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铁作为加入原料引入聚硅酸(PS),制备出两种聚硅硫酸铁絮凝剂(PFSS和PFS-PS),实验考察了两种絮凝剂的稳定性、它们应用于炼油厂污水的絮凝效果以及最佳絮凝条件,同时还与聚合硫酸铁絮凝剂(PFS)的絮凝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FSS的稳定性优于PFS-PS,PFSS和PFS-PS两者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PFS,且PFSS的絮凝效果优于PFS-PS;在pH=6~9,PFSS9^#投加量为50-62.5mg/L(以ρ(SiO2)计)时,浊度去除率为100%,COD去除率为55%左右,二者均可达到最佳絮凝效果。从稳定性、絮凝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用先混合再羟基化方法制备的PFSS可作为首选聚硅铁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改性天然高分子与无机高分子复配絮凝剂PMC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以淀粉为基材的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SX-3)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铝(PASIC)的制备方法,并通过酸化络合成功地将二者复配修饰制得新型功能絮凝荆PMC。将PMC应用于油田废水及造纸厂污水的处理,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都达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炉渣制备聚硫酸铝硅絮凝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高炉渣为原料制备聚硫酸铝硅絮凝剂的新工艺,运用红外光谱分析絮凝剂结构,讨论pH值及体系质量浓度对模拟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该絮凝剂处理模拟废水脱色率可达90%以上;随pH值升高,絮凝剂的电中和作用会降低,絮凝效果减弱,但随着铝硅聚合物的聚合度逐渐升高,絮凝剂的架桥与网捕作用增强,絮凝效果略有回升;絮凝剂质量浓度提高会促进铝离子的水解及其产物与硅酸分子的配合反应,其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与pH值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硅酸钠、无水氯化钙、硫酸铝、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原料,在最佳条件出制备出聚硅酸铝钙-纤维素复合型絮凝剂(PSiAlCa-CMC),然后用其来处理模拟的松花江水样。将此絮凝剂投加到模拟松花江水样中,探究应用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量为2.0 ml/L、絮凝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00~140 rpm、水样温度为15℃~20℃、pH为5~6时,制备的PSiAlCa-CMC复合型絮凝剂对模拟松花江水样的絮凝效果良好,色度均到达98%以上,浊度均达到92%以上,结果表明,我们得到的絮凝剂成功絮凝水中杂质,色度、浊度去除率显著,适用于松花江水的絮凝处理。  相似文献   

5.
含锌离子的聚硅硫酸铝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制备聚硅硫酸铝絮凝剂合成了含锌离子的聚硅硫酸铝并研究了其性能.含锌离子絮凝剂是一种无毒高效的絮凝剂,且絮凝效果优良,锌离子含量对絮凝剂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用粉煤灰、硫铁矿烧渣制备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固体原料配比、酸液与固体原料比、助溶剂加入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絮凝剂中有效成分的浸出量以及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制备方案;针对造纸脱墨水进行了絮凝实验,并与市售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絮凝剂具有絮凝沉降速度快,污泥体积小、浊度和色度去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以淀粉为基材的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SX 3)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铝(PA SIC)的制备方法,并通过酸化络合成功地将二者复配修饰制得新型功能絮凝剂PMC。将PMC应用于油田废水及造纸厂污水的处理,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都达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及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共聚反应合成了玉米淀粉改性絮凝剂CSF,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配料及反应条件;将合成的絮凝剂CSF与无机絮凝剂聚合铁PFS复配使用处理含油废水,并用聚丙烯酰胺PAM作对照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4,CSF投量为10mg/L及反应时问为30min时,处理后废水的透光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1.9%和61.4%,表明絮凝剂CSF处理含油废水效率高,具有良好的絮凝除油性能。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稀土盐、氯化稀土矿制备了稀土絮凝剂,并探讨其用量对印钞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以聚硅硫酸铝铁(PAFS)与氯化稀土矿为原料,将其按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制备了稀土一无机复合絮凝剂(PAFSRE),并探讨复配比例对印钞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印钞废水絮凝效果显著,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均大于96%;复配比例对印钞废水絮凝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稀土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废酸液制备复合絮凝剂的方法,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考察了硅酸活化时间和pH值、硅酸与废酸液的比例、熟化时间、水样酸度、絮凝剂投加量等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工艺简便,且以废液为主要原料,成本低,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对印染废水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且适应的pH值范围大,絮凝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乌梁素海近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的主要营养盐在不同湖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出湖河口营养盐含量较低,各湖区营养盐含量较高;受河套灌区灌溉退水水量及水质条件的影响,湖区内氨氮,TN,TP等营养盐浓度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年际之间,湖泊氨氮,TN,TP水质呈现波动变化趋势,COD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浓度一直高于Ⅳ类水质标准.最后,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2011年湖泊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乌梁素海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出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加强污水回用是当前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为寻求技术合理、便捷高效的污水处理回用技术,采用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工艺,对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研究超滤-纳滤对COD、TP、NH3-N、TDS等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出水指标COD、TP、NH3-N、TDS处理效率分别为81%、90%、91%、91%;出水pH值主要在5-6.5的范围内,偏酸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中和酸碱度。出水COD、TP指标均能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类以上水质标准;NH3-N指标可达到地表水III类以上水质标准。该工艺出水水质良好,不仅可回用于景观用水,甚至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3.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CEPT)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rapidly growing mega-cities and can be used asan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to traditionalbiological processes[1, 2]. The key problems of CEPTare the costs of chemicals and the production of exces-sive sludge volumes.Disposal of the waste sludge is a major economicalfactor in oper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30%-50% of the annual operating costs to be related to…  相似文献   

1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住宅灰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陶粒及天然沸石为基质,黄菖蒲为植物,构建新型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研究其净化实际小区灰水的效果,进水流量50L/d,水力停留时间2d,进水COD、NH3-N、TN、TP浊度为164、4.3、5.2、0.44mg/L、82.4NTU时,出水可分别降至70、1.07、2.07、0.33mg/L、7.27NTU,去除率分别为57.32%、75.19%、60.26%、24.24%、91.18%,对实际灰水COD、NH3-N、TN、浊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利用人工配水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湿地的去污效果。提高停留时间能有效提高湿地对COD、NH3-N的去除效果,停留时间为3d时,该湿地的去污效果最好,COD、NH3-N、TN、TP浊度去除率分别为68.46%、81.75%、66.67%、34%、86.91%。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对经生化预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行中试规模的深度处理实验研究,考察了水力负荷、进水有机负荷和滤层高度对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BAF进水水力负荷为2.5 m3/(m2·h),气水比为2∶1,进水COD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77.7~102 mg/L和0.872~0.957 mg/L范围变化时,COD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7.9%和46.0%,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淀粉对除磷污泥颗粒化的影响,采用无淀粉添加反应器(1#)和有淀粉添加反应器(2#)进行对比实验.通过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粒径仪研究淀粉对污泥粒径增长、COD及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仅用24 d就实现颗粒化,比1#节约用时1/4,证实淀粉可加速污泥的颗粒化.其中2#污泥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表明淀粉可能会刺激微生物分泌淀粉酶,从而使微生物分泌的EPS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更多,更有利于颗粒的形成.此外,由于2#生物量较高,在好氧段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可承受更高的曝气量,从而使颗粒的密实度更高,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运行;TP去除率达95%以上,COD去除率为90%左右,说明30%的进水COD由淀粉提供时不会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淀粉最终作为有机物被消耗,停止添加淀粉,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以植物、微生物为生态要素构建生物栅,处理景观水体。使用生物栅技术对上海市绥宁河富营养化段水体和稀释后的黑臭河水进行处理。生物栅处理绥宁河富营养化河水,120 h后TP的去除率在61.5%~68.7%;NH4+-N的去除率在46.0%~92.9%;TN的去除率在18.5%~90.9%;COD去除率为63.3%~74.7%。生物栅处理绥宁河富营养化河水中120 h内对NH4+-N和TN的去除率不高,继续处理到240 h时,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0%和90.9%,绥宁河河水综合污染指数由最初的36.0下降到6.2。生物栅处理稀释后的黑臭河水120 h后TP、NH4+-N、T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4.9%、83.4%、77.5%和15.2%,水体综合污染指数由16.3下降到2.9。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诊断南四湖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分别于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对南四湖水质与底质进行布点监测.根据4次监测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南四湖表层底泥进行了有机质及氮磷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与上覆湖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表层底泥有机质、总氮(TN)和总磷(TP)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这与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其中TP分布均一化明显;南四湖上覆湖水氮磷浓度与其对应表层底泥氮磷含量没有明显关联性,说明南四湖水体污染仍以外源污染为主;2011年监测的入湖河口表层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低于湖区平均值,说明南四湖湖区表层底泥对有机质、TN和TP的富集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之一,随着通水时间的临近,其水质安全和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备受关注.根据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32个采样点的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监测年枯水期南四湖水体总体平均处于富营养轻度水平,在南四湖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的情况下,各年营养水平变化不大;南阳湖和独山湖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出现下降趋势,而昭阳湖(下)和微山湖岛北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出现上升趋势,这与全湖总磷出现均一化趋势有关.2010-2011年除微山湖岛南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外,其他湖区水体均处于富营养轻度水平.对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南四湖藻类水华的繁殖生长主要受水体中TP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将湖泊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以便为湖泊的管理提供依据。确定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与透明度(SD)五个污染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6个级别作为6个灰类,并将污染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各聚类对象的各污染指标对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和聚类权;进而计算出各聚类对象的聚类系数,最后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聚类对象所属的类别。并以东昌湖为例,验证了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湖泊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