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合国人道主义框架下的医学救援力量和美国的国家灾害医疗系统均为应对复杂、突发大型灾难事件提供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援服务,通过对二者的建设架构、管理模式和特点展开系统剖析,为我国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完善和下一步建设重点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近些年屡屡发生自然灾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医疗救援在自然灾难中的工作举足轻重.本文着重讨论医疗救援队如何在灾难中高效的完成医疗救援,将自然灾害对造成的人员伤害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刘浩  杨芳  李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61-2162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10人以上甚至多达数十人的大型群体伤害事件,但是由于急救资源的不足,或者事故现场混乱,报告的不明确,往往到达现场的就只有一辆救护车,由医护驾组成的医疗小组就承担起临时的医疗救援指挥任务,在面对及其混乱的灾难现场和众多的伤员,做到有条不紊的部署和救治,就成了群体灾难事件医疗救援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多年的经验,就现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方法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震后心理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救援是地震灾后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灾难后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文章讨论了四川地震心理救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组织管理体系较为混乱,持续心理救援难以保障和危机干预技术不够规范。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灾难心理救援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完善心理救援相应的工作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指导方案,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开展其他突发灾难后的心理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大地震,再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突发重大灾难过去之后,我们仍然在为事件中发生的生命奇迹、救援事迹、人间真情所感动;同时,我们也开始深刻反思,灾害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早有专家断言;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积极采取综合的防范应对措施,人类是可以将灾害造成损失降至最低的。正因为如此,以研究、实施灾难医学救助、最大限度地挽救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目的的灾难医学越来越爱到关注。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灾难医学要从紧急救援走向对灾难的综合预防,走向灾中、灾后中长期医学、社会、人文系统的防控与干预并重。总结四川大地震救援经验,了解国际上灾难医学以发展的进程,从而建立中国特色的灾难医学,应成为医学界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化工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和高风险的特点,化工园区的建设使得原来的松散布局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集中管理。在其建设过程中,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以及医学救援标准化。即便如此,化工园区由于其产业的特点,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各园区应制定相应的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体系。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医学救援基地,是承担突发中毒事件中伤员救治的主要机构,必须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具备激增应急救治的能力,为中毒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做好必要准备,以应对各种突发超出快速部署能力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应急医疗救援的难度与复杂性日益增加.移动式救援医院将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与车辆的机动灵活合二为一,是国内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利器.利用飞速发展的智慧医疗物联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在移动式救援医院中建立智慧应急医疗救援与决策系统,优化医疗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现代战争和突发性灾难中危急、险重战创伤和灾难伤的难题,研制一套适宜于方舱医院的移动式及多功能模块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方法:将移动式及多功能模块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分为野外便携式水处理设备、置换液配制系统和智能化自适应无看护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系统3个模块,并将整个装置装备在特别设计改装的专用方舱内..结果:研制了一套成系列、模块化、可方便组合、多功能的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方舱医院并在实战演练和突发灾难的应急救援中加以推广,提高了战时和灾难状况下军队的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结论:该装置的研制,有利于建立集急救、输送和后方进一步深入治疗一体化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进而提高军队的战地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地(州)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8evere acute respiratoty syndrome,SARS)改变了人们对健康危机的看法,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已经在全国上下达成共识.我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一个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国务院最近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对策的举措,突出强调了紧急医疗救援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西部地区地(州)一级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怎样建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如何管理等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们的认识谈一谈在西部地区地(州)级建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十堰市发生的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援,总结其得与失。结果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成功。结论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灾害医学救援实践基础上,介绍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做法,探索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陆地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现状,提出研发技术先进、设施齐备、能够满足灾害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快速高效急救,以及大批量、长距离伤病员后送救治装备;并配套研制全程行进间救治指挥决策系统予以衔接,使各种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综合配套形成体系,以提高灾害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军区总医院为主紧急抽组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队,2010年9月20日赴巴基斯坦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任务。10月16日,圆满完成各项救援任务返回祖国。本文总结此次救援,对执行境外灾害医学救援进行前瞻性理论研究,探讨境外执行灾难医学救援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较其他规模城市更容易在重大灾害事件中受损,利用其优质医疗资源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一优势,完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成为大城市灾害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大城市灾害事件医学救援体系设想:要将大城市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纳入政府战略建设内容,夯实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基础;按大城市灾害救援行动规律构建包括医学救援在内的综合决策指挥链,确保指挥顺畅;按灾害进程规律系统性设计大城市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实现医学救援无缝联接;按大城市灾害的特性整合医学救援与灾害救援体系的资源,提升救援行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在玉树地震医疗救援中,发挥专家技术优势,体现出军队卫勤救援力量的巨大作用。探讨提升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急需规范灾害救治的指导性标准,着力解决后勤保障力量的瓶颈现象;建立长期应对重大灾难的应急专家队伍,健全军队专家指导灾难救治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灾害医学救援效率.以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为基础,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剖析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基本要素和体系结构.围绕人员、物资和信息3个要素,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灾害医疗救援组织指挥体系、伤员救治体系、物资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军民融合式灾害医学救援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军军民融合式灾害医学救援法规制度、联合指挥机制、联合救援演练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军民融合式灾害医学救援法规体系,完善军民融合式灾害医学救援体制,开展军地灾害医学救援演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军队灾害医学救援模式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重点应用SWOT方法,对军队灾害医学救援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发展军队灾害医学救援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灾害特点及灾害医学救援指挥现状,阐述建立军队灾害医学救援指挥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灾害医学救援指挥业务流程,提出军队灾害医学救援指挥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军队卫勤力量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平时训练、为军服务,以及实战的积累,加强军队卫勤力量的建设,把军队卫勤力量建成国家应急医学救援的主力军。从国家层面讲,应在整个中国范围内,根据地缘环境、医疗水平和基础设施情况,通过规范救援体系、加强装备建设、形成药械存储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由国家统一建立以军医大学为核心的区域性突发灾害医疗卫生救援中心,协调各类救治与防护力量,实行划区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部军队医院不同类别护理人员(军人、文职和招聘)灾害救护技能掌握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3所西部军队医院945名不同类别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类别不同,掌握灾害护理的技能有所不同,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别护理人员具备的灾害护理技能和能力不同,与现阶段军队承担平战时应对各种灾害事故救护技能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军队医院在职培训上应增加相关灾害护理的系列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提高军队医院护理人员整体灾害应对能力,以适应军队发展和卫勤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