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婷  马娇  余敏 《宁夏医学杂志》2023,(10):908-910+96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时频图(DSA)在快速鉴别诊断发作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发作性疾病患者122例,收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EEG)及长时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进行原始脑电图及时频图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常规EEG出现癫痫样放电发生为33例(27.05%),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59例(48.36%),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P<0.05)。长时程VEEG 67.80%癫痫样放电见于醒睡各期,32.20%仅出现在睡眠期。全面性放电40.68%,局灶性放电59.32%。监测到痫性发作共18例,全面性8例,局灶性10例。24例全面性放电及18例临床痫性发作的时频图表现为慢波功率增高。结论 长时程的视频脑电图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合时频图可快速发现阵发性放电及临床痫性发作,有效节省阅图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50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行24h AEEG检查。结果15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85例初诊癫痫性发作,经24h AEEG监测60例出现痫样放电(70.58%),非特异性异常7例(8.23%),65例初诊非癫痫性发作中,经24h AEEG监测,12例显示痫样放电(18.46%),6例有非特异性异常(9.23%),150例中共72例有痫样放电(48%)。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癫痫为短暂性、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EEG)因描记时间短,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常不易被捕捉。本文通过对145例患者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EEG因其监测时间长,使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得到较大提高。对于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潘莉  尹苏红  杨萍 《华夏医学》2006,19(4):655-6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脑电图检查未发现痫样放电的患者,进行3~24h的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脑电图异常29例,其中痫样放电13例。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危薇  罗华  董南丁 《四川医学》2010,31(5):581-582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特点。方法对86例已确诊为TLE的患者均作EEG和视频脑电图(V ideo-EEG,VEEG)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的EEG正常39例,异常47例。VEEG正常5例,异常81例。其中左侧颞叶痫样放电30例,右侧颞叶痫样放电27例,双侧颞叶痫样放电18例,6例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出现癫痫波。临床症状中以强直-阵挛发作占TLE最多;TLE患者的EEG癫痫波多分布于一侧或两侧颞区。结论颞区的癫痫波对诊断TLE有重要作用;VEEG对提高TLE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德本  余巨明  黄敏 《四川医学》2007,28(9):993-995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0例癫痫患者及85例可疑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V-EEG痫性放电173例(75.2%),监测到临床发作26例,其中癫痫发作21例,非癫痫发作5例;可疑癫痫组V-EEG痫性放电18例(21.2%),监测到临床发作11例,其中癫痫发作2例,非癫痫发作9例。191例痫性放电的患者中159例(83.2%)明确了癫痫发作的类型,25例的发作类型为重新确认,58例(30.4%)明确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鉴别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发作类型、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视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在小儿发作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6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病儿进行3~4 h包括清醒、睡眠及诱发试验的VEEG监测。结果656例病儿中,132例(20.1%)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86例(65.2%)伴有发作期痫样放电,证实为癫痫性发作;46例(34.8%)发作期无痫样放电,为非癫痫性发作。656例病儿中共监测到痫样放电398例,检出率60.7%。210例(52.8%)确定了癫痫发作类型,74例监测后发作分类得到修正。痫样放电多见于NREMⅠ~Ⅱ期。结论VEEG监测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及癫痫的分型。  相似文献   

8.
动态脑电图监测在诊断癫痫和某些发作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B8000/MB8500(8道/16道)动态脑电图监测系统对812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行24h AEEG监测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12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AEEG异常者496例(61.08%),其中有痫样放电344例(69.35%),睡眠期痫样放电率84.88%(292例);496例AEEG异常者中在确诊癫痫及怀疑癫痫组为458例(92.34%),其它组异常者为38例(7.66%)。结论A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阗痫患者进行24h监测后作离线回放分析,并与普通EEG相比较。结果:动态脑电图总异常率(60.9%)明显高于常规EEG(30.4%),动态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在癫痫组为65.6%,可疑癫痫组为21.4%。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占95.8%。结论: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 10 3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及 47例可疑癫痫儿童进行 2 4h动态脑电监测。结果 :15 0例中脑电图总异常率为 6 8.6 %。癫痫组脑电异常率 77.7% ,痫样放电检出率 70 .9% ,可疑癫痫组脑电异常率为 40 .4% ,痫样放电检出率 19.1%。两组之间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癫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5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90 min~24 h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临床发作前脑电图的改变,以及临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异常脑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97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568例,期中同时伴异常放电者为443例,975例检出异常放电741例,确诊的443例中403例明确了发作类型,其中125例修正了发作类型,55例更换了药物治疗,16例适时停用了药物,76例难治性癫痫监测到发作前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确定了致痫灶的位置,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及分型,指导临床用药及术前致痫灶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成人失神癫痫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同期的30例非成人失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研究组痫样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对照组痫样放电率为6.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20.0%;研究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χ2=7.22、7.13、7.47,P〈0.05)。研究组中12例患者观察有25次癫痫发作,并且脑电图清晰的显示有多棘波、多棘慢波和慢波群夹杂棘慢波以及爆发慢波群以及慢波放电后继发广泛放电情况。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观察有20次癫痫发作,但是脑电图监测并未观察到上述的症状。研究组中20例痫样放电患者出现痫样放电的时相主要出现在清醒期、睡眠期和清醒期合并睡眠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0.0%、50.0%、40.0%。结论临床中对于成人失神癫痫患者采取脑电图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脑电异常放电情况,并准确的判断出发生痫样放电的时相,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璐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26-32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6例儿童额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额叶癫痫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儿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46例儿童额叶癫痫病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VEEG及神经影像学等特征。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5岁。46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258次,明确临床发作34例,14.7%仅于清醒期发作,61.8%仅在睡眠期发作,23.5%在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临床发作形式包括额叶失神、局部阵挛发作、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口咽自动症、发声、发笑发作、临床下放电和自主神经性发作等。73.9%患儿记录到发作间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63.0%患儿记录到发作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结论儿童额叶癫痫临床发作频繁、短暂,以睡眠期发作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长程VEEG可监测到儿童额叶癫痫发作期临床及异常脑电图表现,可提供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6.
影响儿童非癫痫发作性障碍诊断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儿童非癫痫发性作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EN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对于癫痫诊治的价值,总结监测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24例拟诊为癫痫的发作性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4例发作性患者监测到73例临床发作,其中57例确诊为癫痫,9例为非癫痫,7例暂无诊断结论;确诊的57例癫痫患者发作前脑电图均有异常改变。结论 v-EEG在癫痫诊断、癫痫灶定位上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熟知监测相关知识和精心护理是监测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药物睡眠诱发视频脑电图对拟诊癫痫的诊断与分型的价值。方法 :应用伟思 VEEG116 1B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 1 2 5例临床拟诊为癫痫患儿进行常规及药物诱导睡眠诱发脑电图分析 ,并做自身比较。结果 :1 2 5例清醒常规视频脑电图中 ,正常 83例 ,异常 42例 ,占总数 33.6% :其中呈痫样放电 41例。 83例正常者于第 2天进行药物睡眠诱发 ,脑电图正常 35例 ,异常 48例 (痫样放电 47例 ) ,阳性率净增 38.4% ;其中呈中央 -颞区棘波或颞叶棘慢波 1 9例 ,额叶尖棘波 1 2例。结论 :药物睡眠诱发能提高视频脑电图异常率 ,尤其可提高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及额叶癫痫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监测结果。结果 147例癫痫患者中V-EEG出现痫性放电者121例,占82.3%(121/147),未监测到痫性放电者26例(17.7%,26/147),有临床发作者62例(51.2%,62/121)。59例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其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12例,儿童失神性癫痫10例,west综合征7例,额叶癫痫4例,颞叶癫痫19例,枕叶癫痫7例。62例患者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其中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失神发作10例,肌阵挛发作4例,强直发作9例,失张力发作5例,简单部分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发作期脑电形式多样,在各种发作表现形式中,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的30例,其中额区起源6例、颞区起源11例、额颞区起源8例、枕颞后起源3例、额中央起源2例。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确定癫痫发作类型与癫痫综合征及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