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陈桂枝  仇桂东 《华西医学》2002,17(2):258-258
心包填塞系指心包腔积液 ,积血和血块凝聚而导致心室张期充盈障碍及心排血量降低的血动力学紊乱表现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低心排不易鉴别 ,若观察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常可导致病人心脏停搏以致死亡。因此 ,术后的监测护理应予以高度重视。1 临床资料从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5 0 2例 ,其中 8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均在术后 12小时以内。 8例病人中 ,机械瓣置换术4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术 2例 ,右房粘液瘤摘除术 1例 ,室间隔修补术 1例。术…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为3~6%。我院自1958年1月至1977年2月共进行心内直视手术248例,术后发生心包填塞者4例(占1.6%)。其中3例经急行减压手术,1例采取保守治疗,均转危为安。现将我们在监护中如何观察与配合抢救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吴桂真 《现代护理》2003,9(3):243-244
目的 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 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 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早期发生的心包填塞称为急性心包填塞,在术后7天以后的称为迟发性心包填塞,迟发性心包填塞,在临床上是罕见的。据国外文献报告,至1981年只有51例。上海胸科医院报告在1623例低温直视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仅发生3例。我院自1975年8月至今。在1352例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术后发生迟发性心包填塞共4例。占0.3%,其中2例死亡。迟发性心包填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的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科1990年3月份,为20例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根治术,无一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现将术后呼吸管理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衰竭 (ARFacuterespiratoryfailure)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机能代谢 ,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 ,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笔者于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观察了 2 0 4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的病人 ,发生ARF14例 ,其发生率 6 .9%。本文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术后预防护理措施 ,以便提高心内直视术后的治疗护理效果。1 临床资料2 0 4例病人中男 10 4例 ,女 10 0例 ,年龄 4岁~ 5 6岁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90例 ,风湿性心脏病 114例。手术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停跳液结合心包腔内置冰屑保护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颅内血浆NSE水平的影响因素,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1例,在CPB结束后30 min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NSE水平,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体外循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MDA浓度。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MDA水平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复温期病人脑氧合及氧代谢指标对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找到影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脑损伤程度的权重指标,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或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神经系统并发症。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2例,在CPB复温到36℃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S-100蛋白水平,并计算得出脑氧合及氧代谢指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脑氧合及氧代谢指标对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影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复温期病人颅内血浆8-100蛋白水平的权重指标包括脑葡萄糖摄取率、脑氧摄取率和脑乳酸氧指数。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脑葡萄糖摄取率、脑氧摄取率和脑乳酸氧指数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15例患者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后,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无1例死亡。结论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纵膈出血过多,可伴有心包液引流不畅,而积极的观察和及时正确做好纵膈引流管护理是防治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点 ,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41例。其中先心室间隔缺损 2 5例 ,房间隔缺损 16例。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经过顺利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6 5 .6 4± 2 0 .80min ,未出现室颤及空气栓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于术后 10~ 14d痊愈出院。结论 :该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作用良好 ,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复温期病人脑氧合及氧代谢指标对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找到影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脑损伤程度的权重指标,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或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神经系统并发症。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2例,在CPB复温到36℃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S-100蛋白水平,并计算得出脑氧合及氧代谢指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脑氧合及氧代谢指标对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影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复温期病人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权重指标包括脑葡萄糖摄取率、脑氧摄取率和脑乳酸氧指数。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脑葡萄糖摄取率、脑氧摄取率和脑乳酸氧指数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低氧分压环境 ,尚难以常规开展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我院 (地处西藏高原 ,平均海拔370 0m)进行CPB心内直视手术的结果显示 ,高原地区CPB术后心、肺功能损伤明显重于平原地区 ,肺动脉高压是高原地区开展CPB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现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1月在围术期放置漂浮导管进行CPB心内直视手术的 2 3例病人 ,将有关漂浮导管应用情况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3例中 ,男 9例 ,女 1 4例 ;年龄 1 .8~ 38岁 ,平均 1 2 .6岁 ;汉族 1 0例 ,藏族 1 3例…  相似文献   

14.
褚相红  付洁 《现代护理》2003,9(7):525-525
我院于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心脏病患者施行手术 4 6例 ,现总结手术前后呼吸道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4 6例中男 18例 ,女 2 8例 ,年龄 1~ 2 3岁 ,平均 9.8岁。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 2 0例 ,室间隔缺损 (VSD) 2 4例 ,ASD并发VSD 2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右侧开胸。手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10例。本组术后因其他并发症死亡 1例 ,占 2 .1%。2 术前呼吸道护理措施2 .1 呼吸训练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呼吸系感染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全…  相似文献   

15.
低心排综合征(LCOS)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应予特别重视。我院自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共发生12例低心排。由于严密监护,及时救治,取得良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12例低心排患者中有2例为轻度,10例为中、重度低排。在  相似文献   

16.
胡春燕 《全科护理》2012,(34):3205-3206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78例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17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过程顺利,1例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儿生存至今,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体外循环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复习本院 16a 15 12例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抢救病人的临床资料 ,总结引起出血的原因 ,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5 12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中 ,4 9例发生术后出血 ,2 9例二次剖胸手术止血 ,成功 2 5例 ,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3 8% ;2 0例行非手术治疗 ,成功止血 9例 ,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5 5 %。结论 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 ,术后早期诊断并采取果断措施尽早再次剖胸手术止血是降低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膜替换术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术方法,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的心内直视手术。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机体凝血机制紊乱或术后抗凝过量导致心包内积血,压迫心脏,妨碍心脏舒张和充盈,出现低心排量表现。延迟性心包填塞多发生于二尖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微创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过程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微创心内直视手术89例的体外循环管理相关资料。结果89例患者手术顺利,体外循环过程平稳,术中组织灌注良好,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技术对手术顺利进行可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救治及其二次开胸的早期指征。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2月心内直视术(共1096例)后21例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发生率1.92%)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经二次剖胸解除心包填塞后17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二次剖胸手术死亡率为19.05%。二次剖胸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大血管手术1例,心脏移植1例。结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二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