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旱柳广布于内蒙古西部黄河沿岸各地,是一种适应性强、喜水湿、耐微碱的速生乔木树种。材质轻软,纹细腻,适于造船、民用建筑、井涵、家俱制造等。群众喜爱旱柳,所以在渠道、河岸、水傍造林以及黄土沟谷造林都广泛的采用,然而利用旱柳种子进行育苗,过去却一直没有被人们注意。土默特旗莎拉齐苗圃的职工,在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从1957年起开始了旱柳采种育苗试验工作。1957年春季在当地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文摘     
23个柳树品系比较试验分析甘肃省临夏州林科所对引种的23个柳树品系,经过3年苗期、5年造林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以从江苏省林科所引种的J172柳品系表现最好,造林9年平均高1792m,平均胸径2547cm,显著高于当地优良品种旱柳14。其次是J194...  相似文献   

3.
旱柳是东北地区造林先锋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等,重点阐述了旱柳嫩枝扦插苗木繁殖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存桂 《绿色科技》2024,(1):150-153+157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是一种落叶乔木,高约20 m,胸径可达1 m以上,属于杨柳科柳属的乔木种类。其分布在青海省的川水、浅山和脑山的河流、湖泊、道路、沟渠和村庄附近,具有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是青海省重要的本土树种。旱柳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旱柳的造林绿化与育苗技术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苗圃生产,在37个标准地上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旱柳的插穗规格和扦插育苗技术。通过对1-16号标准地的调查研究插穗的年龄、部位、长度和粗度对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插穗规格。通过对17-37号标准地的实验研究扦插时间、方法、深度、密度和浇水次数对生长的影响,得出了旱柳最适宜的扦插育苗技术,希望能为本省旱柳的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 华北落叶松自然分布主要在山西、河北两省。近些年,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乃至湖北和我国西南山地引种栽培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抗寒力强、生长迅速、材质良好并具有显著的防护效能,而成为华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然而,过去造林地多选在高  相似文献   

6.
(一)思茅松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原分布于思茅、临沦地区的阿墨江、把边江流域、澜沦江中下游及南定河上游。近10年来我省多数专州都先后引种,每年造林面积达数十万亩,为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目前对各地引种成效调查还很不够,各地引种后反映也不相同。为了给今后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特进行引种成效调查。这次大理地区的调查即为此项工作的一部份。调查方法是分别造林方法、立地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在原对比试验地中  相似文献   

7.
小叶杨和旱柳是巴彦淖尔盟灌区的两个主要造林树种。二十多年来,灌区人民营造了一些纯林,也营造了一些混交林。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小叶杨与旱柳混交造林有许多好处,应大力提倡。 1973年笔者在乌拉特前旗西山咀林场的调查证明,在相同立地条件和采取相同抚育措施的情况下,由于混交林中小叶杨与旱柳之间有明显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包头市从1994年开始引种银中杨、垂爆柳,1997年将银中杨、垂爆柳进行造林试验,选择杂交杨、新疆杨、河北杨与银中杨进行对照观测;旱柳作为垂爆柳的对照。在1997-1999年和2013年对树木生长量、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能进行实地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银中杨在包头地区引种造林后生长良好,适应包头市南部平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充分显示出极强的抗逆、速生等特性,可以大力推广,在当地生态建设工程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垂爆柳造林后在当地生长表现良好,但染虫害严重,抗逆性较差,保存率低,在当地推广造林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柳树用途十分广泛,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是低温滩地、沟渠路旁、矿区塌陷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也是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长期以来,由于对该树种的改良工作未引起重视,加之管理措施不当,致使生长缓慢,干形弯曲,病虫害严重,经济价值低。为改变柳树的生长状况,选育、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我所从1983年春开始,先后从江苏省林科所、辽宁省鞍山市林科所等地引种了30余个柳树新品种及无性系。经过5年的试验观测,选出J—172、J—194、J—333等3个优良新品种,其速生性、干形和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当地旱柳和山东省推广种钻天柳。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咨询     
《专业户之友》编辑同志: 我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年降水量少,风沙大,造林成活率很低。近年来我们在地下水位浅的造林地采用旱柳高杆深栽造林,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农牧民近几年也大片大片地营造旱柳高杆林,伹由于柳干蚧的危害,使大面积的成林遭到毀坏。我们用氧化乐  相似文献   

11.
柳树优良无性系引进柳树无性系100个,在三个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上进行栽培试验,对高生长,抗寒性、速生性以及水分生理、干形、冠形、木材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苏柳172等8个优良无性系。并在引种的同时,对旱柳造林、经营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旱柳的经营利用方式及气候立地条件对旱柳的影响。结合生产营造防护林、试验材200hm2。三年生胸径10.3cm,树高10.7m,平均每年每公顷蓄积增长12.93m3联系单位:甘肃省平凉地区林科所地址:744000,平凉市城南路28号电话:0933-213850毛白杨优良无性系经过七年的工作,从全国收集了500个优…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是速生的针叶树种之一。它是能忍耐一定寒冷和干旱气候条件的树种。天然分布于日本岛富士山山区。在日本大约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营造人工林。据报道,人工林的造林密度,每公顷多为2500~3000株,林分年生长量,每公顷高达14立米。欧洲诸国家,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引种造林。苏联是于19世纪末期开始引种的。美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日本落叶松的引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贡觉县属藏东高山峡谷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水热条件在地域空间上的重新分配,导致水热条件差异明显,从而影响到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而干热河谷的出现使得植被和土壤在垂直分布上不同于其他区域。研究该区域的植被和土壤分布规律,对于天然林保护、造林规划、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栽培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温岭市近年来红树林(秋茄)引种实践,重点介绍了红树林引种的现状,分析了红树林引种存在的造林用地紧缺、管护难以到位、冻害造成死亡、造林成本较高等问题,并提出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做好苗源选择、科学种植、加强管护、预防冻害、及时总结等各引种环节工作,多方结合、广泛宣传等今后红树林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几种柳树抗逆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3年对哈密石油基地柳属中国的不同种与变种的调查结果表明,垂柳和旱柳抗寒能力强,而抗病虫害能力以馒头柳为好,今后绿化造林,应选择垂柳和旱柳为主,馒头柳生长较好,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强,但抗寒越冬干梢率高,可在小气候优越地段栽植。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pinuz armandi Franch)是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其分布范围较广,具有更新繁殖容易、生长较快,材质优良、种仁可食和经济值价较高等特点。全国有不少地方进行了引种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为了丰富地区造林树种,提高造林成果。于1976年在吉林省浑江市花山林场进行了华山松引种试验。当年6月份播种育苗,1979年春造林,总面积约为40亩,现将引种试验情况初报如下。一、引种区的自然概况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四翅滨黎在唐山市翔云岛林场盐碱地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沿海地区有大量的盐碱荒滩,沿海防护林工程实施困难,造林树种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四翅滨黎的引种成功为沿海地区盐碱滩改造提供了一个优良树种。1原产地及引种简况滨黎是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天然分布于日本岛富士山区(北纬33°20′~38°18′,东经136°45′~140°30′)。欧洲许多国家从19世纪中期开始引种造林。苏联自19世纪末开始引种。美国现在也重视了日本落叶松的引种工作。我国引种日本落叶松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北至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西南至四川高山地区,西北至新疆伊犁都有引种。东部大面积人工林分布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境内。我省于1906年前后由日本引种于费县塔山林场,现存植株最大年龄为73年生。而大量引种日本落叶松是在建国以后。目前,从胶东半岛到鲁中南山地都有引种。主要  相似文献   

19.
柄扁桃、旱榆、蒙桑、蒙古莸、灌木铁线莲是分布在大青山地区的重要旱生树种,其中,柄扁桃被列为内蒙古珍惜濒危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及生产应用价值。近几年,为实现本地区荒山造林,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迫切需要,通过在包头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抗旱植物研究所实验基地引种栽培,对大青山旱生树种的生态特性、适应性及生长表现有了新的了解,也摸索到育苗栽培技术要点,为今后更广泛地开展大青山本土旱生植物的引种栽培,积累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我省盐碱地造林实验工作,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过三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着重于引种和选用盐生树种直接造林。引种(红树、木麻黄、苦楝等)多不成功,通过育种培育新的耐盐树种或只用灌木造林也不理想。后来改变过去直接造林的做法,采取在改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