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测定了两只大熊猫乳中几种酶的活力和激素浓度,并与成都麻羊和中国荷斯坦牛乳进行了比较。脱脂乳中γ-谷氨酰转肽酶、乳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低于牛乳,而淀粉酶活力高于牛乳,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与牛乳接近;两只大熊猫乳中均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牛乳,T3和IGF-I含量显著低于成都麻羊乳。  相似文献   

2.
山羊乳中上皮粘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SDS PAGE方法研究了波尔山羊、成都麻羊、安哥拉山羊×藏山羊F1、建昌黑山羊、安哥拉山羊×建昌黑山羊F1乳MUC1的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山羊乳MUC1呈现出多态性 ,表现为 1条或 2条迁移率不同的区带。SDS PAGE分析发现 4种分子量的MUC1区带 ,即A、B、C和D ,分子量分别为 2 6 4、 2 41、 2 31和 2 2 0kDa ,大于牦牛和荷斯坦牛乳中的MUC1。基因型与山羊品种有关 ,在波尔山羊中最丰富 ,有 10种基因型 ,基因杂合度为 0 72 72 ;建昌黑山羊有 3种基因型 ,基因杂合度为 0 495 0 ;而在成都麻羊中仅发现CC基因型。经适合性检验 ,波尔山羊、成都麻羊、建昌黑山羊乳MUC1基因座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 -温伯格定律  相似文献   

3.
圈养大熊猫乳中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认识大熊猫乳中氨基酸的组成特点,将大熊猫乳经6 mol/L盐酸水解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不同泌乳阶段的20个乳样的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大熊猫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约为5.2 g/L;常乳和干乳期乳腺分泌物中含量最高的是脯氨酸;总氨基酸含量在泌乳2~10 d内变化不明显,平均值约为34 g/L;干乳期乳中氨基酸含量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基因外显子2多态现象对乳产量及成分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NCBI登录号:DQ489319)外显子2进行克隆及多态性研究。结果:8种SSCP带型:ab,abc,abed,abd,abe,abcde,abce和abde型,带型频率分别为:0.14,0.10,0.27,0.23,0.05,0.04,0.11和0.06(P〈0.05);6个单核苷酸位点:位点1C〉T,位点2T〉C,位点3C〉T,位点4C〉G,位点5C〉A,位点6A〉T或C,且它们的遗传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中度或高度多态(PIC〉0.25)。结论: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外显子2区具有单核苷酸多态,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牛乳产量、乳蛋白和脂肪含量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基因外显子2多态现象对乳产量及成分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NCBI登录号:DQ489319)外显子2进行克隆及多态性研究。结果:8种SSCP带型:ab,abc,abcd,abd,abe,abcde,abce和abde型,带型频率分别为:0.14,0.10,0.27,0.23,0.05,0.04,0.11和0.06(P<0.05);6个单核苷酸位点:位点1 C>T,位点2 T>C,位点3 C>T,位点4 C>G,位点5 C>A,位点6 A>T或C,且它们的遗传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中度或高度多态(PIC>0.25)。结论:中国荷斯坦奶牛-βLG基因外显子2区具有单核苷酸多态,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牛乳产量、乳蛋白和脂肪含量等)。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乳汁中富含游离精氨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只圈养大熊猫20个乳样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均含有丰富的游离精氨酸,并且是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泌乳2-10d的大熊猫初乳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约为82mg/100ml,其中游离精氨酸平均含量达61mg/100ml,常乳中游离精氨酸含量约为54mg/100ml,均明显高于人、牛和藏绵羊乳;游离精氨酸在大熊猫干乳期乳腺分泌物中含量显著下降。推测乳中高水平的游离精氨酸在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学报52(2):309-315,2006]。  相似文献   

7.
初乳中主要组分的动态变化及产妇年龄和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来自20位健康母亲(其中8位为剖宫产)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d)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通过线性模型,分析产妇年龄和剖宫产对乳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在泌乳第1d最低,在泌乳1w内增加,其中泌乳第1d的乳糖浓度极显著低于第7d(P<0.01).乳蛋白的浓度在泌乳第1d最高,泌乳1w内下降,其中前3d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第7d(P<0.05或P<0.01).初乳中乳糖和乳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23,P<0.01).剖宫产母亲初乳中乳糖含量显著低于顺产(P<0.05),剖宫产与顺产母亲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产妇年龄的大小与初乳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均无显著关系(P>0.05).  相似文献   

8.
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CIR)基因与毛色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MC1R基因不仅与毛色有关,而且与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有关。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共4个品种的MC1R基因。共检测出3种等位基因(ED,E ,e)。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主要是ED和E 等位基因(ED=0.12、E =0.80);渤海黑牛也主要是ED和E 等位基因(ED=0.52、E =0.47);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大多为e等位基因(e=0.95)。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还存在E /e基因型。由此推测ED和E 等位基因导致黑色素合成。另外发现牛MC1R基因编码区725处存在一重要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Chen RJ  Yang ZP  Mao YJ  Chen Y  Chang LL  Ji DJ  Wu HT  Li YL  Li R 《遗传》2010,32(12):1256-1262
以上海某奶牛场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Interleukin-8(IL8)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了IL8基因突变位点与测定日产奶量、测定日乳脂率、测定日乳蛋白率、305d校正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测定日体细胞评分7个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生产实际的分子标记。共检测到KK、KA和AA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87、0.451和0.362,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412和0.588。该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305d乳蛋白量、305d校正产奶量和305d乳脂量以及体细胞评分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测定日乳蛋白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测定日乳脂率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KK基因型对测定日产奶量、305d校正产奶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脂量极显著高于AA和KA基因型(P0.01)。KK基因型的体细胞评分(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KA、AA基因型(P0.01)。对于测定日的乳蛋白率AA基因型显著低于KA、KK型(P0.05)。IL8基因遗传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和乳房炎抗性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中国荷斯坦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与毛色表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MC1R基因不仅与毛色有关, 而且与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有关。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 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 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共4个品种的MC1R基因。共检测出3种等位基因(ED, E+, e)。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主要是ED和E+等位基因(ED=0.12、E4=0.80); 渤海黑牛也主要是ED和E+等位基因(ED=0.52、E+=0.47); 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大多为e等位基因(e=0.95)。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还存在E+/e基因型。由此推测ED和E+等位基因导致黑色素合成。另外发现牛MC1R基因编码区725处存在一重要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Eleven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female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during 23 days after delivery. Concentrations of crude protein (CP), lactose (Lac), and three vitamins (VA, VD, VE) in these samples were tested. Concentration of CP, Lac, VA, VD, and VE of these samples in wet basis averaged 6.77±0.78%, 3.23±0.54%, 0.073±0.043 mg/L, 0.24±0.08 mg/L, and 6.76±1.01 mg/L, respectivel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utrients concentrations of milk sampl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pandas (P>0.05). The average content of milk protein between 3–6 days and 7–23 day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nda milk is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carnivores. It has higher protein but lower lactose than milk in domestic ungulates and humans. Zoo Biol 0:1–6, 2005. © 200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2.
圈养大熊猫群体间的基因流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养群体的遗传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实现不同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为了全面评估大熊猫圈养群体间的基因流状况,本研究以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的31只圈养大熊猫(简称卧龙群体)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楼观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37只圈养大熊猫(简称成都群体,其中楼观台1只)为研究对象,以7个大熊猫微卫星位点为分子标记,发现卧龙群体和成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Fst=0.041,P=0.001);尽管整个圈养群体的近交程度较低(Fis=0.026),但是成都群体的近交系数(Fis=0.045)远高于卧龙群体的近交系数(Fis=0.002);谱系分析、贝叶斯分析和系统进化法分析均显示,这两个群体间存在着基因流,但是这种基因流是单向的.此结果提示各个大熊猫饲养单位之间必须实现更多的合作,将大熊猫群体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更多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3.
Giant panda hair samples obtained by noninvasive methods served as a source of DNA for amplification of seven giant panda microsatellite loci utiliz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irteen giant pandas held in Chinese zoos were test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ernity. Some males listed as sires have been excluded as the biological father of captive-born giant pandas. Because of the death of some potential sires, paternity is still not assigned for some giant pandas, although there is a high likelihood that paternity assignment could be made if postmortem samples are available for genetic analysis. The DNA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 assayed by the test we have developed provides a rapid, highly informative,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paternity identification in giant pandas. © 1994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在其整个消化道内膜上,都分布有丰富的粘液腺。在野外,这些粘液腺的分泌物包裹于大熊猫摄食的竹茎、竹叶和竹笋表面而排出体外;圈养条件下,常常见到这些分泌物积聚到一定数量而成团排出,这即被称为大熊猫的排粘液现象(王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 ~ 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 (1 ~ 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 (8 ~ 28月龄) 和食竹期 (29 ~ 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 (8 ~ 18月龄) 和过渡期 (19 ~ 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机制,测定了9只大熊猫唾液和3只大熊猫胃肠道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唾液呈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力低;肠道中淀粉酶活力高,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另外,在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作用可能很弱;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卧龙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的圈养种群为对象,以8个大熊猫微卫星位点为分子标记, 探讨了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与邛崃野生种群及其他7个濒危物种进行比较。微卫星数据表明, 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5.5, He =0.620, Ho=0.574) 低于邛崃野生种群(A=9.8,He=0.779,Ho=0.581),但高于其他7 个濒危物种的种群(He=0.13~0.46)。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100个世代内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假设种群数量比现在扩大一倍, 经历100个世代后也只会使平均等位基因数少减少0.4。因此继续增加野生个体对保持遗传多样性的意义已经不大, 建议该圈养种群的保护策略应将重点放到制定更有效的繁殖计划以避免近交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圈养大熊猫主食竹食谱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并为圈养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的食物营养配比和饲养管理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0 只成年大熊猫4 年(2009. 03 -2013.02)的饲养数据,3只成年大熊猫1 年(2012. 07 -2013. 06)的觅食行为观察数据,以及投饲的3 种竹笋和5 种主食竹常规养分和总黄酮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基地圈养大熊猫偏好竹笋,喜食巴山木竹叶、白夹竹茎和苦竹茎,随机采食箬竹叶和刺竹茎;基地大熊猫根据投饲竹种类和季节的变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食谱组成;对投饲竹各部位成分比较分析发现,投饲竹养分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粗蛋白、粗脂肪、蛋白质和能量比都以竹叶最高,竹枝次之,竹茎最低;干物质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以竹茎最高,竹枝次之,竹叶最少;竹茎和竹枝呈现钙少磷多的现象,而竹叶则是钙多磷少;各投饲竹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叶中最高,枝中其次,茎中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主食竹食谱的选择遵循能量和营养学的规律,选择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