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证素分布与组合的规律,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制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流行性乙型脑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7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热火(26.55%)、暑(96.46%)、湿(86.73%)、毒(98.67%)、阴虚(37.61%)、阳虚(85.40%)、虚(10.18%)、实(83.63%)、津亏(8.41%)、亡阴(11.06%)、亡阳(12.8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脾(70.35%)、肺(34.96%)、心(48.67%)、肝(24.77%)、肾(11.50%)、胃(80.53%)、大肠(5.75%)、下焦(11.06%)、表(26.11%)、里(30.09%)、卫分(57.52%)、气分(64.16%)、营分(30.09%)、血分(17.26%)等。单一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阳虚、阴虚、津亏、亡阴、亡阳,累积频率为14.93%;两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暑热证、毒邪证、暑温证、湿毒证、热毒证、阴虚火旺证、正虚邪恋证等,累积频率为41.63%;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暑热毒证、暑热湿证等,其累计频率为25.34%;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热陷营血和肺卫热毒证为主,累积频率为11.31%;五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疫毒闭肺表里湿热,毒犯脑络表里热,毒犯心包营血为主,累积频率为2.26%;其他组合较少。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暑、毒、湿、热(火)、阴虚、阳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常相合为病,或袭于卫表、或壅于肺胃,引发疾病;或入里酿成毒邪,侵袭脑络或心包,变化为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流行性感冒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流行性感冒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30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热(火)(51.35%)、风(27.93%)、时邪疫毒(25.23%)、寒(15.32%)、湿(浊)(14.41%)、温(10.81%)、气虚(6.31%)、阴虚(津伤)(6.31%)、暑(6.31%)等;证候靶点依次为肺(28.83%)、表(22.52%)、卫分(20.72%)、里(7.21%)、少阳(7.21%)、阳明(6.31%)、气分(5.41%)、脾(胃)(5.41%)等。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和肾虚证等,累积频率为8.69%;两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疫毒犯肺证、风热证、卫分(表)热证、肺热壅盛证等,占45.19%;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肺证、肺胃郁热证等,占26.92%;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以表寒里热证和肺卫风热证为主,占11.54%;其他组合较少。结论: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风、时邪疫毒、寒、湿(浊)、温等为主,常相合为病,或袭于卫表,或壅于肺胃,或入里酿生毒热,壅遏卫表、肺胃,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的方法,采集80例小儿肺炎喘嗽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专家意见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小儿肺炎喘嗽患者以发热、咳嗽、痰壅、恶寒、鼻塞、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分为风热闭肺证(48.75%)、痰热闭肺证(25.00%)和风热犯肺证(17.50%),病程在5~7 d以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较为多见,病程7 d以风热犯肺证为主。小儿肺炎喘嗽患者以风热闭肺证最为常见。结论小儿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风热闭肺证最为常见,证候分布与病程长短和感染病菌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索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建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13个证素中,病位证素中肺出现的频次最高,为67.8%,其次为肝(18.6%)、表(4.65%)。病性证素中,火(热)出现频次最高,为75.9%,其次为痰(32.86%)、血瘀(5.71%)。证素组合有4种形式,以两证素及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为主。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火热证及血瘀证,累积构成比为2.3%;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火(热)+肺、肝为主,主要证型为肺热壅盛证、肝火上炎证;两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痰+热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盛证。三证素组合情况中,两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以肺、肝+火(热)为主,主要证型为肝火犯肺证;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中以痰+热+肺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痰热瘀血阻肺证、痰瘀互结肺脾证,累积构成比为4.60%。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以痰、热等实性因素为主要病理表现,兼夹阴虚、气虚等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表》,并建立证素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2个病性证素中,痰(饮)和出现频率最高(80.76%),其次为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频率分别为50.95%、41.44%、33.62%、21.56%、19.24%等;靶点主要位于肺,其频率为93.23%,其次为在肾和脾(36.79%和7.61%)等。在证素不同的组合中,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血瘀证(1.57%)。靶点在肺、肾、脾,表现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等。三证素组合多为痰热(29.07%)、痰瘀(24.42%)、痰湿(浊)(14.12%)等与病位肺的组合,表现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等。四证素组合有痰热瘀阻肺证(3.38%)和外寒内饮证(0.85%)。其他组合有少阳郁热证(0.63%)、风痰入里证(0.42%)等。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饮)、气虚、热、瘀血、阴虚、湿(浊)等,主要病位在肺、肾、脾等。  相似文献   

6.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急性支气管炎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急性支气管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1个证素中,病性证素频率依次为热(65.57%)、痰(40.98%)、风(27.87%)、寒(18.03%)、燥(9.84%)、湿(6.56%)等;作用靶点依次为肺(85.25%)、表(6.56%)、里(6.56%)、卫分(4.92%).单一病性证素与靶点的组合中,主要是燥和热,靶点在肺、肺卫,其累积频率为17.54%,表现为燥邪伤肺、邪热在肺和热在肺卫;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中,痰+热、风+热、风+寒和痰+湿频率较高,其累积频率为92.86%,靶点为肺;两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表现为表寒里热证(3条)和表寒里饮证(1条).结论 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痰、风、寒、燥等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或袭于卫,或壅于肺,或入里酿生痰热,壅阻气道,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4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68.40%),其次为阳虚(11.26%)、阴虚(10.82%)、淤血(4.76%)、痰(饮)(2.16%)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肺(37.50%),其次为肾(33.82%)、脾(26.47%)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虚哮证和血淤证等,累积频率4.87%.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阴虚、气虚+血淤、阳虚+血淤等,累积频率3.98%.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以气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累积频率为46.90%;阳虚与肾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阳虚证;阴虚与肾、肺、肝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证;淤血与肺关系密切,表现为肺络淤阻证.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以气虚、阳虚和阴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等,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阳虚、肺肾阴虚等,累积频率为24.34%.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有肾虚寒哮(0.44%).四证素组合有肺脾肾气虚(4.42%)和痰热肾虚证(0.44%).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气虚、阳虚、阴虚等为本,以感受寒、湿(浊),或形成气郁、淤血、痰(饮)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学与社会学3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证素、基础证特征分布研究。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327份,提取病性证素10项,痰出现的频率最高(65.75%),其构成比为32.48%,其次为热与气虚;病位证素7项,肺出现的频率最高(77.98%),其次为肾与脾。基础证有15个。痰热证的频率最高(34.56%);其次为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结论痰(饮)、热(火)、虚、瘀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是其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司维 《北京中医药》2012,31(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痛风病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和间歇期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总结归纳痛风病的病机。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患者、69例痛风急性期患者和72例痛风间歇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归纳各期证素分布情况。结果: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的主要证素为湿热证(36%)、阴虚证(30%)、痰湿证(19%)、气虚证(9%)及阳虚证(6%)。急性关节炎期主要证素为痰湿证(29%)、湿热证(26.1%)、阴虚证(23.2%)、阳虚证(11.6%)、血瘀证(7.2%)及气虚证(2.9%)。间歇期主要证素为阴虚证(36.1%)、湿热证(23.6%)、阳虚证(18.1%)、痰湿证(15.3%)、气虚证(9%)。结论:痛风为虚实夹杂之讧,早期及急性期以痰湿热为主,反复发作,病情迁移,则正虚加重,以阴虚、阳虚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对收集的1120例患者辨证分型,归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地域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性、地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证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结论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呈现风寒湿热夹杂、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的特点,活动期和疾病初期实证为常见证型,缓解期则以虚证为主,痹证日久,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梁腾霄 《世界中医药》2020,15(2):244-247
目的:总结肝性脑病中医证素特点,并与血管性痴呆比较,突出该病病机特点,为今后研究肝性脑病和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借鉴。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和证素信息,总结肝性脑病中医证素特点,并与血管性痴呆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肝性脑病以热毒内陷心包、痰蒙清窍、痰热腑实,腑气不通、阴阳俱脱、湿热蒙窍、瘀阻清窍、肝风内动、气阴两竭、痰火扰心、肝脾失调等证型多见,其中实证较多。2)肝性脑病组火热、湿、毒等实邪扰动心神,风邪内动所致比例明显高于血管性痴呆组,而阴虚、血瘀、气虚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组,湿、风、疫毒为肝性脑病组特有。结论:肝性脑病病位以心、肝为主,病性以实邪为多,兼有虚实夹杂。实以火热、痰、毒扰动清窍为主,虚以阴虚、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挖掘,揭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检索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1998年-2018年公开发表的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54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型有40余种,分布呈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湿、热为主;糖尿病冠心病证素分布中,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肾(48.02%)、肝(22.33%)、心(17.98%)、脾(11.66%),病性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瘀、痰、湿、阳虚、热;证候研究文献中包含舌脉信息的文献较少,仅为3篇,出现2种舌形,9种舌色,7种舌苔,9种脉象。结论:肝在糖尿病冠心病发病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位于脏腑病位的第二位,高于心和脾;除传统的气虚、阴虚、痰、瘀外,湿、热证素在疾病病机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治要标本兼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尤其要注重调肝和清利湿热,综合治疗,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所收录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收集证候,将证候分解为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统计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