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2.
许叔微(1080~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曾任集贤院学士,人以“许学士”称之。许氏学本仲景,探幽发微,注重辨证;论治杂病,重视脾肾,活法圆机,而屡起奇疾。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普济本事方》(以下简称《本事方》)系许氏晚年所撰。是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论精明,颇多创见,堪为后世传颂。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本文拟将是书主要学术特色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3.
宋代名医许叔微 ,字知可 ,官及集贤院学士 ,后世多以“许学士”称之。在伤寒研究方面 ,许氏颇得仲景之意 ,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杂病证治方面 ,尤精古方 ,善创新方 ,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 ,治疗疑难病证 ,疗效显著 ,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普济本事方》开宗第一卷即述“中风肝胆筋骨诸风”的证治 ,其中多有建树 ,对后世启发极大 ,笔者试对其内风证治思想作一浅要探析。许氏将中风分为三类 :“风中脉则口眼斜 ,风中府则肢体废 ,风中脏则性命危”。治“风中脉”,宜祛…  相似文献   

4.
宋代医学家许叔微,以“救物为心”,治病不问贵贱,活人不可胜计。他推崇仲景学说,于《伤寒论》多有研究,著有《许氏伤寒论著三种》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等,可谓深得仲景之妙谛,而又自成一家之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伤寒和杂病的证治阐发上。在伤寒方面,辨证重在抓纲,论治阐奥发微;在杂病方面,脾肾并重而治,制方遣药灵活。  相似文献   

5.
许叔微,字知可,宋代中叶江苏扬州仪征县人。自幼博览群书,尤邃于医。建炎初(公元1127~1130年),值真州(今仪征)战乱,疫疾大作,他遍历里门,无问贫富,为人治病送药,不受其值,全活甚多。绍兴壬子(公元1132年)中进士,后官至集贤院学士,故后人尊称许学士。晚年取生平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写成《普济本事方》、《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今已重印。尚有《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惜已亡佚。许氏著作特点是,师法仲景,又有所创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有不少验案记录。他对针灸应用也很重视,且有一些发挥。他的针灸学术成就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翠娟  禄颖 《河北中医》2012,34(8):1230-1230,1262
许叔微(公元1080-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宋代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因曾做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许叔微一生勤奋好学,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和《普济本事方》等.其既深得仲景之妙谛,又自成一家之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茜  李磊  陈桂敏 《国医论坛》2019,34(5):13-14
许叔微是南宋著名医家,《伤寒九十论》载有许氏临证治疗的九十例病案,其中六十一例为经方医案,许氏能宗《内经》之理,通仲景之方,将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辨清表里虚实,治疗上重视脾肾,开温补先河,方药运用精当,尤擅灵活变通。《伤寒九十论》在医案学的发展及仲景学术的继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许氏的治疗经验对当今的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许叔微为《伤寒论》研究的大家,其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书均是后世学习、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其中《伤寒九十论》为三书之最,是许叔微结合自身医案对《伤寒论》中理论进行阐释的重要书籍.通过研究《伤寒九十论》探索许叔微六经辨证思路及处方策略,发现书中多个病案采用脉证合参、经络循行、六经提纲证、运气学说作为六经辨证的重要参考及依据,并根据方证相应、运气开阖枢等理论构建临床思维范式与处方策略,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医学家许叔微,江苏仪征人。《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作。集临床之萃,有独到之见,诚本事之方也。笔者祖居仪征,有幸早读许氏著作,深受启迪。兹就其“通肾气治遗精”的理法,谈点个人体会。许氏认为遗精一证有属于肾气闭塞而致者,必主以通法。他在《本事方·猪苓丸并论证》中谓:“又有一说,经曰‘肾气闭即精泄’。《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  相似文献   

10.
前人医案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学习研讨医案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许叔微是北宋时期伤寒大家,其在《伤寒九十论》及《普济本事方》中记载了颇多伤寒医案,对经方的灵活运用具有很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本文选取许叔微伤寒医案二则,进行详细分析,一为分析古人医案提供范例和思路,二为中医病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许叔微祛邪治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晓 《山西中医》1998,14(4):6-8
据许叔微所著《伤寒论著三种》和《普济本事方》中所载病案及方药,从邪留成实,以析病机;攻逐实邪,法不拘一;奇方重剂,随宜而用3方面,详细论述了许氏祛邪治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许叔微是宋代的著名医家 ,著有《伤寒百证歌》、《普济本事方》等。杂病证治方面 ,他尤精理法 ,善用古方 ,自制新方 ,治疗许多疑难病证获效显著。本文试就许叔微在杂病证治方面的经验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一浅要论述。1 滋润补精治肾亏魏晋时期服金石之遗风至宋尚存 ,加之宋代《和剂局方》的颁行 ,造成偏于辛香燥烈的流弊甚大 ,这些必致阴液耗劫而邪火内焚。许氏提出 :“脾恶湿 ,肾恶燥 ,如硫磺、附子、钟乳、炼丹之类 ,皆刚剂 ,用之人以助阳补接真气则可 ,若云补肾 ,则正肾所恶者。古人制方益肾 ,皆滋润之药 ,故仲景八味丸 ,本谓之肾气丸 ,以…  相似文献   

13.
宋代医家许叔微晚年积一生之经验,采众效之良方,著有《普济本事方》一书。书中收录300余方,用苍术者有苍术圆、楮叶散、白虎加苍术汤三方。除楮叶散治暴赤眼外,余均治湿。许氏对苍术之用,有切身体会,他在《普济本事方·停饮服苍术圆论证》篇中,记录了自身患病经过和服用苍术的情况:“予……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  相似文献   

14.
藉由《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分析宋代医家许叔微学术思想特点。以北宋《太平圣惠方》、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两部官修方书为主要参照,分析《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从属的类别、陈述方式以及病机理论特点;以叶天士《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及叶天士学术体系为对象,分析该方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珍珠丸证归类于肝病、根据病机组方的操作模式以及肝风扰魂的病机理论,均属首创,对叶天士肝风及滋阴潜阳理论与方药的创新有启发作用。探讨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于明确肝病理论、治法、方药的演变与应用,还是探索肝藏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少聪  李青天 《光明中医》2008,23(2):185-186
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后世辨证论治先河,其遣方用药,法度严谨。精研仲景之法,不断扩大经方运用范围,可解决诸多疑难杂症,此为经方无穷魅力之所在。兹不避浅陋,录经方化裁治验4则,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自从《伤寒论》流传之后,宋代医家对它进行研究的日益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朱肱的《伤寒类证活人书》;庞安常的《伤寒总病论》;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郭雍的《伤寒补亡论》;韩祗  相似文献   

17.
“伤寒补亡”是宋代伤寒学家研究伤寒学的重要特点。他们从医疗实践出发,深感“仲景之书,残缺已久”,对《伤寒论》中涉及或未涉及到的外感疾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大量的增补、扩充、区分和辨别。诸家之中,尤以庞安时所补为多,所辨为力。浅析如下,以求教正。一、增补伤寒证治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载方244首,载证53类,其中: 1.增补《伤寒论》中方证俱无者。庞安时对其增补论治二十类。其中,妊娠伤寒证13方,伤寒杂证6方,小儿伤寒证7方,败坏别行证5方,伤寒  相似文献   

18.
《伤寒恒论》为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所著。郑氏为清道光,光绪年间(1804~1901年)名医。其研究《伤寒论》服膺方中行,喻嘉言,舒驰远,陈修园之学。所著《伤寒恒论》一书,为其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89年),该书为西南医家所倚重,影响之大,及于海外。《伤寒恒论》一书,按法辨证,纠失补偏,独具创见。兹就管见所及,将《伤寒恒论》学术思想略作探讨如次。 (一)首尊仲景 学承错简 钦安治《伤寒论》首崇仲景,指出仲景为“医门孔子”,“立法之祖”。阐明其订正《伤寒  相似文献   

19.
火神派郑钦安的学术思想以《易经》、《内经》、《伤寒论》为宗,著有《伤寒恒论》一书,被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称为与恽铁樵、曹颖甫等齐名的近代著名伤寒大家,同时他又丰富、深化了对三阴证的认识,扩展了附子、四逆汤等温热药的运用范围,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发展了仲景学说,在前面已经充分论述。上海名医程门雪先生对火神派医家祝味菊、刘民叔、徐小圃三家的药方常加研究,对三家之善用附子,“认为是仲景一脉的后劲。”对此予以肯定。同时,由于郑钦安推重扶阳,善用温热药物,一些学者又将其归入温补派,似乎不无道理。以笔者看法,郑钦安…  相似文献   

20.
罗知悌是宋末元初医家,也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老师。罗氏上承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三家之学,下启丹溪学派之先河,著有《心印绀珠》和《罗太无口授三法》两部医著,然前者业已亡佚,后者仅以抄本形式流传于世。《罗太无口授三法》分述中风、伤寒、暑病、瘟疫等内科杂病及妇人胎产前后诸疾证治,共五十六门、九十余证。每一病证按证、因、脉、药依次论述,简明切要。罗氏临证制方用药,灵活变通,习先贤之法,但不拘泥古方,言"遵仲景方法,然变态百端,不能悉举,仔细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