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脏腑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脏腑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作了简要讨论。指出脏腑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是以脏腑之精气阴阳阐释脏腑生理的解释性模型。脏腑之精是藏于脏腑中而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脏腑之气是分布于不同脏腑的无形而运动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极细微物质。脏腑之阴阳是脏腑之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部分:脏腑之阳是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脏腑之阴是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可以其精、气、阴、阳的不同作用诠释。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精概念的内涵释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中医学精概念中的几个问题,指出中医学的精是指人体乏精,而非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原之精气,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是两个内涵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概念,精是生命的本原,气是生命的维系,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是一个同一的概念;人体内一般意义,有别于血和津液的一类液态精华物质,涵括生殖之精;生殖之精与先天之精在概念上是有别的,五脏皆藏精,五脏之精收其特定的成分构成,存在形式和功能,肾精是五脏之精之一,不能替代五脏之精或一身之精。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中医学精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指出中医学的精是指人体之精 ,而非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原之精气 ;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是两个内涵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概念 ,精是生命的本原 ,气是生命的维系 ,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是一个同一的概念有别 ;人体内一般意义的精 ,有别于血和津液的一类液态精华物质 ,涵括生殖之精 ;生殖之精与先天之精在概念上是有别的 ;五脏皆藏精 ,五脏之精由其特定的成分构成、存在形式和功能 ;肾精是五脏之精之一 ,不能替代五脏之精或一身之精。  相似文献   

4.
讨论五脏阴阳与阴阳学说之关系,必须对五脏阴阳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关于五脏阴阳的概念,目前中医界尚有不同看法,如说“五脏之阴为物质,五脏之阳为功能”,把本来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说成是一回事,这对初学者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也有碍对脏象本质的探讨。对五脏阴阳概念的认识,首先要确认五脏阴阳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之阴是物质,五脏之阳也是物质,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五脏的形态结构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而五脏  相似文献   

5.
魏凤琴 《陕西中医》2010,31(3):381-382
1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气的生理作用和来源不同,人体之气又有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不同的名称。从逻辑层次角度言,处于最高层次的气为人体一身之气。人体一身之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名称各异,如一身之气分布于人体五脏则称为五脏之气,激发推动和维持人体五脏的功能;分布于六腑,则称为六腑之气;分布于经络则称为经络之气等等。  相似文献   

6.
简论五脏精气阴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内经》中有关精、气、阴阳的概念,对现行的五脏气血阴阳理论的不足之处作了评论,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五脏主藏精,精化为气,精与气皆可分阴阳等基本观点,重构了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以较确切地表达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证型,为脏腑证型的规范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生理机能的作用;各脏腑之阴是一身之阴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特性的部分;各脏腑之阳是一身之阳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特性的部分.脏腑之精、气、阴、阳的逻辑关系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  相似文献   

8.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五脏气血阴阳,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以安五脏之精神。现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9.
五脏精气阴阳的虚性病机及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五脏精气阴阳的虚性病机及其相关问题,提出了各脏之精虚、气虚、阴虚、阳虚可用以阐释其不同生理机能失常的病证,当属于类证病机的范畴;五脏之阴虚、阳虚不能与其气虚同时并存,但与其精虚、血虚、津液不足可同时发生;肾之精气阴阳的不足在五脏精气阴阳虚性病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脏腑病机理论,涉及到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等病机理论.其脏腑病机理论具有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模型为论证基础;脏腑病变不离精气阴阳,尤重脏腑气之虚实;五脏之间相通,相互影响等特点.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1.
浅析风池穴与五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是头部的重要穴位之一。意指穴处为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而得名。本穴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可治疗头面五官、颈项及肩背部疾病,尚能治疗风邪所致之表证,亦可以治疗痴呆等神智类疾病及眩晕、中风等。这不仅体现了本穴的近治、远治作用,同时体现了本穴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密切关系。风池穴对五脏脏气失调所引起疾病的疗效,表明针刺该穴具有调理五脏脏气、清脑开窍、升阳补气、平衡阴阳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五脏气虚的雷同和血虚的空白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的学术思想。结论 :五脏均有气虚证 ,气虚各有特点 :气虚分为两类 ,单纯气虚和气血两虚 ;肾不纳气与肾气不固应统一 ,使五脏气虚辨证趋于规范 ;肝、心、脾三脏有血虚证 ,确立脾血虚的辨证地位 ;精亏、津亏与血虚类似 ,五脏精、血、津液辨证是同层次概念 ;精气与气血津液学说应统一 ,简称为气血精津理论 ;根据气血精津理论 ,五脏气血辨证应正名为五脏气血精津辨证 ;重构五脏阴阳气血精津理论 ,建立脏腑虚证的辨证思维模式—五脏阴阳气血精津辨证  相似文献   

13.
1老年应报的主要清理特点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之虚衰始于肾.“肾裁精。”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故《索问·金匾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肾生水火,内寄元阴元阳,肾明和肾阳两类功能活动状态是其它各脏腑阴阳的根本。故(类经附翼·求正录》又回;“五脏之明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但肾中精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开始由年轻的充盛逐渐趋向年老的衰退,进而导致肾中阴阳功能活动日趋失调,终致其它各脏腑阴阳不和,气血亏虚。如肾阴虚不能滋养肝、心、肺等脏阴液,则会出现肝肾…  相似文献   

14.
五脏藏泄精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藏泄精气解析天津中医学院(300193)于越中国人民解放军260医院(050000)马玲关键词五脏;精气;藏精;泄精1五脏藏泄精气的作用“精”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之精唯言生殖之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水谷中摄取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营卫运行与睡眠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说明人体正常睡眠的条件是气血盛,营卫强,气血运行之道通畅,营卫能够正常运行而阴阳相交。针对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宽智 《陕西中医》1999,20(7):316-317
<正> 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帅,气能生血,然肺主气,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而血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唐容川曰:“运血者即是气”。把血液精微物质以经脉运行全身,以荣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器官。《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精与血互相资生,相互转化。精充血旺,血旺精盛,精神充沛,思维敏捷,心情舒畅,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因机体多种物质代谢紊乱而产生的证候群,以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MS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患病人群亦趋于年轻化,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肝硬化及某些癌症等多种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被公认的重要致病因素,目前关于MS及其各个组分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充分认识。代谢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适宜、情志失调、过逸少动、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者从痰瘀等病理因素、肝脾肾等脏腑功能、气血作用、情志因素等多角度研究了MS的发病机制。而气作为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气化作用与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密切相关。MS的发生与机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及伴随而发生的形气转化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气归于五脏分别称之为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五脏之气"与参与机体水谷精微的生成、输布及排泄的全过程。该文从"五脏之气"出发,以产生的痰浊、瘀血、水饮等为病理因素探讨MS的发病机制,以冀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之“神”,包括人之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思维意识等。神以人体基本物质的存在而存在,离开物质则神即无所生、无所依。一则如“两精相搏谓之神”、“血乃神之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气血乃神之物质基础;一则如《灵枢·本脏篇》所指出“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精生神、血舍魂、气舍魄的生理格局。提示精、气、血乃神之具体物质,没有物质就不会有神。  相似文献   

19.
天地虚盈,阴阳相交,故天地有春夏秋冬之四季,日月有晦朔弦望之四候,而人,身有阴阳气血,体有五脏六腑。人的阴阳气血的盛衰随天地之阴阳交合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五脏之气的旺弱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而交替。  相似文献   

20.
陈长龙  崔艳梅 《河南中医》2014,34(2):199-200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为基石、以五脏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明确指出阳为阳经之卫气,阴为五脏之卫气(即脏气),卫气在阴阳中运行,卫气行于阳则阳气盛,行于阴则阴气盛,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