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症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建立用药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的145篇文献中共有215首处方,涉及235味药,18类功效,共计2 644药物频次。使用频次位于前50的药物累积频率达75.55%,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解表药、理气药。药性依次以温、平、寒为主,鲜见大寒大热之药;药味以甘味为最,苦、辛次之;归经以肾为最,其次为肝,再次为肺和脾。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性强的主要为五子衍宗丸方中的子类药物组合,其他还有子类药与补虚药的配伍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10个聚类方,集中体现出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在补益精血的基础上辨证运用泻火坚阴、解毒导浊、活血通精、理气解郁等治法。[结论]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谨守"正虚邪实"的病机本质,用药以补虚为基本组方配伍,包括补肾健脾、滋补肝肾,兼顾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理气等,契合病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男性不育症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中医药治疗初治肺结核文献,分析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分类、治法等情况,进而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收集中药方剂35首,涉及药物123味,药物总频次390次,其中药物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味依次为百部、沙参、麦冬、甘草、黄芪;药物功效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类为补益、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方药治法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种为滋阴润肺、益气补虚、解毒杀虫法;聚类分析提炼出5组核心药物群,分别为:百部,沙参与麦冬,黄芪、生地黄、甘草与白及,川贝、黄芩与百合,当归、熟地黄、地骨皮、党参与鳖甲。结论中医治疗初治肺结核的基本思路是扶正与杀虫并行,益气养阴、补虚培元以扶正,抗痨杀虫以除因,标本兼顾整体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剂和药物信息提取,建立Excel方剂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高频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统计,应用SPSS Statistics 25统计学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数据库共检索出791篇文献,筛选后纳入79篇,涉及方剂83首,中药107味,药物总频数845次。频数≥10次的药物有26味,前5味为柴胡、甘草、白芍、丹参和川芎;功效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等12类;药性有苦、辛、甘等7类;药味以温、寒、平为主;多归于肝、心、脾经。聚类分析将药物聚成6类,核心药物有龙骨、牡蛎、黄芩、桂枝、大枣、党参、半夏。因子分析可提取药组3个、药对2个、单味中药3个。所有药物关联规则可得到33个药对或药组,其中柴胡和白芍药对的支持度最高。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为主,苦、辛合用,寒、温并调,以肝、心、脾经为主,临床可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等思路遣方用药,达到"祛瘀调神"治"双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柳骥  赵艳 《中医学报》2019,34(9):2013-2017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中阳痿病医案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计算机检索为主,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古代文献中完整阳痿病医案50例,对用药频数进行统计。结果:①共用药128种,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等,这10类药是治疗阳痿的主要药物;②用药频数共481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20种药物依次为茯苓、人参、白术、远志、熟地黄、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巴戟天、五味子、山药、山萸肉、肉桂、陈皮、酸枣仁、黄柏、茯神、杜仲、半夏、炙甘草。结论:①古代医家治疗阳痿以补虚为主,在益气的基础上温阳,重视安神,补泻兼施;②用药归脾肾居多,气血并补,温而不燥。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主治噎膈的方剂,应用甲骨文Oracle Data Base 11数据库软件,录入方剂用药,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排列组合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31首方剂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噎膈方剂中涉及236味中药;其中高频出现核心药物是陈皮、甘草、木香、丁香、人参等;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理气药居首;总结常用药对人参-木香等28个,核心组合白术-人参-陈皮等25个。结论噎膈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虚为主,兼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龙江医派名医陈景河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龙江医派名医陈景河在齐齐哈尔中医院门诊治疗血瘀证的中药方剂,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理治疗血瘀证的中药方剂50首,涉及中药194种,用药总频数为610次。结论核心单味药依次为川芎、当归、黄芪、丹参、乳香、没药、党参、红花、白芍等;治疗血瘀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肺、肾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古代润肠类方剂,探讨其用药规律及治法治则。方法收集古医籍中的润肠类方剂,对所选文献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和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所属类别进行统计,总结用药规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6位药依次是麻子仁、当归、蜂蜜、桃仁、枳实、大黄。药物功效多为补虚、泻下和理气药。补虚药多运用补气滋阴养血药,泻下药善用润下之品,理气药中主要有宽肠理气、行气排便药。从功用和主治来看,主要治疗老人、体虚之人和产妇大便秘结。结论古代润肠类方剂中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涉及补虚药、泻下药和理气药,主治的便秘类型主要为气阴、津血亏虚型便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期刊中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荆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3年中医期刊发表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剂,将方剂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方剂的药物使用频数,归纳药物的性味、功效、类别频数,并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有100首内服方剂和105首外用方剂。内服方常用药物有牛膝、当归、熟地、白芍、黄芪、威灵仙、独活、甘草、杜仲、川芎等;外用方常用的药物有川乌、透骨草、红花、草鸟、威灵仙、没药、牛膝、乳香、伸筋草等。内服方和外用方使用频数前40位药物中,性、味类剐频数(构成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83、0.108),补虚、祛风湿、活血化瘀3类药物频数(构成比)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结论治疗骨关节炎方剂的用药特点:常用温热辛散之品,旨在散邪通络;合用祛风湿补虚化瘀类药物,意为标本兼治。内服方荆多用补虚之品,重在补虚治本;外用方剂多用祛风湿、化瘀之药,意在祛邪治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古方,按其所治证进行分类,对不同证治古方的用药类别、总味数、单味药使用频数及药对(组)出现频数进行统计,并列举频数居前的代表药物。结果共有219首古方纳入研究,其中风寒湿痹证治方108首,痰湿阻痹证治方57首,寒湿阻滞证治方38首,正虚不足证治方26首。各类方剂药物组成及其常用药物均有不同特点。结论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组成的主要药物,各证型内治古方有配伍特点及其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治疗男性不育症中药复方专利的挖掘,研究其配伍用药规律,为临床遣药组方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10至2021年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及中药频次进行统计,通过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分析奚嘉名老中医运用益气养血法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用药特点,传承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方法 收集并整理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的处方,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对处方中药物进行性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等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通过对201首处方所含155种药物分析,得出药物以甘温为主,多归于肝、脾、肾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当归、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黄芪使用频次最高。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经奚嘉名老中医审核总结出新方。结论 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以益气养血为主,用药以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女贞子为基础,随病、证及其虚实强弱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并探讨袁少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由袁少英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并疗效较好的132例患者病历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病历处方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并基于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及挖掘探讨。结果:聚类获得4对中药核心组合、2个中药新处方。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平为主,根据辨证施治兼顾寒凉药;五味方面甘味为主,占48%;归经方面则以肝肾经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枸杞子、黄芪、菟丝子、丹参、黄精,频次最高的对药是菟丝子-枸杞子、药物组合是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结论:袁少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着重调理肝肾经,药物以补益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采用活血逐瘀通络、补肾滋阴调精为主线的治法及以"活血-逐瘀-补肾"为主轴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滑胎症方剂的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所查阅到的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滑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其中所包含药物的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等数据,运用Excle 2007、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总共筛选出中医古籍61本,收录方剂104首,涉及中药150味。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有当归、白术、川芎、熟地黄、白芍、续断、黄芩、杜仲等,多属温性补虚药,且归肝、脾、肾经药物居多。常用药对白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黄-当归、熟地黄-白术、白芍-当归等。单独药对以补血活血、健脾养阴为主,重组新方以养血活血、补肾、燥湿安胎为主,兼有益气、行气之用。结论中医药对于滑胎的治疗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承,所筛选出的方剂大多具有健脾益肾之作用,可为当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的中医用药规律,总结疾病特点和临床治疗思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借鉴。[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19年12月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 Database)等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及个人经验类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建立用药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通过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筛选出的52篇文献中共有62首处方,涉及64味药,20类功效,共计362药物频次。频数分析显示,药物使用频率前6位的中药为菟丝子、山茱萸、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药性多为平性、微寒性和温性,药味多为甘味、辛味和苦味,多归肝经、肾经、脾经、心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性强的主要为养精种玉汤方中的子类药物组合,其他还有子类药与补阳药的配伍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2个聚类方,两组药物均奏平补肝肾阴阳、养血调经之效,其中第一组药物偏重于滋阴辅阳以补肾阳、兼以养血,第二组药物偏重于滋肾阴、益肾精。[结论]临床上中医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用药以补益肝肾为主要治则,滋阴为主、温阳为辅,以平为期,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王津门诊治疗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医案及处方,利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5.0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00首,涉及中药162味,共计中药频次1445次,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及安神药;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白花蛇舌草、陈皮、青皮、合欢皮、水牛角之间关联紧密;挖掘潜在新处方3首。结论 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治则为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治以清热解毒燥湿、益气活血养阴,辅以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病案228 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28首,涉及中药192味,高频药物有莪术、三棱、当归、大枣、积雪草、杜仲、黄芪、丹参、川芎、芡实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金樱子-芡实、当归-黄芪等; 因子分析将药物分为10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结论: 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药物性味多以寒、平、温及甘、苦、辛味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男性不育不同证型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2—2012年与男性不育中药治疗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药关联分析数据软件,分析男性不育不同证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脾肾阳虚型、阴虚火旺型用药规律。结果在5种不同证型的男性不育用药前20位中,共涉及用药61味,其中补药28味,清热药12味,利水渗湿药8味,活血药5味,收涩药3味,温里药2味,祛风湿药1味,开窍药1味。核心用药有:在男性不育五种证型中均用药:淫羊藿、熟地黄、菟丝子、山茱萸、山药;四种证型中均用药:茯苓、肉苁蓉、车前子;在三种证型中均用药枸杞子、当归、生地黄、五味子、鹿茸、黄芪、黄柏、知母等。结论治疗男性不育中药方剂较多,但用药主要集中在滋补、清热、养血、活血、利湿等几类,用药遵循补泻兼用、阴阳互补、扶正祛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以提升肝硬化腹水的中医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9月1日中关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复方专利,将复方名称、药物组成导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对药物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和关联、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肝硬化腹水中药专利复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