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垃圾焚烧过程中面临的二噁英污染问题,主要介绍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特征、产生的途径,综述了近年来以催化氧化法、吸附法、生物法、等离子体技术为主的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的研究进展。根据这些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在处理二噁英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马永贵 《广东化工》2022,49(6):128-130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二噁英的问题已成为该行业发展应用的重点问题.本文概述了生活垃圾焚烧厂中二噁英的污染概况、形成机制和排放控制;从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管控和焚烧后烟气中二噁英的控制两方面综述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污染的控制技术;评价和展望了二噁英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产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二噁英的性质,着重分析了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来源及其在焚烧产物中的分配和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垃圾焚烧产生二噁英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4.
二噁英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红伟  刘彪 《安徽化工》2006,32(2):58-59
介绍了二噁英在焚烧过程中的产生机理及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有效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永贵 《广东化工》2022,49(5):120-122
生活垃圾焚烧是环境中二噁英的重要来源之一.文章通过原理和结构分析综述了生活垃圾焚烧二噁英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形成及排放的因素,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二噁英排放清洁化智慧化管控提供良好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焚烧因其占地小,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高的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由于二噁英的形成机理复杂且测量复杂昂贵,故寻求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测甚至在线测量焚化过程中二噁英的排放,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探究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影响二噁英产生的强相关物质作为二噁英排放预测指标的可能性,以对后续二噁英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牟靖芳  李晓明  陈玲  梁宇斌  龙顺荣 《广东化工》2012,39(7):123-124,129
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烟气中二噁英进行提取、净化和HRGC/HRMS分析,对样品中4~8氯取代的二噁英取得定量结果,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和医疗废物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的浓度的同系物分布和毒性当量浓度的不同单体对PCDD/Fs的贡献,可以分析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的来源是否单一来源或是混合源,还得出将2478-PeCDF作为二噁英的指示物的结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2)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作为持续性剧毒有机污染物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对周边环境介质(环境空气、水环境、土壤和植被)二噁英浓度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深入建立生活垃圾焚烧中二噁英排放与周边环境质量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污染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以其具有明显的减量化、无菌化、资源化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垃圾焚烧后产生的酸性气体、二噁英、灰渣及废水等,如果处理处置不慎就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文章概述了酸性气体、二噁英、灰渣及废水等垃圾焚烧二次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并详细介绍了控制垃圾焚烧所产生二次污染物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发展,生活垃圾产量逐年上升,焚烧需求旺盛。但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存在热效率低、环保成本高、经济性差等缺点,长期依赖财政补贴。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可利用现有燃煤机组协同处理垃圾,降低垃圾发电成本,减少存量煤电煤耗,降低燃煤电厂碳排放。但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二噁英,可能对燃煤机组烟气排放毒性产生较大影响。在一台100 kW燃煤耦合垃圾焚烧中试试验台上开展研究,分析了耦合垃圾对燃煤锅炉运行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在垃圾中掺混赤泥抑制二噁英排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耦合垃圾焚烧后,煤粉炉的炉膛温度分布更均匀,燃烧室和炉膛下区域温度下降约30℃,炉膛上区域温度上升约35℃;煤粉炉高温对二噁英的热分解作用明显,且当垃圾中掺混赤泥后,煤粉炉出口烟气中二噁英质量浓度降至0.003 4 ng/m3,低于国家规定的垃圾焚烧烟气二噁英排放浓度,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