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研究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可溶型GMP-140的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了1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各型肝炎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肝)重度、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重肝、慢肝重度又较稳性肝炎和慢肝轻、中度显著升高;预后不同的慢重肝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好转组高于恶化组。动态观察表明,急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22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并与血清谷丙酸转 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FP异常 率,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重症肝炎<原发 性肝癌,AFP异常均值:慢迁肝<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 癌AFP升高多>400μg/L,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150~ 300μg/L,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71%,且幅度较大,其余呈 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急性肝炎 和重症肝炎MP为一过性升高,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100例正常成年人及226例住院肝硬化及各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氨基酸分析。经统计对比,急性肝炎(64例),慢迁肝(16例)其血浆氨基酸图形变化尚不严重。慢活肝(26例)、亚重(9例)、慢重肝炎(18例)、肝硬化(99例)其血浆氨基酸图形变化剧烈。肝硬化及各型肝炎血浆氨基酸图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通地区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附2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LISA法对1014例抗HAV-IgM(+)的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HBVM,292例呈阳性改变,提示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率为28.79%。此类病人经与同期单纯甲肝相比较,除有黄疸期长、肝功能恢复慢的特点外,6例慢活肝出现重症肝炎症状,均示双重感染有加重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乙型肝炎患者281例,随机分治疗组150例,其中急性肝炎30例,慢迁肝50例,慢活肝45例,肝硬变25例;对照组131例,其中急性肝炎30例,慢迁肝40例,慢活肝38例(死亡3例),肝硬变23例(死亡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各项化验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保肝、退黄、降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80例肝炎患者采用微循环电脑测量系统,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以田氏综合定量评分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积分值在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四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②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的顺序出现微循环异常规律性递增。③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检测了220例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结果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重症肝炎组的RDW-SD和RDW-CV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慢重肝组的RDW-SD和RDW-CV值〉肝硬化组〉慢活肝组〉慢迁肝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RDW-SD和RDW-CV值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  相似文献   

8.
循环免疫复合物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结果,发现 CiC 对慢迁肝和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而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NAN(?))肝炎各组之间的 CiC 无明显差异。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植物血凝素(简称 PHA)皮肤试验是体内监测人体非特异细胞免疫功能方法之一。我们自1980年12月开始,观察了1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 PHA皮试反应,现小结如下。观察对象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以1978年儿月杭州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为依据。1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男性120例,女性30例;其中急性无黄疸肝炎9例,急性黄疸肝炎7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36例,重症肝炎11例(其中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慢性重症肝炎10例),淤胆型肝炎3例。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放免法测定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表明,各型肝炎患者其含量增高,其增幅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顺序依次为重症肝炎、急黄肝、肝硬化、慢活肝、慢迁肝、急无黄肝,与血清总胆红素(SB)增幅顺序相同,两者血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证实两者的消长规律大体一致;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也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SIgA测定是肝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指标,有助于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酚妥拉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年龄23~68岁,平均36岁。男性114例,女性22例,均为住院患者,有明确的肝炎病史,病程半年以上,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68例中,慢迁肝42例,慢活肝26例。其中HBsAg阳性28例,对照组68例中,慢迁肝46例,慢活肝22例,其中HBsAg阳性21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变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经病理诊断酒精性肝病13例和各种慢性肝病患者73例的血清脯氨酸肽酶、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PLD活性变化与ALT显著相关,与肝纤维化无相关;PCⅢ和HA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在酒精肝硬变、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及肝癌伴肝硬变组同于慢迁肝、酒精肝炎、脂肪肝和正常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变及肝癌伴肝硬变组显著高于慢迁肝、酒精  相似文献   

13.
792967 129例病理证实的五种肝病血清蛋白电泳的改变计叔钧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2):98~99,1986 五种肝病包括急性肝炎24例,慢迁肝22例,慢活肝57例,门脉性肝硬化14例,原发性肝癌12例,以醋酸纤维薄膜法电泳测定血清蛋白。结果:白蛋白降低以肝癌及肝硬化最多,急性肝炎最少,其顺序为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慢活肝>急性肝炎,急性肝炎与慢活肝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癌与急性肝炎、慢活肝相比P<0.02及<0.025。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204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93例急肝、21例慢迁肝、51例慢活肝、6例重症肝炎、33例肝硬化)和384例正常人进行血清锌、铜、铁测定。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1.测定方法与结果:采用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校正曲线法。用1%硝酸稀释血清后,用同1%硝酸配制的标准液直接测定,结果见附表。从附表可见,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锌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以重肝组最低(P<0.01),其次为肝硬化(P<0.05)、急肝、慢  相似文献   

15.
7103168 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甲胎蛋白/袁爱力…//四川医学.-1986,7(3).-151~153 各型病毒性肝炎825例,火箭电泳检测血AFP升高者23.87%,其中慢活肝高达39.95%。慢迁肝38.77%。肝硬化30.0%,急性黄疸性肝炎22.75%,慢迁肝及急性无黄疸性肝炎升高者较少。AFP升高幅度,<00ng/ml者占73.60%,201~400ng/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标志物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临床诊断的39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按病理改变分为正常组、无症状携带者组、不典型肝炎组、慢迁肝组、慢活肝组,并分别观察血清标志物的变化36 ̄42个月。发现慢迁肝组HBeAg、HBV-DNA阳性率降低(P〈0.01),慢活肝组HBeAg阳性率降低(P〈0.05),二组的HBsAg滴度以波动多见,其余各组HBsAg阳性率降低(P〉0.05),抗HBe阳性率增加(P〉0.05)。提示,无症状H  相似文献   

17.
心肝宝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观察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杨倚竹,王联生,邓惠英太原市红十字医院马言顺中国幅射防护研究院吴浩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慢迁肝和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治疗比较困难,有的治疗报导缺少...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26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264例经肝穿刺组织学证实的各型肝炎进行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改变,确诊慢活肝149例(56.44%)、慢性小叶性肝炎34例(12.88%)、慢迁肝24例(9.09%)、急性肝炎21例(7.95%).本组临床与病理诊断显示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对临床与病理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速率散射比浊法(Rate Nephelometry)对39名正常人和94例肝病患者五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各肝炎组C反应蛋白升高率均显著大于正常人,肝损害愈严重则升高率愈高。在检高幅度上慢性迁延性肝炎明显小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提示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肝炎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慢迁肝组外,其它各肝炎组α_1酸性糖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重症肝炎和慢活肝组下降最明显,说明其下降幅度与肝实质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肝炎     
0006 慢性病毒肝炎的超微结构与慢性化机制的初步探讨张太和解放军医学杂志5(4):206,1980 作者近年对65例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迁肝与慢活肝病理改变相似,80%以上的病例肝细胞核的核形不整,核膜一侧内凹,甚至核膜出现波浪型,细胞核直径增大,异染色质不同程度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