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及对照药品丹参,治疗15d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8.3%)。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输注,3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升高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而达到更好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予常规治疗,A组在其基础上加用LMWH5000IU,1次/12h,腹部皮下注射,疗程为一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 缓解心绞痛的疗效A组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ET、vWF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ET、vWF含量均下降,A组降低程度较B组显著(P<0.05)。结论 LMWH缓解UA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按NIHS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测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g/L)。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VEG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糖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改善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0例符合UA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抗心绞痛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12h皮下注射1次,连用5~7d,丹红注射液30ml稀释后静滴,1次/d,连用10d。观察两组疗效、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4.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8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UA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及普伐他汀20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睡前口服,连服8 w.疗程结束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动态心电图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动态心电图ST段最大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缺血发作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两组间比较血脂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普伐他汀联合治疗UA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38例患者入选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60例患者进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治疗前后均检测血脂、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有调脂、抗凝、促纤溶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脂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CRP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增高,但试验组血脂及CRP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4%,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明显降低血脂及C-反应蛋白浓度,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加入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心电图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三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我院2004年03月至2007年03月期间317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个亚组。平均随访48.4±7.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与PCI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105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9例。另设经冠脉造影未发现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VEGF与HIF-1α水平,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MI和UAP组HIF-1α、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HIF-1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水平上HIF-1α、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5),AMI、UAP、SAP各组中HIF-1α、VEGF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AMI=0.47,rUAP=0.53,rSAP=0.41,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IF-1α、VEGF水平有所不同,心肌缺血程度越重则患者体内表达的HIF-1α、VEGF水平越高。冠心病患者VE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心肌缺血诱导的HIF-1α所调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住院早期(2天内)应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后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UA108例患,随机分为三组:普伐他汀20mg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4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普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入院后4周、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并从中选择40例(三组分别为15、15、10例)于入院时、治疗后8周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测定。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UA住院早期应用普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20mg作用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为明显。(2)UA患住院后尽早(24~48h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UA患住院早期(24—48h)应用普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酸(U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中AngⅡ、UA、VEGF-A水平及心电图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血液中AngⅡ、UA水平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降低血液中AngⅡ、UA水平,但对VEGF-A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VEGF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ISO组(n=13):给予致心力衰竭剂量的ISO腹腔注射10d后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4周;(2):卡维地洛组(n=13):给予ISO 10d后再以卡维地洛灌胃4周;(3):对照组(n=10):均以0.9%氯化钠溶液先腹腔注射10d再灌胃4周。40d后,随机从各组中选取存活的8只,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左室肥厚指数,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浆VEGF浓度。结果 ISO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增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明显降低。左室重量、左室肥厚指数明显增加,血浆VEGF明显增加(P均〈0.01)。卡维地洛组与ISO组相比,LVEDP明显降低,dp/dtmax、dp/dtmin升高,左室重量降低,左室肥厚指数明显下降,VEG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SO致心力衰竭大鼠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相关。卡维地洛能够改善心功能并逆转心力衰竭时VEGF的升高。表明VEGF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卡维地洛可能通过对VEGF的作用影响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 14 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肌氨酞苷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 ,各组又分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及稳定型心绞痛 (SA) 4个亚组。对照组 2 0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GTmax)、血栓素B2 (TXB2 )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 ,各AMI组与UA组的血浆ET、PAGTmax及TXB2 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NO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OMI及SA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2 .肌氨肽苷治疗后AMI组与UA组的血浆ET、PAGTmax及TXB2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NO呈显著性增高(P <0 .0 5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ET下降值分别与PAGTmax、TXB2 的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值与治疗前比较虽有变化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肌氨肽苷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浆ET水平和增加NO浓度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进一步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浆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140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7例)和丹红治疗组(7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丹红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为3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结束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3周后,CRP,IL-6,FIB,DD,PAI-1水平下降(P<0.05或P<0.01),t-PA活性升高(P<0.01)。治疗前UA病人的CRP与IL-6,PAI-1,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1)。丹红治疗组治疗后CRP与IL-6,PAI-1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5)。结论UA病人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纤溶活性,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测定7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至少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血清VEGF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