃(0.01mPa);溶解度:易溶于乙醇、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对稀酸稳定,在碱中易水解。化学名称为:己酸β-二乙氨基乙酯。毒性:胺鲜酯原药对雄性和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3690mg/kg和3160mg/kg,急性经皮LD50>2150mg/kg;对眼睛为轻度刺激性,对皮肤为强度刺激性;对皮肤属弱致敏物;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尾菜中存在农药残留的现状,以设施农业尾菜黄瓜秧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尾菜黄瓜秧在静态好氧发酵过程中多菌灵、吡虫啉、哒螨灵等50种农药残留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发酵重要影响因子堆高对农药残留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菜黄瓜秧中共检测出腐霉利、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虫螨腈、吡虫啉、啶虫脒和哒螨灵9种农药残留,其中多菌灵平均残留量最高,达11.2 mg/kg,其他8种农药平均残留量在0.042~0.89 mg/kg之间。在发酵的24 d中,不同堆高条件下9种农药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但不同农药半衰期差异较大,其中吡虫啉的平均半衰期最长,为28.9 d,多菌灵的平均半衰期最短,为10.2 d;不同堆高处理中农药的消解速率也有差异,总体上在2.5 m堆高下各农药的消解率最高、半衰期最短。本研究结果可为尾菜发酵参数优化、农业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以及研发基于尾菜发酵产物的有机蔬菜专用有机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2,4-滴(2,4-D)是广泛使用的阔叶杂草除草剂,同时还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部分水果的防腐保鲜剂。为全面评估中国人群的2,4-滴膳食暴露风险,文章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采自全国范围内的554批次蔬菜、1 018批次水果和102批次粮食产品进行了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监测结果表明:2,4-滴的残留量总体很低(0.005~0.037 mg/kg),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樱桃(9.5%)、番茄(9.0%)、辣椒(6.2%)、芒果(4.1%)、柑橘(3.3%)、黄瓜(3.3%)和杨梅(2.3%),其中草莓、猕猴桃、葡萄、茄子、大豆、小麦和玉米中均为未检出。各类人群对2,4-滴的多来源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RQc)为1.2%~2.1%,其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商(RQa)为0.001 6%~0.29%,表明各类农产品中2,4-滴的急性与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均非常低,远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尚未达到健康关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浙江省各地区芹菜中农药残留水平以及对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采用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在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的210个芹菜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开展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10个芹菜样品中共检出35种农药,检出率为94.8%,其中杀虫剂23种,杀菌剂11种,除草剂1种;97.1%的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其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残留水平整体较低;检出4种及4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54%,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采用相对强度系数 (RPF) 法将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分组,依据各农药的毒理学数据计算了各组农药的累积当量浓度,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有机磷类、烟碱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儿童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 (%ARfD) 分别为60.35%、46.96%、20.15%、20.76%和12.40%;对一般人群分别为51.70%、40.20%、17.25%、17.77%和10.65%;所检出5类农药对各群体的%ARfD值均小于100%,表明芹菜中农药残留量及膳食摄入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多种农药残留经膳食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后,其联合毒性的潜在风险通常超过单一农药。为探明农药多残留的联合暴露毒性,采用经典MTT (噻唑蓝) 比色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啶虫脒、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咪酰胺和三唑磷8种农药多种组合方式联合暴露下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联合暴露24 h后,不同种类农药组合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组合农药质量浓度升高,部分组合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分别呈现S型变化和线性变化。例如,二元组合 (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 在0~10.00 mg/L、三元组合 (多菌灵+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 在0~24.12 mg/L、四元组合 (三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阿维菌素) 在0~47.46 mg/L以及五元组合 (毒死蜱+阿维菌素+啶虫咪+高效氯氟氰菊酯+三唑磷) 在0~62.80 mg/L暴露条件下其抑制效应表现为S型变化,即随着组合农药质量浓度增大,细胞存活率先迅速降低,之后则缓慢降低;二元组合 (多菌灵+百菌清) 在0~8.46 mg/L、三元组合 (毒死蜱+啶虫脒+多菌灵) 在0~39.97 mg/L、四元组合 (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百菌清+阿维菌素) 在0~25.92 mg/L以及六元组合 (啶虫脒+毒死蜱+三唑磷+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 在0~57.48 mg/L暴露条件下其抑制效应表现为线性变化,即随着组合农药质量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呈线性降低。本研究对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估,明确了不同农药多残留组合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剂量-效应关系,可为进一步探索农药多残留的细胞毒性机制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福建省主产区普通白菜中农药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用现有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在福建省主产区采集的88个普通白菜样品中的68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检出农药进行了短期和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88个普通白菜样品中,共有68个样品检出了农药残留,总检出率为77.27%;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杀虫剂18种,杀菌剂9种;检出2种及2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检出农药残留样品总量的83.82%,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利用相关农药的毒理学数据——急性参考剂量(ARfD)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农药残留数据和普通白菜的膳食消费量数据,评估了所检出农药的短期和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其中,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值(%ARfD)范围为0~90%,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商贡献率(RQc%)范围为0~46%。研究表明,福建省主产区普通白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较低,通过食用该地区生产的普通白菜对消费者的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整体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 (LOQ) 为5 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 (22.6%)、嘧菌酯 (18.5%) 和苯醚甲环唑 (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及采收期对冬枣在不同流通环节中农药残留的影响,并对冬枣中检出的12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对供试冬枣样品筛查了54种待测农药,共检出12种,检出率为22.6%,均未检出禁用和高毒农药。在室温条件下,多菌灵在冬枣中的半衰期为4.8~6.0 d,戊唑醇为4.9~11.2 d,苯醚甲环唑为10.0 d,吡虫啉为2.8 d,嘧菌酯为6.9 d。在0 ℃条件下,多菌灵在冬枣中的半衰期为5.5~9.4 d,戊唑醇为14.1~57.8 d,苯醚甲环唑为8.6 d,吡虫啉为10.5 d。从不同采收期的冬枣中检出了9种农药,其消解较为明显,其中在商业采收期时,其消解均超过50%。慢性和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及市场采购的冬枣中除多菌灵外,其他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风险可接受。市场采购的冬枣中多菌灵存在不可接受的慢性摄入风险。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将农药残留定义分为2类,即植物源产品残留定义和动物源产品残留定义;同时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又将农药残留定义分为风险评估残留定义和监测残留定义。JMPR在植物源产品农药风险评估残留定义中包含的代谢产物类型主要分4种情况:一是残留定义包含母体和代谢产物,代谢产物是农药;二是残留定义包含母体和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不是农药;三是残留物定义只包括代谢产物,且代谢产物不是农药;四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本文综述了JMPR关于植物源产品残留定义中含有代谢产物的农药进行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时残留数据的计算,旨在为我国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