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DR积分、MMSE积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效率83.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R积分及MMSE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芩消郁合剂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肝郁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湿热型中度痤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丹芩消郁合剂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88.5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4.29%,对照组愈显率为51.43%,两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芩消郁合剂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肝郁湿热型痤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王永辉 《河南中医》2015,35(1):137-1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外用他克莫司治疗,治疗组在他克莫司治疗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皮损面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有效率为68.9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23.59±19.12)cm2明显少于治疗前(53.65±21.08)cm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23.59±19.12)cm2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39.69±17.25)cm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皮损面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病伴胰岛素抵抗(I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肥胖型高血压病伴I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2组均以1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2疗程。比较2组的降压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治疗前后的IR指数(HOMA-IR)与用药安全性。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OMA-IR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病伴IR患者更有助于控制血压,改善IR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汤药与西药莫沙比利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比较的疗效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肛肠科收治的78例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汤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为(7.82±3.01)分,对照组症状总积分为(11.18±2.3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汤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54±9.62)分、(22.89±12.87)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8.46±8.05)分、(29.26±8.06)分(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不同中医证型中医症类诊断标准评分比较,观察组各中医证型中医症类诊断标准评分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优势明显,能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28例口服红霉素片等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女性痤疮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耿嘉玮  于青 《中医杂志》2014,(18):1581-1583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睡前口服舒乐安定片1mg,症状较重者可口服3~4mg,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停药2周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记录患者每天20:00至次日6:00的睡眠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不寐、头晕头胀、胸中烦满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疗效确定,可改善中医症状,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韩鹏 《新中医》2019,51(5):247-249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血小板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将ITP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方治疗,治疗12周为1疗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水平,对中医证候及体征进行分级评分,评价中西医疗效。结果:经治疗,对照组西医总有效率为65.79%,观察组西医总有效率为86.84%,观察组西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中医总有效率为71.05%,观察组中医总有效率为92.11%,观察组中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BPC均随治疗时间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BP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为(20.27±6.86)分、(20.50±6.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为(6.85±1.42)分低于对照组的(11.78±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ITP患者采用凉血解毒方治疗,能够明显升高BPC,提高PAIgA、PAIgG、PAIgM表达,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91-993
目的:观察中药痤疮合剂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来本院就诊的寻常型痤疮病例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西药异维A酸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痤疮合剂合针刺拔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率为17.78%,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Ⅱ级、Ⅲ级、Ⅳ级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临床分级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分别为(30.67±14.89)、(8.07±6.7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分别为(28.45±15.37)、(16.66±7.51)分。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痤疮合剂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毛果  蔡光先  陈斌  廖亮英 《河南中医》2016,(11):1931-1933
目的:分析近五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涉及CHB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进行特征评价与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胆湿热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辨证分型基本一致。结论: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初步规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六种,人体体质的多元性与CHB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型标准难以囊括所有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12.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7):1237-1239
瘿病形如缨络,由此得名,瘿病之状如缨络,在颈绕喉,以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为发病原因,其病机不外乎气滞、痰凝,血瘀、肝火郁结。临床治疗采用辨证分型,痰浊阻滞证治法为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首选软坚散结类药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肝郁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消瘿,当用陈皮、柴胡、槟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药;痰结血瘀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中多用当归、川芎、青皮、陈皮等理气活血化痰药物;肝火旺盛证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古代医家喜用苦寒药物如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泻其火,同时配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蔹、白头翁、连翘、水牛角、松萝等来消痈散结;心肝阴虚证治法为滋阴降火,宁心柔肝,选药多为滋阴降火散结类;气阴两虚证治法为益气养阴,用药多为人参、黄芪、茯苓。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历代医家也将针灸运用于治疗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符为民教授认为,肝失疏泄,气血不和,脑络不通是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治疗宜从肝论治,疏肝解郁、调畅气血为治疗关键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符教授将偏头痛分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化风、肝经瘀血、肝阳不足、肝血亏虚、肝肾阴虚7个证型,分别予以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清肝泻火、凉血止痛,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活血通窍、化瘀止痛,温肝散寒、降逆止痛,调血养血、柔肝止痛,补益肝肾、养阴止痛的治法。此外,符教授治疗偏头痛时,擅用虫类药,常用归肝胆经之引经药,主张情志干预,提倡配合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肝与脾的生理及病理关系,肝病如何传脾,如何实脾等方面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同时以脏腑虚实及五脏生克制化为原理,推论出五脏虚实的相应治疗法则,为脏腑虚实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定位诊断是脏腑辨证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归纳出经络定位、凭脉定位、因时定位、左侧定位、七情定位、主色定位、主味定位、体华窍定位等多种从肝定位方法,并指出临证当灵活机动,不可胶执一端。此外,根据某些经验性认识定位也是从肝辨证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常见肝病之一,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能起到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是西医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湿热蕴结型方选茵陈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方选一贯煎加减;脾肾阳虚型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肝郁脾虚型方选逍遥散加减。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护肝脏,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而且在减轻患者腹胀,腹水程度,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不错的临床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可以兼容中药和西药两者共同的优势,取长补短,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癌放疗期间中医证候变化的规律,探寻放疗引起不良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289例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放疗前、放疗30 GY、放疗后共3次的中医四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采用聚类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将患者分类并确定每类的证候要素,归纳出每类的中医证候,比较放疗期间中医证候变化特点。结果:放疗期间,肝癌的中医分型以5型为主,分别为:肝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脾虚证、阴虚证。放疗不同阶段常见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蕴结证在放疗30GY、放疗后较放疗前均显著增多(P0.05),脾虚证在放疗30 GY较放疗前显著减少(P0.05),放疗后较放疗30 GY显著增多(P0.05),而放疗后较放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郁气滞、血瘀证、阴虚证三类证候在放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疗前,肝癌患者以脾虚和肝郁气滞两型最为多见;放疗30 GY时以湿热蕴结证和肝郁气滞证为主;放疗后以脾虚和湿热蕴结两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与诊疗标准,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方法:采用肝损伤与肝再生的现代生物学指标作为考察"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使"肝肾精虚"的"隐性证候"成为可以准确把握的"显性证候"。结果:建立以肝脏组织学损伤、肝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或紊乱等生物学指标为基础的"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及诊疗标准,据此对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演变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判断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结论: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