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中国石化松北探区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简称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对比,分析松北探区成藏条件和预测有利区.结果表明:中国石化松北探区烃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萨、葡、高油层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虽然整体上在油气源、运移输导和保存3方面条件不如西部斜坡区;中国石化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也存在着油气富集条件,哈尔滨东和呼兰附近应是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及对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敖包塔油田西翼葡萄花油层资源潜力丰富,但油水分布复杂、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储量的有效动用.结合地震解释、测井、试油等资料,在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划分、砂体类型及规模研究基础上,分析油水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总结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根据断裂与砂体组合关系划分有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受局部断块、岩性双重控制,全区无统一油水界面,平面"低油高水"、垂向"上水下油"现象频繁;葡萄花油层属于"下生上储、断层沟通、断层—岩性遮挡"成藏模式,油气来自下覆青一段源岩,反转期活动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根据该区断裂、砂体组合特点,可细分出"下倾油源断裂沟通—上倾岩性尖灭"、"上倾反向断裂遮挡—侧向岩性尖灭"和"局部正向构造—高断块控藏"3类有利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选取构造特征典型、油源单一的王府凹陷为例,按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将王府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分为4种类型,即地堑-反向断阶组合、地堑-反向-顺向断阶组合、地堑-地垒反向断阶组合和地堑-地垒-顺向断阶组合.通过分析断裂密集带中油气显示情况,探讨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二次运移具有横向遮挡、侧向输导作用,并制约油气聚集.当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平行时,其两侧地垒、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优势部位;当其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垂直时,靠近生烃凹陷一侧的地垒、反向断阶优先捕捉油气,断裂密集带交汇处是油气富集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宋芳屯油田葡萄花、扶余油层的地质特点 ,分析了对两套油层的合采状况 .结果表明 :在上部层段低流压时 ,对不同埋深、不同性质的两套油层合采是合适的 ,分注也是适宜的 .合采后 ,芳 2 48-12 6井葡萄花油层产量保持程度为当初的 6 9.4% ,扶余油层为当初的 2 2 .9% ,与单采相近 .仅 2个月时间 ,扶余油田产量提高了 8.5 5 % ,分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发育大面积连片的滞留油藏,利用测井、岩心、地震和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进行解剖研究,提出了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油气滞留成藏模式:嫩江组末期油气初始成藏期,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少量油沿着高孔渗砂体向凹陷周边放射状运移;明水组末期油气关键成藏期,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大量油受储层部分致密影响少部分滞留在向斜区成藏;依安组末期油气最终成藏期,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少量油气在储层完全致密和充足源储压差作用下在向斜区滞留成藏,认为滞留油藏具有埋藏深、岩性细、物性差、储层异常高压、油水空间倒置、连片式分布和甜点式富集的岩性油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的4种成因机制为:1)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交汇区搬运距离远、粒度小(0.06Md0.16)、泥质含量高(泥地比80%)、孔喉比大(50)和储层非均质性强;2)同沉积构造抬升形成的地层厚度陡变带控制沉积中心造成颗粒分异差、压实强、岩屑-杂基塑性变形堵塞原始孔隙,同时继承性沉降中心和构造改造弱;3)成岩作用强(中成岩A2亚期)、溶蚀原生粒间孔隙为主(70%)、石英含量低(21.66%)且次生加大、方解石充填、油层顶底泥岩排酸弱;4)油气成藏早期储层未致密成藏中期储层同步致密成藏晚期储层已经致密的3期成藏与储层物性演化史时空耦合关系有利于油气滞留.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最大的富烃凹陷,近年来在白云凹陷东北部获得了多个商业性轻质油气藏,勘探前景良好,但对其原油运移、聚集成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油气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探讨白云凹陷东北部油气藏分布特征,研究了原油的输导体系及其运移和聚集特征,建立了原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原油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顺源型油源断裂和向源型油源断裂都具有良好的输导性能,由物性较好的珠江组下段砂体组成的构造脊1和2为原油侧向运移的优势路径; 原油主要聚集在反向断裂控制的翘倾半背斜圈闭中,具有“内气外油”的差异聚集特征; 原油成藏具有“断-脊输导、断-盖控聚、差异聚集”的特征。白云凹陷东北部展现了以断裂为依托,沿构造脊找油的良好勘探方向,对白云凹陷及其邻区的深水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葡北油田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较为复杂.通过分析试油试采、油水井生产及地质静态等资料,研究油水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水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带特征,以东西两个区带为主要富油区;在垂向上具有分异特征,以葡Ⅰ3—葡Ⅰ5小层为主要富油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构造单元控制油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研究区在平面上油水具有分带特征;在三角洲前缘相的沉积背景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层是葡萄花油层的优质储层;以北北西向为主的断层与葡萄花油层水下河道沉积砂体相互匹配,且断块式与反向正断层式的匹配样式对控油最有利.该研究结果为葡北油田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气成藏与分布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黑帝庙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指出源岩,断层,砂全与构造,断层配合,稳定的地下水下条件下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总结黑帝庙油气成藏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其各种成藏条件预测了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为古龙凹陷和大庆长垣中的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领域,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是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和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代表的致密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烃源岩条件、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成藏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长7段烃源岩与储层是互层共生关系,属于源内成藏;而扶余油层的烃源岩位于储层之上,属于典型的上生下储,源下聚集。两者都具备致密油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领域,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是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和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代表的致密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将鄂尔多斯盆地长 7段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烃源岩条件、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成藏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长 7段烃源岩与储层是互层共生关系,属于源内成藏;而扶余油层的烃源岩位于储层之上,属于典型的上生下储,源下聚集。两者都具备致密油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扶余油层是其主要含油层位之一,是研究区内的重要油气勘探层段,有利储层的时空展布与源区位置、物源方向是有密切的成生联系的,因此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重矿物的统计分析(Q型聚类方法、ZTR指数分析)和砂体变化趋势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进而划分出不同的矿物组合分区,确定对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沉积起控制作用的物源区有2个,分别来自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这2个物源区分别对大庆长垣的不同区域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庆长垣主体区块现已进入开发后期,有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特点,其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调整挖潜难度逐渐增大。为划定长垣A区西斜坡P油层增储区域,利用测井-地震联合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油水识别等方法,开展成藏构造、储层、油水分布研究。研究表明,P油层油水平面分布受构造单元控制,垂向油藏类型受沉积演化特征控制,油富集程度受断层封闭性控制,油气成藏难易由断裂与砂体配置关系决定。根据研究成果,在西斜坡P油层划定I、II和III潜力区。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葡北油田扶余油层复杂断裂区带构造解释精度,针对研究区井控程度低、发育多期微小断裂和断裂切割关系复杂等,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运用变面积和变密度剖面显示、水平切片、相干体切片及相位谱分解等方法,完成葡61区块扶余油层精细构造和断裂分析.结果表明:新井构造误差小于5‰,准确识别5~10m圈闭高度的微幅度构造.扶余油层顶面构造特征形态为断裂切割背斜形成的、以地垒、地堑和断阶为主的局部断裂—构造圈闭.综合构造、断裂及砂体发育特征,在研究区优选1个Ⅰ类有利区块,面积为44.3km2;2个Ⅱ类有利区块,面积为82.4km2;5个Ⅲ类有利区块,面积为29.2km2.该研究结果对扶余油层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潜山表层风化壳油藏研究较多,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较少状况.从油源条件、构造活动对储层发育、输导方式和封堵盖层的配置等角度研究了桩西潜山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孤北洼陷和桩东凹陷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的发育主要受控于褶皱和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以裂缝为主的复杂圈闭组合.油气沿油源断层和褶皱-断裂-裂缝进入潜山内幕溶蚀带成藏.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正断层尤其是油源断层对下古生界储层改造是油气运移指向区,逆断层下盘地层挠曲形成缝洞发育带可形成富集高产油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浅层气藏具有埋藏浅,成因复杂,储量小,丰度低,类型多,分布广,压力偏低的特点.以松辽盆地北部葡南地区黑帝庙气藏为例,对浅层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葡南丰富的烃源条件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资源基础;优质盖层条件及稳定的地下水条件为天然气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T1-T06或T2-T06断层的发育及分布是该区黑帝庙油层油气聚集的必要条件;明水组地层变形前后构造格局的演变对黑帝庙油气藏的再改造起到重要作用,古构造高带也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地带;黑帝庙油层良好的储层条件为油气的储集提供了有利场所.从已有气藏的解剖看,砂体、构造、断层相互配合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是油气成藏关键.总结了黑帝庙油层的成藏模式.对同类浅层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西斜坡区嫩一段泥岩盖层封闭特征,研究萨二、三油层地层水保存条件和侧向遮挡条件,阐述其油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的作用,分析了油气在纵向和侧向上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西斜坡区嫩一段泥岩盖层具有中等至较好的封闭能力;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在纵向上只有保存在一般浓缩亚区才能阻止氧化和菌解作用的破坏;其油气侧向遮挡条件不发育,主要是一些低幅度的鼻状构造和面积较小的背斜圈闭,还有一些地层超覆,砂岩上倾尖灭和断层遮挡可为油气聚集提供侧向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大量的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测试分析方法,对坪北探区延长组长8和长9油层组的沉积环境、储层特征以及生储盖的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9期属浅湖相沉积,沉积物普遍较细,其顶部发育一套优质烃源岩,厚度5~14ITI,具有良好的供烃能力;长8期位于安塞三角洲沉积前缘,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区域内发育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上生下储式3种成藏组合类型.根据坪北探区延长组长8、长9层试油成果,综合评价认为:坪北探区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类型和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类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可通过实施滚动勘探进一步扩大含油面积,作为下一步开发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20.
白家海凸起是一个受南、北两排雁行式断裂带所夹持的继承性古隆起,紧邻生烃凹陷,是整个盆地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这两排断裂断开的层位较深,直至下伏二叠系烃源层,且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时期相匹配,起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由于雁行式断裂带位于白家海凸起侧翼,对凸起主体构造圈闭形态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已聚集的油气藏得以保存.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是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