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峰 《江汉论坛》2004,(10):54-56
公共产品可以公营也可以私营,但公营会导致X无效率.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和自然垄断理论对"非禁即入"进行论证,分析了非公有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的产权结构、进入壁垒、行政审批等制度性障碍,应引入"特许投标制"、可竞争市场理念等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2.
OECD国家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反映和涵盖了世界主流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方向和方式.尽管OECD各成员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架构及历史不尽相同,但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的主要措施和趋势却惊人地相似.本文对OECD国家目前已经实施或者正引起广泛争论的改革方案分作两大类:参数改革和范式改革,其中范式改革包括名义账户制和部分私有化改革.在深入分析各类方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反映出的OECD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一般趋势:改革而非革命.并基于政治多元主义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改革,引出对公共养老金制度根本目的之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指出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和市场供给都是低效率的.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对环境保护、贫困人口救助、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产品的需要日益迫切.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告诫我们,NGO组织能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依据自身特点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并推动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因此,本文提出建立一个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组成的三维度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将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叶建源 《学术研究》2003,(3):104-107
学校以公营还是私营为主 ,是世界性的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以近年出现的“新公共行政”、“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及“企业化政府”等公共行政观点为背景 ,考察香港政府直资学校制度的沿革和发展趋势 ,探讨与之相关的“教育公平”问题 ,指出半私营学校制度对保证教育公平、资源合理分配及市场竞争机制都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稀缺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政行为,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各国经济社会转型转轨时期,日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着日本经济社会迅速崛起。本文主要以日本行政审批制度的背景、理论与实践为基础,详细介绍日本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经验,以期推动我国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该文针对高校计算机软件类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软件类公共选修课"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的教学实践入手,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主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企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适用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将企业的经营模式引入政府管理当中 ,以企业精神改革公营部门。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对企业和政府这两种组织的根本性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强调在中国 ,不能将这种理论作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公共预算对控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质是一个宪法问题.宪政视野下的公共预算是一个公开透明、有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公共过程.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公共预算制度改革,提高了预算的法制化、民主化水平.但目前我国的公共预算仍然存在预算不透明、编制不科学、决策过程不民主、预算缺乏有效约束和公共预算改革缺少总体规划等问题.为了以民主法治的形武对政府的财政权力进行限制和监控,保护公民财产权及依附其上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国家必须加大公共预算改革的力度.公共预算改革应该在宪政理念的指导下,选取部分县级城市作为试点,坚持先行先试、稳妥渐进的原则,以预算公开为突破口,促进预算编制科学化,进而实现预算审查的民主化,最后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并建立预算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失衡现象,内在原因就在于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的组成人员--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加强对这种自利行为的约束对策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决策制度;改革现行干部评议、晋升、薪酬和问责制度;规范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产权改革是一个公共话题.本文从对产权属性的探讨入手,剖析了产权改革与社会治理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指出产权改革同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公共领域的重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产权改革为社会治理和公共领域创造了推动力量,而社会治理和公共领域则为产权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