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4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3D60及专用血培养瓶,阳性血培养进行常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14.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4.7%,革兰阴性杆菌35.7%,真菌8.6%.最常见的菌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利福平较为敏感,而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性高.结论:血培养检出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实验室应根据NCCLS规范和要求,提高细菌培养检出率,及时为临床提供药敏监测结果.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连续5年血液培养的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医院血培养菌谱变化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BACTEC9120进行血液培养,细菌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API系列和VITEK2仪器,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2006版临床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统计用SPSS11.5软件。结果:11874份血液与骨髓标本,阳性标本数1789瓶,阳性率为15.1%。1468例患者培养阳性,细菌38种137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43株,占分离菌株的50.7%,革兰阴性杆菌565株,占分离菌株的38.5%;真菌8种93株,占分离菌株的6.3%。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除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细菌菌种多样化,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离前几位的细菌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医生应多做血培养,得到病原学资料,并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以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情况,加强院感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血培养分离的266株CNS进行鉴定,用K-B纸片法检测其对苯唑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266株CNS菌耐甲氧西林(MRS)的发生率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93.61%,表皮葡萄球菌83.08%,人型葡萄球菌84.96%.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和82%以上;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耐药性次之;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 我院新生儿血培养分离的CNS耐药严重,MRS发生率超过8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临床应尽量减少这些药物的经验性用药,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华强  李衍  俞志海 《重庆医学》2004,33(4):527-528
目的了解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32例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5.6%),金葡菌(21.9%,其中MRSA占28.6%);对青霉素耐药率(90.9%),红霉素(81.3%),苯唑青霉素(84.4%),无1株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32例新生儿败血症均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为前二位,其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有增加趋势,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4全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主要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美国 BD 公司 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培养,湖南天地人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 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123株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46株,占37.4%,革兰阴性菌70株,占56.9%,真菌7株,占5.7%。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3%和5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耐药性较高,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血培养致病菌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早期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医生准确使用抗菌药,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常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糖尿病足感染分泌物阳性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结果 130份糖尿病足分泌物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158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114株(72.15%),革兰氏阳性球菌44株(27.8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80.00%以上,青霉素耐药粪肠球菌为57.14%,未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结论糖尿病病人足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应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培养、鉴定。结果 1283份血培养中共检出细菌183株,阳性检出率为14.26%;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7株占58.5%;革兰氏阳性杆菌68株占37.1%;真菌8株占4.4%。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未发现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目前我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较广;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检出菌耐药性日逐渐严重,且呈广谱耐药。故及时准确的血培养结果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血培养标本放入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VITEK 2Compact对阳性标本分离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 324套血培养中共分离1 443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3.90%,革兰阴性菌770例,革兰阳性菌640例,真菌29例,厌氧菌3例,人型支原体1例,分离率分别为53.36%、44.35%、2.01%、0.21%、0.07%.可疑污染率为4.50%.检出前3位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均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菌株,二者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耐药率小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检出对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0%.结论:血培养中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葡菌仍是血流感染中最常见病原菌,耐药率较高,要及时监测血流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五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病菌的变迁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0~2004年住院10489名新生儿感染病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的589株病原菌株和耐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及临床总结.送检标本应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VITEK 32细菌鉴定仪,按微生物血培养检验常规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ATCC27853为质控菌株,用M-H培养基,按美国1999年版NCCLS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10489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阳性病例共589例,血培养阳性率5.6%.589株菌株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378株占阳性菌株的64.2%(378/589);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阳性球菌的90.7%(343/378);检出革兰阴性杆菌211株占阴性菌株的35.8%(/211/589)%,其中肠杆菌科147株,占阴性杆菌的69.7%,非发酵菌64株占阴性杆菌的30.3%.五年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杆菌;非发酵菌主要为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阳性菌株中葡萄球菌占首位(58.23%),葡萄球菌属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84.3%(289/343).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肠杆菌是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中非发酵菌呈增高趋势.耐药菌逐年增多,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耐药率>80%、苯唑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明显增加>6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0%,头胞唑林、哌拉西林、头胞噻肟等耐药率均>50%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耐药率均在增长.结论 五年间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肠杆菌为主,非发酵菌有增高趋势.要高度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组成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疑为尿路感染的病人做细菌培养,采用K-B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结果统计.结果 2009年1月~12月所有中段清洁尿培养阳性菌株,排除同一病人重复菌株,共计53株,分离第一位为大肠埃希菌,共计31株,占58.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共计5株,占9.4%.在31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为16株,阳性率为51.6%.产ESBLs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在产ESBLs株大肠埃希菌中,仅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3%、12%、11%.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其敏感率仍为100%.所有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株的分别为81.2%、75%;非产ESBLs株的分别为73.3%、60%.革兰阳性菌中以鸟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最多,分别为4株、3株,占7.5%、5.7%.革兰阳性菌中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本次监测未检测出真菌.结论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滥用现象也十分严重,造成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耐药范围不断扩大,抗菌药物的疗效显著降低,耐药菌株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医院交叉感染已成为抗感染化疗的突出问题.从药敏结果来看,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已不能适应现代抗感染化疗的需要,而且经验用药易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的增加.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对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翠红  ;吴斌  ;冯利芬 《现代医学》2014,(11):1310-1313
目的:探讨血培养分级报告在血流感染患者调整优化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69例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统计分析血培养阳性菌分级报告与优化抗生素治疗决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培养阳性菌1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全部阳性菌株数的46.7%,革兰阴性杆菌占49.7%,真菌占3.6%。感染率居前5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培养初级报告在24、48、72、96 h内发出的比例分别为65.7%、85.8%、95.9%和99.4%;初级和次级报告较最终报告分别提前42 h和29 h。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阳性率66.7%,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57.8%。血培养阳性初级报告发出前经验用药比例达95.3%,与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46.7%。与初级、次级和最终报告相关的抗菌药物调整率分别为36.1%、21.9%和10.6%。经验用药使用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40.2%)、头孢哌酮/舒巴坦(33.1%)和头孢曲松(25.4%)。结论: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谱特征是经验用药的参考依据,血培养分级报告对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其中初级报告是最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80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应用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62例(77.50%)服药依从性佳,对照组45例(56.25%)服药依从性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使用动态血压指导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辰服药治疗6个月的生存质量。方法将所有128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时辰服药组和常规服药组,分别在调整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发放S F‐36生存质量调查表和自制的一般情况和服药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评估,分析患者时辰服药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均明显改善,与常规服药组比较,时辰服药组在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 )、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P)、高危时段的平均舒张压(DDBP)、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动脉压(DMAP)、夜间血压下降率(NBPD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降压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BMI、服药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文化程度、职称。其中,高龄、BM I高、服药时间延长会降低生存质量,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参加保障更高的医保、职称高则会改善生存质量。结论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时辰服药治疗比常规服药治疗能更加显著改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经济状况、BM I ,医疗有保障,文化程度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白天和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各80例,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白天服药组于7:00-9:00服药,夜间服药组于19:00-21:00服药。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和血压达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分别为(133.5±7.1)mmHg和(133.7±7.3)mmHg,两组诊室SBP治疗后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夜间服药组治疗前后的24hSBP分别为(134.8±8.4)mmHg和(129.7±7.9)mmH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白天服药组治疗前后的夜SBP分别为(131.7±7.8)mmHg和(125.2±7.1)mmHg,夜间服药组为(132.2±8.1)mmHg和(123.9±7.4)mmHg,治疗后两组夜SBP均有所下降(P〈0.05),但夜间服药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③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夜血压达标例数分别为22例(27.5%)和51例(63.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诊室SBP,但夜间服药能更有效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电生理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1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患者均给予维拉帕米静脉推注5-10mg,记录用药后患者是否转复,以及用药前后电生理参数、血压改变情况.结果:对室上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后,ERPFP、ERPSP、P-R、SNRT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SNRT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后,ERPFP、P-R、SNRT、CSNRT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后,收缩压用药前(20.61±2.93)kPa用药后降至(15.82±1.73)kPa;舒张压用药前(14.79±2.53)kPa用药后降至(11.97±1.75)kP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维拉帕米治疗后,AVNRT有效率为93.18%;AVRT有效率为88.46%,总有效率为90.16%(110/122).结论:维拉帕米能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ERPFP、ERPSP、P-R、SNRT、CSNRT(AVNRT组除外)均有明显的延长作用,可在短时间内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且PSVT终止对绝大多数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虽然使患者的血压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下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纪红 《中外医疗》2012,31(20):11-1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对社区内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建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卡进行跟踪随访,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血压控制良好57例,占66.28%,血压控制欠佳29例,占33.72%;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认为血压已控制不需再服药(60.6%),忘记服药时间(61.0%),担心长期服药副作用(50.7%);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病程长短、年龄显著相关。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低,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药物治疗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用药依从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后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贝那普利(或)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前、服药4周及服药3个月后测量高血压患者的baPWV、血压和动态血压,用欧姆龙PWV/ABI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baPWV与年龄、24hSBP、24hSSD、24hDSD有关(P〈0.05),与24hDBP无关(P〉0.05);服用贝那普利4周后有76%的患者血压达标,血压达标的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未达标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个月后,所有病人血压均达标,原来血压达标组的baPWV与原来未达标组的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来血压达标组进一步改善。两组治疗前后baPWV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与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有影响,积极降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持续平稳降血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8.
Of 185 people found to be hypertensive in a shopping centre screening program who went to their physician and had medication prescribed, then were contacted 18 months later, 33 had discontinued the medication at their physician's request. But of 152 who were to continue taking medication 139 (91.4%) had complied. Blood pressure had decreased to less than 160 mm Hg systolic or less than 95 mm Hg diastolic, or both, in 65.1% of the 152; was 160 to 169 mm Hg systolic or 95 to 99 mm Hg diastolic, or both, in 13.8%; was mildly or moderately decreased but still above 169 mm Hg systolic or 99 mmHg diastolic, or both, in 8.6%; and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he onset of treatment in 3.9%. Adequacy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as not related to age, sex, initial blood pressure values, awareness before the screening of having hypertension, or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before the screening. Diuretics had been prescribed for 93.5% of the 139 patients, most often as single-pill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ecommends that needles should never be recapped, many phlebotomists routinely recap and change needles before blood culture inoculation.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xtrinsic contamination rate in blood cultures when the needle was and was not changed. One hundred eight medical students obtained 182 blood specimens from each other by means of standard methods. Each specimen was inoculated into two culture bottles. The first bottle was inoculated with the needle used for phlebotomy, and the second was inoculated after needle change. Four (2.2%) of 182 bottles were contaminated when the needle was not changed, compared with one (0.6%) when the needle was changed. This small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failed to detect a 5% difference in contamination rate was small. The risk of needle-stick injury incurred by changing the needle before inoculation of blood culture bottles seems to be unjustified.  相似文献   

20.
刘灿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84-1686
目的分析早期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血流感染(BSI)病人体内的变化情况,探讨二者在诊断BSI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BSI病例(BSI组)及同期住院非BSI但有其他部位感染病例(非BSI组),各43例。比较2组在早期发生感染时(未经治疗前)PCT和CRP水平情况,并绘制ROC曲线,评价PCT及CRP早期诊断BSI的临床价值。结果血培养结果显示,BSI病人中感染革兰阳性菌15例,占34.9%;革兰阴性菌28例,占65.1%;其中,革兰阳性菌以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早期发生感染时(未经治疗前)BSI组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BSI组(P < 0.01);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病人(P < 0.01);不同细菌感染时,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和0.886,特异度分别为96.4%和78.6%,灵敏度分别为86.7%和94.55%。结论针对BSIPCT和CRP检测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且可初步判断病原菌类型,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但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血培养的明确结果进行选择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