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傅水娟  洪赛赛  杨晓春 《新中医》2021,53(3):159-162
目的:观察通络协定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络协定方和穴位贴敷治疗。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检测2组干预前后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干预前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ABI、足背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ABI、足背动脉搏动指数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69.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络协定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防止管腔进一步狭窄,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通阳益气化痰逐瘀法与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2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为52例,实施通阳益气化痰逐瘀法以及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下肢动脉彩超积分。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2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以及下肢动脉彩超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水平均获得了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下肢动脉彩超积分改善情况显著,要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通阳益气化痰逐瘀法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刺络放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均给予基础治疗(综合性血糖调控),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刺络放血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络放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润燥方内服联合香军散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润燥方内服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滋阴润燥方内服联合香军散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9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安慰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控制血糖血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TC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安慰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和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及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足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足部神经症状积分、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空腹血糖水平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症状评分、足部神经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TC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采用穴位贴敷与常规西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临床试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同时予以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d;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另外观察组予以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评价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内治疗前远远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效果等级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采用穴位贴敷与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与分析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伊托必利西药治疗)和观察组(给予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共治疗2周,对比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的症状量表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变化及安全性,以明确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DGP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总积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症状总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安全性较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按糖尿病饮食并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怡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滋阴活血汤,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足背动脉血流量、下肢踝肱指数(ABI)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降低(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前后差值较对照线前后差值大(P0.05);2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均上升(P0.05),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差值较对照组前后差值大(P0.05);2组治疗前后ABI均上升(P0.05),治疗组的ABI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8%(P0.05)。结论使用滋阴活血汤对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前,合理地控制患者血压、血脂。观察组实施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使用伊托必利片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便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情况及便秘情况均有所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效果相对于伊托必利片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陈燕 《新中医》2019,51(4):240-24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化瘀复明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联合化瘀复明汤口服。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2组临床疗效、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视野损害评分及黄斑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视野损害评分及黄斑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较治疗前提升(P 0.05),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PSV、EDV快于对照组(P 0.05),RI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化瘀复明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视力水平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变化、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并以常规治疗方法调节血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壮药穴位贴敷,观察两组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明显较低(P0.05)。②经过干预后两组仍有部分患者转化为糖尿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糖尿病发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转归变化中以逆转为正常血糖水平的比例最高,观察组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壮药穴位贴敷糖尿病前期人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有助于其向正常糖耐量逆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包括AST、ALT、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任霞 《新中医》2016,48(7):194-19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7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消炎平喘以及抗过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并给予相关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62.82%,治疗组85.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功能情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膏剂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明显、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住院时间、费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排气、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超声中频导药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超声中频导药仪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12%、对照组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S与NDS评分比较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方季惟  万建伟  王瑛  陈敏 《河南中医》2019,39(10):1548-1551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祛湿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2%,对照组有效率为79.4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动脉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外周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方联合穴位艾灸对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抗凝、溶栓、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饮食调理以及相应合并症等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6、8个周时,观察组疼痛MPQ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方和穴位艾灸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足部血流动力学,疗效显著,且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消浊利水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肾病3~4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予益肾消浊利水汤联合穴位贴敷,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消浊利水汤联合穴位贴敷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320例病例均为2011年6月—2014年3月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治疗组与观察组各16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足背动脉血流、踝肱血压、血脂TC、TG、血糖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侧、右侧的血管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侧、右侧的DPA、PT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G、餐后2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外洗对于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着确实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