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坝监测数据分析和大坝监控预测模型的难点在于监测数据的效应量和影响量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传统监测模型的非线性分析能力欠缺.在充分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推理能力、处理众多影响因素能力和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混沌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建立了基于混沌优化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某拱坝变形进行了拟合和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存在的非线性强、异常值诊断和剔除工作复杂及传统监控模型抗粗差能力差等问题,结合稳健估计理论抗粗差性强和极限学习机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基于稳健估计极限学习机的大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试验确定网络隐含层层数,构建4次方损失函数,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输出权值,实现原始监测数据的拟合和预测。以某工程大坝变形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以反映模型预测精度的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及反映模型鲁棒性的中位数绝对偏差作为评价指标,基于稳健估计极限学习机的大坝变形安全监控模型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统计模型泛化能力较弱且容易引入高维变量,这将对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出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过拟合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适当维度的数据驱动模型,以实现对大坝变形的准确监控。选用极限学习机(ELM)作为基础预测模型,提出基于平均影响值MIV-ELM模型的变量筛选法,以消除初始变量集中的冗余信息,从而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预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HST-MIV-ELM不仅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性能,同时也有较强的可拓展性,为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特性,以水位、温度和时效作为输入层,大坝位移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龙滩大坝的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将拟合值、预报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坝位移拟合效果较好,预报值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坝变形预测中非平稳非线性的数据处理问题,为克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在处理非线性数据方面的不足,将小波神经网络模型(WNN)引入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里面,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小波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MLR-WNN)。首先,针对温度、水位、时效因子和大坝变形实测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对其产生的误差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得到大坝变形预测值。经算例验证并与多元回归模型和WNN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预测精度较高,在大坝变形波动剧烈的时段也能保证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坝自动监测数据序列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测值漂移问题,提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遗传(GA)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预测方法。采用EEMD技术提取反映大坝真实变形的低频信号,剔除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和野值,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真实信号进行学习与外推,据此构建EEMD-GA-BP模型。利用本文模型计算得到大坝变形的预测值,将其与实测变形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残差大小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其它方法的预测效果。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大坝变形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坝变形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及形变值累计特性,引入NARX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并实现变形预测.首先,NARX神经网络通过非线性自回归网络与外源输入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其次,建立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后采用周期为输入序列、变形值为输出序...  相似文献   

8.
探讨最优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建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3个单项模型的一般组合及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相关性系数、均方根误差对各模型预测精度进行检验。通过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进行预测,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和最优加权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都比较高,均适用于该工程的变形预测,尤其是ARMA-BP加权组合预测模型,计算便捷,预测精度较高,可供同类工程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建筑安全等级进行严格的变形控制,有效的变形预测能更好地指导施工。根据某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应用MATLAB 7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基坑变形多步预测模型A和动态预测模型B,并与广义回归网络建立的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动态预测的精度明显高于多步预测模型;在变形数据随时间递增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比广义回归网络动态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平均预测误差约3.3%,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提取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深度挖掘其前后信息的拓扑关系,有效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模态分解和蜣螂优化算法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大坝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融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的二次模态分解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有效降低高频非平稳性分量对预测精度的不利影响,并利用蜣螂优化算法对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超参数寻优以深度挖掘大坝变形数据的有效信息。以某水电站大坝为例,将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多种常用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挖掘大坝变形数据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其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对比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Elman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建立了人工蜂群算法(ABC)与Elman神经网络组合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应用于某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果表明,单纯Elman神经网络建模方法预测的相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3.50%和0.131,ABC-Elman(人工蜂群算法与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1.98%和0.063。从各影响因子对大坝变形的贡献上看,水压分量占27.9%,温度分量占62.3%,时效分量占9.8%。ABC-Elman模型在建模效率、预测精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较适合于大坝变形的建模分析,并可推广于大坝渗流、应力等监控模型中。  相似文献   

12.
大坝变形预报对大坝运行安全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模型预报精度不够、模拟效果不稳定;若大坝变形数据有异常值时,传统机器算法模型识别和处理异常值的灵活性很小,导致预报结果有偏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次将随机森林算法运用到大坝变形监测领域,将大坝测点根据随机森林相似性矩阵分成若干个子集,针对每一个子集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分区建立预测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拱坝变形作为研究对象,验证所建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根据随机森林的相似性矩阵对大坝各测点的分区情况符合物理和工程实际意义,对各分区子集测点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建立的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精度较高、模型稳定性好,为大坝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水文预测是水文学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其预报结果不仅能为水库优化调度提供决策支持,而且对水电系统的经济运行、航运以及防洪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自回归模型(AR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在日径流时间序列中应用广泛。将这三种模型应用于桐子林的日径流时间序列预测中,不仅采用纳什系数(NS系数)、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ARE)为评价指标,对三种模型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而且,在对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的阈值统计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布。同时,通过研究模型性能指标随预见期的变化过程评价了三种模型不同预见期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ANFIS相对于ANN和AR模型不仅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泛化能力,而且在相同的预见期下具有更优的模型性能,可以作为日径流时间序列预测的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监测资料有缺失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精度,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一种具有小样本、高维、非线性的预测模型,并结合对其重要组成部分核函数的分析应用,提出一种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的TW-SVM预测模型。以某堆石坝为例进行研究,利用坝坡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监测数据,分别采用TW-SVM方法和BP神经网络(NET)方法建立相应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TW-SVM方法和NET方法预测的垂直位移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0.58 mm和6.18 mm,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70.00%和1 286.22%;采用TW-SVM方法和NET方法预测的水平位移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0.25 mm和14.91 mm,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1.25%和1 189.85%;TW-SVM预测模型比NET预测模型更适合于影响因素为时间、水位的小样本预测分析。研究结果为堆石坝变形预测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滑坡变形的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多种因素影响,滑坡变形具有趋势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从滑坡变形监测数据着手,将监测数据分离成趋势值和随机值,建立了滑坡变形的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滑坡变形的趋势值进行预测,用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滑坡变形的随机值进行预测。利用金沙江乌东德坝址区金坪子滑坡TP06点高程位移变化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误差不超过11%,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应用监控模型来监控大坝的工作性态是一条有效途径 ,但由于大坝工作条件复杂 ,影响因素繁多 ,为以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应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方法 ,将专家知识、监测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结合起来 ,把坝工理论和坝工专家的经验结合起来对其进行研究。文中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 ,依据专家的经验确定隶属函数 ,从而建立模糊神经网络预报模型 ,根据专家对实际情况的正确分析 ,对预报结果进行修正 ,达到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NMEA-BP大坝变形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思维进化算法(MEA)改进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思维进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测模型的研究。通过引入小生境技术和思维进化算法,克服了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值、训练时间长和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其搜索效率和全局搜索能力。通过进一步利用改进的思维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建立了NMEA-BP大坝变形监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了拟合预测。结果表明,NMEA-BP模型有效提高了大坝变形预测的精度,能更高效准确的进行大坝变形监测。研究成果为大坝变形监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