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血栓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TE经常是DVT致命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可导致急性肺心病或休克,甚至患猝死。经皮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IVCF)植入可以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患发生肺血栓栓塞症。我们对2003—09~2005—03急性或亚急性DVT28例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溶栓抗凝是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主要手段,临床验证其安全有效,正日渐普及和规范。通过对我科2003年7月-2005年2月收治的11例PTE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配合,总结护理注意事项,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抗凝治疗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治疗,是PTE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循证医学已经证实PTE患者经过充分抗凝总死亡率可以从30%下降到2%~8%,合理的药物使用及和规范化抗凝能够改善预后。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和PTE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葵钠,而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也逐步加入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队伍。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溶栓及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入选的15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执行,并予合理的护理。结果治愈6例。7例有显著效果,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规范化溶栓抗凝治疗厦科学合理护理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溶栓疗法的疗效。结果30例溶栓病人,治疗有效26例(86.7%),死亡4例(13.3%)。采用单纯抗凝治疗10例,有效6例(60.0%),死亡4例(40.0%)。4例发生出血,多为轻度出血。结论提高对PTE临床特点认识。及时诊断,及时溶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并不少见,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因发病急,易误诊。死亡率高达25%-3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溶栓及抗凝治疗是PTE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我院近两年用尿激酶(UK)进行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伸伟  邹俊 《华西医学》2014,(10):1801-18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以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合并OSAHS(n=16)或不合并OSAHS(n=20)的PTE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夜间最低脉搏氧饱和度(LSpO2)以及临床干预措施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相对于单纯的PTE患者,合并OSAHA的PTE患者年龄较低[(53.4±12.1)、(64.5±9.8)岁,P=0.005],但体质量指数[(29.3±2.2)、(26.1±3.3)kg/m^2,P=0.002)和吸烟指数(150±24、101±18,P〈0.001)均较高。此外,合并OSAHS组患者LSpO2明显降低[(71.7±8.3)、(79.4±7.1)mm Hg(1 mm Hg=0.133 kPa),P=0.005],且栓塞累及的肺段数量更多[(8±3)、(5±2)个,P=0.001]。两组均采用抗凝和(或)溶栓治疗,但无创正压通气(CPAP)在合并OSAHS的PTE患者中应用更显著。结论合并OSAHS的PTE患者年龄相对较小但病情较重,临床上需要采取以抗凝和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兰  张谦  郭军  黄效模  邱兴磊 《临床荟萃》2009,24(13):1175-1176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亦高的疾病,由于PTE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症状亦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特殊的检查技术,使PTE的检出率较低,临床上仍存在严重的漏诊和误诊现象。急性PTE若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可大幅度降低。目前,针对急性PTE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抗凝、溶栓、手术等方面,仍有部分患者拒绝行手术或有溶栓禁忌证而采取保守治疗。近年来,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急性PTE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对43例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未予适当治疗其病死率达20%~30%,如果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病死率可以下降至8%以下。PTE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目前内科主要治疗方法是抗凝和溶栓治疗,强调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误诊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COPD患者中合并PTE误诊27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能改善临床缺氧状态,提高氧分压,降低病死率,此误诊分析旨在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栓及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入选的15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执行,并予合理的护理.结果治愈6例,7例有显著效果,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规范化溶栓抗凝治疗及科学合理护理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肺血栓栓塞症(PTE)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表现的变化,探讨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以及在PTE治疗过程中复查CTP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确诊PTE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CTP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愈24例(66.67%),好转9例(25.00%),总有效率为91.67%,死亡3例(8.33%)。溶栓或抗凝治疗1周、2周、1个月、3个月栓子个数进行性减少,两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溶栓或抗凝治疗6个月后栓子个数进一步减少,但与治疗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诊断并积极溶栓、抗凝治疗疗效好,CTPA是PTE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对PTE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系静脉或右心腔内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的疾病,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极高,是常见的血管病急症,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必须及时、有效地诊治,否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溶栓抗凝是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主要手段,临床验证其安全有效,正日渐普及和规范。通过我科对一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静脉注射海洛因 (静脉吸毒 )并发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认识 ,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1996年 1月~2 0 0 3年 7月我院收治静脉吸毒者PTE 15例 ,曾在外院诊断为多发性肺脓肿并心内膜炎、肺炎 ,来我院后经薄层螺旋CT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ECTV/Q显像和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TE。结果本组经抗感染治疗 10~ 14天 ,体温正常 1周后用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 2例 ,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 13例。治疗后气促和胸痛消失 ,低氧血症纠正 ,4周后再次行上述影像学检查 ,15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血PaO2 大于 98mmHg。结论本组误诊原因是对静脉吸毒并发PTE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因此对静脉吸毒者要提高PTE的诊断意识 ,详细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薄层螺旋CT增强静脉造影或加血管重构是确诊主要手段 ,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P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最多见的为肺血栓栓塞(PER),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和手术治疗。抗凝治疗是PER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掌握PER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PER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环节。我科经过对92例PER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陈欣  王瑞红 《护理研究》2006,20(1):278-278
冠状动脉造影(CAO)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CAG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伤口出血和血栓形成,但出现肺动脉栓塞(PTE)的较少。我科1例CAG术后出现PTE病人经溶栓、抗凝等积极抢救处理,病情得到稳定转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将24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均进行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以及抗凝、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痰汤。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4例PTE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认为活血化痰汤对PTE有显著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瑞滔  罗亮  曾勉 《新医学》2014,(1):25-29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 )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185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PTE 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预后。同时,按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高龄组(年龄>40岁)139例和非高龄组(年龄≤40岁)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分布为年龄(>40岁,75.1%),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45.9%)和急性感染性疾病(33.0%)。P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68.1%),最常见的体征为呼吸频率加快(35.1%),动脉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合并低碳酸血症(36.6%)及低氧血症(33.8%),血浆D-二聚体>500μg/L者占70.9%,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浸润影(49.6%),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21.1%),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46.8%)。单纯抗凝治疗135例,溶栓治疗35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5例,肺动脉取栓术1例,放弃治疗出院9例。经治疗的176例患者中,病情好转164例(88.7%),恶化6例(3.2%),死亡6例(3.2%)。高龄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非高龄组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高龄组,P均<0.01;高龄组咯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高龄组,无明显体征者也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结论急性PTE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高水平D-二聚体、胸部片状影、肺动脉高压,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好转,高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要警惕PTE 的可能,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急性PTE的高危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栓塞9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栓塞(FFE)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做好病情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知识宣教、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的监测。结果:9例PTE患者6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无死亡病例。结论: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给予精心护理可明显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由于血管壁损伤、血液淤滞、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造成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DVT是导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防止静脉血栓脱落不断进入肺动脉是预防PTE的关键。腔静脉滤器(VCF)的应用可使PTE发生率下降至5.6%,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本院89例DVT患者通过放置腔静脉滤器,结合全身溶栓、抗凝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