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双盲法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IMT、血清CRP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IMT、CRP水平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具有系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组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C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CRP能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脂康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分为A、B组,各64例.A组每天口服血脂康胶囊0.6g,B组服1.2g,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两组均能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均P< 0.05),而B组较A组消退更为明显(P<0.05).两组TC、TG、LDL-C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HDL-C水平均升高(P<0.05),而B组较A组更明显(均P<0.05).CRP下降程度与IMT下降成正相关(r=0.85,P<0.05).结论 血脂康不仅有降脂作用,还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 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IMT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8例T2DM患者(T2DM组),其中IMT增厚组36例,MT正常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 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2DM组TC、TG、LDL-C、FPG、2h PG、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增厚组血脂、FBG、2h PG和IMT值明显高于IMT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且IMT增厚组更明显,检测血脂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32例临床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与11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检测,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132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0例(68.3%),明显高于对照组18.6%(P<0.05).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LDL -C浓度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无论有无颈动脉斑块,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 -C是发生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检测血脂水平及颈部血管病变是早期发现脑梗死的措施之一,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7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36例)及未行血液透析组(39例),同时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受检者的血浆Hcy、CRP水平,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3组间Hcy、CRP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面积.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组及未行血液透析组的血浆Hcy、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及未行血液透析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Hcy及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Hcy及CRP水平明显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二维超声检查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8例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大小,并对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apoB、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在两组间比较。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FIB、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FIB、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指数级别有明显关系;(3)Spearsm an相关分析显示CRP、FIB、LDL-C等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IB、LDL-C等水平升高有关。结论CRP、脂质、FIB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113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10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hsCRP和Fib水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IMT测得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相关性.血清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入院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2周后Ⅱ组颈动脉斑块IMT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妊娠相关蛋白A及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0例M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的水平;常规检测CR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ApoA-I/ApoB、血压(BP)、腰围(WC),并将PAPP-A的水平与CRP的水平及MS各特征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APP-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PAPP-A与CRP、WC、TG、TC、SBP、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2,0.396,0.296,0.564,0.289,均P<0.05),与LDL-C、ApoA-I/ApoB呈负相关(r=-0.450,r=-0.355,P<0.05)。结论PAPP-A、CRP在M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蛋白B(apoB)、脂...  相似文献   

13.
王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58-195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2006年7月期间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356例,其中按照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对两组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两组的冠造和C反应蛋白进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下冠脉病变类型比较表明,随着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组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高瘦素血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及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不同程度CRF患者进行血清瘦素、GFR、C-反应蛋白(CRP)、IL-6及IL-8检测,观察CRP、IL-6及IL-8与高瘦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CRF患者与对照者比较,GFR、瘦素、CRP、IL-6及IL-8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GFR呈负相关(r=-0.23,P<0.001),与BM I呈正相关(r=0.36,P<0.001),而GFR与BM I之间无相关性(r=4.65,P>0.05)。血清瘦素与CRP、IL-6及IL-8之间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47和0.51,均P<0.001)。结论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GFR下降所导致的瘦素清除减少有关,全身微炎症反应也可引起高瘦素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并探讨晚期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和终末期)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组)、60例姑息支持治疗患者(支持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转归情况,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CRP水平,随访预后结果。结果治疗前支持组血清CRP、白细胞(WBC)、癌胚抗原(CEA)水平高于化学治疗组(均P<0.05);支持组CRP与CEA呈正相关(r=0.26,P<0.05),化学治疗组CRP与WBC、CEA呈正相关(r1=0.26,P<0.05;r2=0.32,P<0.05);化学治疗有效者CRP较化学治疗前明显下降(t=2.64,P<0.05),而化学治疗无效者CRP较化学治疗前升高(t=-2.96,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共患疾病、CRP水平与晚期肿瘤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血清中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转归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杨荆  沈飞 《重庆医学》2015,(9):1218-12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以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通过67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血液透析治疗患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两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发现高血压时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升高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低于CRP正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CRP正常组(P<0.05);67例患者CRP水平与血清清蛋白(r=-0.46,P<0.05)、前清蛋白(r=-0.37,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9,P<0.05)均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0.55,P<0.05)呈正相关。结论微炎症状态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尤巧英  李成江 《浙江医学》2004,26(7):492-4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20名T2DM患者和50名健康人用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超敏CRP(usCRP)及用高敏感B型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再根据所测usCRP水平将T2DM组分为低usCRP组(0~3mg/dl)80例,高usCRP组(3~10mg/dl)40例.结果高usCRP组较低usCRP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平均IMT明显增厚(P<0.01),颈动脉斑块率也增高(P<0.01).在T2DM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血清usCRP水平、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53、0.282,P<0.01、0.05);以IMT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变量usCRP被选入模型,usCRP的偏回归系数b为0.036,P<0.001.结论 CRP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提示CRP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炎症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WBC)计数、体质量指数(BMI),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血,CRP的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 .结果:高血压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CRP也逐渐升高,高血压1级与3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各亚组WBC计数均较对照组高;CRP与T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CRP水平可相应反映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CRP对于病情的估计具有一定的意义;高TG、低HDL-C血症可能参与了体内炎症反应,积极控制血脂可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改善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空腹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 C)、载脂蛋白(Apo) A1及Apo B、CRP。结果:糖尿病患者CH、TG、L DL - C、Apo B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P<0 .0 5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CH、TG、L DL- C及CRP的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P<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性因素;炎症指标CRP、L DL - C及Apo 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贫血、营养不良及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7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h)。结果 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Hb、ALB、TF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两组间Scr、TG、Tc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与Hb、ALB、TF呈负相关(P〈0.01),CRP水平与TG、Tch、Scr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机体贫血、营养状况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