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2年,右下腹疼痛2天于2004年4月5日入院。2年来腹股沟区包块大小无变化,包块不随体位变动,右下腹持续性隐痛。查体见右侧股部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质软,无触痛,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妇检右侧附件区触及一囊性包块。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09/L,中性0.90。腹部透视未见肠梗阻征象。B超检查于膀胱上方探及一囊性肿块,大小约8.0cm×5.0cm×4.0cm;右侧腹股沟区探及一囊性肿块,大小约3.5cm×2.5cm×2.0cm,其内未见血流显示。拟诊①右侧股疝,②右侧卵巢囊肿。术中见右侧卵巢正常,阑尾有一囊性肿块,约8.0cm…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4年于 2 0 0 3年 9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位 ,右腹股沟可见隆起性梨形包块 ,大小约 15cm× 10cm×8cm ,质软 ,呈囊性感 ,无明显压痛 ,外环口明显扩大 ;嘱其平卧 ,包块能消失 ,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 ,包块不出现 ,松开内环口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右侧腹股沟疝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 ,囊壁较薄 ,呈灰白色 ,约 12cm× 6cm×5cm ,无疝内容物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直疝三角处缺损较大 ,约 3cm×…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发现右颈前肿块20天余”入院。肿物约乒乓球大小,患者无疼痛不适,无呼吸困难,无性格改变等。查体:T 37.2℃,颈部外观无畸形,无颈静脉怒张,颈软,气管居中。右甲状腺Ⅱ度肿大,右颈甲状腺下极可扪及一大小约4cm ×4cm ×3cm肿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界尚清,甲状腺左叶未扪及明显异常。检查血甲状腺功能三项、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示甲状腺右叶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3.5cm×3.5cm×2.8cm,境界尚清;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见数个结节,最大者约4.5cm ×4.5cm ×4cm ,呈低回声,境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周围无暗环,彩色多普勒示其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右叶肿块切除+甲状腺左叶小结节切除术。术中所见:甲状腺右叶肿块大小4cm ×4cm ×3cm ,包膜光滑。甲状腺左叶见2个米粒大小结节,深部未见明显肿块。术后病理诊断:滤泡型腺瘤(甲状腺右叶);淋巴结内见个别腺体(甲状腺左叶),见图1,转移性甲状腺癌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7岁,重庆人,因左乳房无疼痛性肿块6年余,近来增大并感觉不适于2010年1月来我院外科就诊。患者7年前曾在西藏打工2年。体检: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有囊性感,可活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未发现其他异常。临床以左乳内肿块待查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巨检:暗灰色囊性组织1.5cm×1.5cm×1cm大小,切开见囊腔0.5cm×0.5cm,内含半透明液体,见灰白色直径0.3Cm大小结节1个。囊壁厚0.1~0.2cm。镜检:病变形成囊腔,纤维性囊壁组织呈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洪×,男,12岁,因右侧斜疝要求手术入院.查体:右阴囊至腹股沟可见—7×6×5cm包块,囊性,可还纳入腹腔,压迫内环包块不再出现,外环可容1拇指余,包块咳嗽时有冲击感.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约1.2×1.1×1.0cm大小,上下活动较大.左侧阴囊及腹股沟末扪及睾丸.B超查:左阴囊腹股沟末见睾丸回声影,右阴囊可见睾丸回声.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施疝囊交位结扎加疝修补。术中见:右阴囊内无睾丸,疝囊后壁颈部有一精索血管,牵拉精索,睾丸自腹腔内牵出,可送入阴囊,在精索内侧1.0cm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16岁,因发现阴囊肿块14年收治入院,行阴囊肿块切除,睾丸内肿块剜除术.术前诊断为左侧阴囊肿块,左附睾头部结节.术中发现睾丸上方3 cm×2 cm×2 cm葫芦状紫红色肿块与睾丸上极相连,并有一索带上行至腹股沟管.睾丸上极内可及1.5 cm × 1.5 cT肿块,切开睾丸白膜见肿块为紫红色,境界清楚.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16岁.因"右内眦包块18月,逐渐长大5月"于2003年8月5日~2003年8月11日住院.入院查体见:右内眦角上方肿块,质软,突出皮肤约0.3 cm,直径2 cm×1.2 cm(图1,见封三).右眼视力正常,眼球各向运动正常.鼻窦CT示:右筛窦区直径2.30 cm×3.56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图2,见封三).入院诊断:右筛窦肿物.于2003年8月7日局麻下行鼻内窥镜筛窦肿物切除术,采用国产直径4 mm 0°鼻内窥镜及相应手术器械.术中切除右侧钩突及筛泡后筛窦内即流出大量黄色粘脓性分泌物,筛窦融合为一大腔,纸样板有部分破坏吸收,少量眶脂肪突入腔内,囊壁光滑,开放窗口约2 cm×2 cm.术后病理检查示:慢性炎变粘膜组织.囊肿内分泌物未找到抗酸杆菌,G染色未见细菌,48 h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d2右内眦角肿块即明显消退,1月后复诊,造瘘口无明显缩小,囊壁光滑,右内眦角无隆起.术后诊断:右筛窦囊肿.  相似文献   

8.
<正> 例1 男,4岁。右腹股沟部有一包块,并降至右侧阴囊内,平卧时包块可消失。查体:右腹股沟部有一条索状物,质偏硬,右侧阴囊较左侧大,可摸到睾丸。肿块可回纳,透光试验阴性。初诊右斜疝。术中所见精索与周围粘连,部分膀胱壁构成疝囊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5岁,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六年余就诊。否认石棉接触史。临床行右腹股沟区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疝囊壁上一处灰白色突起,未见腹水,于术后送病检。病理检查:送检灰粉色囊壁组织一块7cm×5cm,囊内壁上可见一处白色疣状物,2cm×2cm×1cm,表面呈粗颗粒状,切面灰白色、质脆,触之易掉。外壁光滑。镜下观察:肿瘤形成复杂乳头状、腺管样结构,乳头具有黏液样变或疏松纤维结缔组织轴心(见图1),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匀细,核仁不明显(见图2),无核分裂象,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不甚明显。患者借蜡块至上一级医院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癌胚抗原(CEA)阴性,Ki-67阳性指数10%。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5岁,在外院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上腹部肝肾下方探及大小150 mm ×98 mm混合回声团,边界清晰,内未见血流信号,于2013年3月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无血尿等不适。入院后复查超声提示:右肾形态失常,下极区见134 mm ×113 mm ×100 mm囊性包块,壁较厚,厚约3 mm,内壁尚光滑,内透声差,液性暗区内见大小不一中高回声团块漂浮,与囊壁不相连。 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肾实质下极见大小约8 cm ×14 cm ×12 cm类椭圆形囊性低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A),增强扫描肿块内未见明显强化(图1-B)。肾功能:肌酐137μmol/L,尿素氮6.94 mmol/L。血常规、肝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尿常规:隐血及蛋白均阴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囊性肿块,囊壁厚1~4 mm,切开少许囊壁,抽出浑浊囊液,内可见毛发、皮脂,考虑皮样囊肿。囊肿较大,无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最终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囊性占位,囊液为豆渣样,内见毛发。显微镜下见:囊壁内层附着复层鳞状上皮,并见有皮脂腺,囊腔内见角化物(图2)。诊断:肾脏皮样囊肿。术后复查肾功能肌酐179μmol/L,尿素氮4.72 mmol/L,随访2年,CT、彩超、胸片等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其他部位未见皮样囊肿,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3岁。2002年5月发现右阴囊内有一肿块,2003年6月因下右阴囊肿块进行性增大1周来院就诊。右阴囊外观较左侧略大,右阴囊内可及约2·0cm×1·5cm肿块,质地硬,表面光滑,上极向腹股沟延伸,其下方可及完整睾丸,大小约1·0cm×0·6cm。B超检查右睾丸上方有一向腹股沟方向延伸的肿块,大小约21mm×14mm,质地不均匀,内有少许血流信号(CDFI),有可疑钙化,直径约1~2mm。术中见睾丸与附睾的外观、质地正常,于近睾丸附睾上方见一肿块,约2·0cm×1·5cm×1·0cm,质地较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附着于精索旁,有滋养血管进入肿块。肿块完整切除。术中冰…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报告患者,女,44岁,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05年10月13日入院。入院时无声嘶、吞咽困难,无异物感及疼痛不适,无心慌气短、多汗、易怒、消瘦乏力等症状,无泌尿系结石、骨痛等症状。入院查体:右颈前可触及一约4cm×4cm大小的质韧肿块,质中光滑,边界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查血T3、T4正常,血钙、磷正常。B超提示:甲状腺右腺叶下极可见4cm×4cm大小液性暗区,包膜完整。核素扫描:右侧甲状腺冷结节。CT提示:甲状腺囊肿。临床诊断:甲状腺瘤囊性变。术中所见:双侧甲状腺正常,右侧甲状腺下极后方可及一约4cm×4cm大小囊性包块,囊壁光滑菲薄,呈半…  相似文献   

13.
患者谭××,男,2岁,住院号:862278。因右腹股沟区突然出现肿块,不能还纳伴疼痛、呕吐22小时入院。因咳嗽于(入院前22小时)右阴囊根部突然出现板栗大肿块,逐渐增大至阴囊,伴疼痛、呕吐十余次,于当地中心卫生院就诊,因不同意手术出院,后来我院。两个月前曾有一次右阴囊肿块突出,后自然还纳。检查:两肺散在湿性罗音,右腹股沟内侧至右阴囊有一3×7cm肿块,紧张感,明显压痛,固定,边界清楚。诊断为①右嵌顿性腹股沟斜疝,②支气管炎。在氯胺酮全麻下紧急手术探查。切开腹股沟管见肿块2.5×6cm,圆柱状,褐黑色,以为是疝囊,分离后见到睾丸,方考虑精索睾丸坏死。于精索内后方找到切开疝囊,见疝内容为肠管,呈直径为2cm之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女,35岁,因"发现左腮腺区肿块一年余"拟诊"腮腺混合瘤"入院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左腮腺深叶,大小约1.5 cm×1.0 cm×1.0 cm,有境界,部分囊性,囊内含灰白色颗粒状肿物,质地脆。局部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报告后未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患者,28岁。自诉一周岁时其母发现其胸前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因无不适感,故一直未治。随着年龄增长,肿物亦逐渐增大,因近期生长较快而于1995年2月20日入院。外科检查:胸骨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4cm×5cm×1cm大小,质柔软,无红肿压痛,亦无明显波动,界限不清。临床初步诊断:胸壁滑囊结核。术中见胸骨正中皮下有一囊性肿物,约4cm×4cm×2cm,穿刺抽出粘液样物15ml;探查囊壁,无通道;将囊壁完整切除送检。病理检查:巨检见圆形囊壁组织一块,体积4cm×4cm×0.8cm,内壁灰白色,较光滑,外壁覆有脂肪组织。镜检见囊壁内覆  相似文献   

16.
患者28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0年,不回纳伴疼痛2周,加重1日,于1997年4月20日入院。查体:痛苦病容,左侧腹股沟区外环口处可见隆起性包块,约7cm×5cm×4cm大小,质硬,触压痛明显,不活动,其包块外上极有一蒂向外环口内潜入,外环口紧张,按压包块不能回纳。诊断为“左侧嵌顿性斜疝”。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急诊手术。取左斜疝切口,切开各层至疝囊见张力大,呈暗紫色,切开疝囊即有约50ml的暗红色液体涌出。扩大疝囊切口,见内有一约3cm×2cm×2cm的淡红色实性包块。形成了疝囊外侧壁的一部分,质地中等,包块上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介绍 患者52岁,男性,以“右阴囊内肿物七月余,近日逐渐增大”入院。查体:近右附睾尾端可触及约3×4Cm之囊性肿物,无触痛,于右附睾头部下方之睾丸实质内可触及黄豆粒大小肿物,质硬,亦无触痛。胸透及腹平片无阳性所见。临床诊断:右精索囊肿,睾丸肿物。于1987年2月17日局麻下手术予以切除之。术中见精索靠近附睾尾部有3×3Cm囊性肿物,并将睾丸实质内肿块一并完整切陈。 病理:睾丸肿物约0.6×0.5Cm,质硬韧,包膜完整,切面呈灰黄色。镜下所见: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5岁,因人工流产在某县医院检查B超发现左肾囊性改变,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肾囊性包块,约12.0cm ×7.6 cm.查体左上腹部肋缘下可扪及8 cm×6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小,无压痛.入院后行双肾CT平扫+强化,见左肾中上极一巨大占位,并突出于肾轮廓外,约8.0 cm×8.1 cm×10.0 cm,肿块大部分呈囊性低密度,CT值为46.5 HU,内见少许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CT值23 HU,各期均无明显强化效应.由于病变性质不明确,考虑术中行快速冰冻,以确定是否行保肾手术,2009年12月27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肾肿瘤探查术,术中见肾中上极腹侧有一巨大囊肿,切开囊壁见大量黄色浑浊囊液流出,切除囊壁见囊内有较多烂葡萄样肿物,基底较宽,钝性剥除,将囊壁及葡萄样肿物取出后见葡萄样肿物为暗红色实性.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摘要
  患者,王某,男,25岁,主因右腹股沟区饱满,出现可复性肿物一年,于2012年5月10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腹股沟区可触及5cm ×4cm ×3cm的肿物,不坠入阴囊,质软,界限清楚,光滑,无压痛,其上可闻及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用手上推肿物还纳入腹腔,还纳后压迫内环处,增加腹压,肿物不突出,解除压迫,肿物又出现。腹股沟外环口增大,可容2横指,阴囊正常,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经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于精索内上方找到“一囊袋”,打开见其壁厚,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内口直径约0.3cm,其周围为结缔组织,向下不通阴囊。鉴于以下原因,考虑该囊不是疝囊:①该囊较小,比术前发现的囊性肿物小的多。②囊内为淡黄色液体,并无大网膜或肠管等疝内容物。该囊内环口很小,不可能造成临床上较大的可复性肿物,所以暂放弃剥离,于其内上方找到疝囊打开,见其内有大网膜,肠管已还纳,该内环口可容一指有余。腹壁下动脉位于其内侧,可探及假内环口位于其外下方约1cm处。术中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合并右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先常规处理疝囊并高位悬吊,再将精索鞘膜部分切除,翻转缝合,假内环口缝合关闭,最后,行佛格逊氏法疝修补。住院7d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4岁,因右腹股沟、阴囊可复性肿物1年,以右腹股沟斜疝入院。患儿于2年前因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查体:右腹股沟、阴囊可扪及—4cm×4cm×5cm肿物,质软,可闻及肠鸣音,压之可还纳消失,压住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右外环口扩大。左腹腔沟区有一4cm斜刀口瘢痕。术中所见:为了对称,采用右腹股沟区斜切口,在外环口处精索的前方找到灰白色组织提起并剪开,见囊腔很大,向近端探查,见似有一孔,用血管钳沿孔向近端戳,证实与腹腔不通,由于囊壁提得过高,右侧睾丸被提出,这时才证实此腔为睾丸鞘膜腔。遂提起精索仔细寻找疝囊,终于在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