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在短时间内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殊的政治结构,封建社会离心力量的强大即西南诸藩、农民阶级、豪农豪商和中下级武士为核心革新力量的成长;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置产兴业”政策的实施,兰学的传播,以及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和日本人的民族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洋文献的“翻译”活动,在导致日本传统文体崩溃的同时,经由“言文一致”运动形成全新“国语”,对日本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相较之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晚清翻译”活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明治翻译”的影响,却表现出了与近代日本不同的西方价值接受方式和不同的东方文明处理思维。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字术语多在中-西-日语互动中形成。同为汉字化圈成员的中国与日本,用汉字词意译西方术语的方式主要有二:(一)借用汉语古典词对译西方术语,古汉语词在翻译过程中发生词义缩小、放大或引申;(二)按汉语构词法创造新词对译西方术语。本以“科学”、“哲学”为例,分别论述这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杭州作为中国近代边缘城市之一,受到的关注自然没有如上海、天津、汉口等主流城市多.一方面,有关杭州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论文与专著很少;另一方面,大量的近代建筑与历史街区因为旧城改造的关系而被拆毁.杭州的近代建筑并未一味模仿西方建筑,在中西建筑文化相融合的层面上,可以说表现得更为灵活和自由,更具有民间的创造性.通过亲历调查及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及实地拍摄杭州现存近代建筑,在中国整个近代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中,从杭州近代建筑(1840年至1949年间)发展轨迹中探询其自身特色,并对具有杭州特色的近代化“折衷主义”的三大建筑类型:“中西折衷主义”、“西中折衷主义”以及“洋脸面”作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茶道古代称为“茶之汤”,千利休时称为“侘茶”,明治维新后出现了“茶道”这一全新的提法.在内容上,日本茶道不只是传统“茶之汤”或“侘茶”的延续,还吸收了西方引入的现代思想,包括个人意识、主体觉醒、文明教养等.1980年代以来,茶道又成为了当代日本的国家名片和文化软实力,开始向海外大力传播.总之,日本茶道是“发明”的传统,是适应现代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发展的历史上,英国一度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潮流。近代英国最早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开创了当今世界的主体文明——工业文明。研究英国近代转型的内容、过程,从中寻求其启示,有益于"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史家和中国文化批判学者津田左右吉认为儒、道学说是无视人性、脱离现实的诡辩之学.这种对儒家、道家思想的蔑视情绪贯穿津田的整个中国学研究生涯,其负面叙事也延续到他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审视.他着力强调日本文化的“独自发展”和“超越”的一面,试图把日本文化从儒教文化的影响下剥离出来,将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优越.津田左右吉的断代且分裂的中国观的确立,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体现着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结,从中可以窥见中日近代文化关系的内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发展的历史上,英国一度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潮流。近代英国最早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开创了当今世界的主体文明——工业文明。研究英国近代转型的内容、过程,从中寻求其启示,有益于"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大量使用了“阙疑”方法,使“阙疑”从消极的解经方法上升为积极的解经方法。《周易本义》的“阙疑”方法,在中国经学史上独树一帜,是理学化经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和租界在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这两种文明形态在中国近代社会碰撞的结果,是强制性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痛苦蜕变,并进而推断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实质上是这种蜕变过程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最后,本文还从世界进化之大势的时空观,对当前中国建筑理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都市是由 动 和 静 两部分因素组成的一种次序状态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都市里的人们起着潜在的影响 .通过分析街道景观设计中这种构成关系 ,尝试把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融入到都市的环境中 .  相似文献   

12.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与"不能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副词,由于二者均表示双重否定,且形式相仿,意义相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的现象。文中结合在高中所作的问卷调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这两个词进行同义的研究和描述分析。搞清二者的关系,不但对于辨析同义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数量正在激增的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人才"与"资源"各自词义不同、地位和功能不同,两词不应混为一谈;指出两者组词易生弊端;提出了各就其位的部分组词形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思考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更加审慎地思考设计对于生活的影响——“慢”生活将有助于形成相对恒定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将帮助我们找到“如何生活是好”的答案,并有助于建立成熟的价值观。倡导“慢”设计将使设计者摆脱“快”生活的裹挟,摆脱框架与套路,自然的流露以及避免设计对大众生活体验的隔断。“慢”设计将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因为“慢”是通过耐心、慎重和深思熟虑表达对人与世界充满关怀的负责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把参考文献[1]中模糊近似环的概念推广到L型模糊理想的定义,并且得到了完全分配格上的L型模糊近似环和L型模糊理想的和与交的某些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甜"和"sweet"在英汉语中词源、语义的辨析,加深对两词的理解程度,澄清两词在翻译时存在的问题,为两词的互译奠定一定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时代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之治”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规律的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以“两论”的哲学视角与高度来审视“中国之治”,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中国之治”,更好地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