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湖塘—李扬斗成矿区是九岭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钨、锡、金等金属矿产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内进一步找矿前景进行探讨,认为区内东部大湖塘一带及西部李扬斗一带具有良好的W、Sn、Au成矿地质环境,找矿前景较好,并指出具体的有利找矿地段,供今后在本区内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乔帆  李毅  华二 《采矿技术》2011,11(1):81-83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金矿资源在全区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金矿点较多,但由于该区成矿后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内分别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隆升剥蚀,后期构造作用复杂,使之找矿潜力大受影响。迄今为止,区内已发现的中、小型金矿床(点)有150多处,但大型金矿床很少。通过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结合新的认识,总结分析了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力争为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姜冰 《现代矿业》2018,34(9):27-32
山东西岭西金矿区位于威海-文登成矿带内,该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受米山断裂带控制的近SN向成矿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金矿床(点)分布众多。研究区内主要的矿化蚀变带位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通过对西岭西金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讨论了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激电异常、岩石剖面与矿化体对应良好,槽探、钻探工程可有效揭露矿化体;区内金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吉林延边地区为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的一个重要金属成矿区,区内已发现小西南岔等斑岩型金(铜)矿床、刺猬沟等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床。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区内斑岩型金(铜)矿、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汪清火山盆地、五凤火山断陷盆地、刺猬沟—金仓火山断陷盆地及屯田营组、金沟岭组火山岩发育区,小西南岔—农坪EW向与SN向构造交汇部位为找矿有利地段。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布置金(铜)矿床找矿勘探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大兜 《现代矿业》2020,36(9):6-11
胶莱盆地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频繁,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是胶东地区又一重要的金及铜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区。为探讨该金矿区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通过对龙口—土堆金矿及周边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得出: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总体受控于区内北东向的桃村断裂、龙口—土堆断裂、朱吴—崖子左行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及其形成的拉分盆地边缘的铲式滑脱构造系统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的混合区,含矿流体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萃取了荆山群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120±10)Ma沿盆缘北东走向的滑脱构造系统及其次级断裂内交代、充填成矿。在酸性流体环境下形成以硅化、绢云母化蚀变为主的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金矿。提出了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集区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随枣地区成矿物质来源、构造作用和岩浆热液活动等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研究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和岩浆作用,断裂构造为区内成矿、控矿提供了重要条件,该区金银矿的成矿类型应属于受韧—脆性剪切蚀变带及碎裂岩带控制的中低热液矿床,并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处北山成矿带东段的蓬勃山—交叉沟地区金矿源层发育、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矿床(点)、矿化点广泛分布,金地球化学异常面积较大、且分带较好,金成矿潜力巨大。本文在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区金成矿受地层、构造、侵入岩三重因素控制。结合该区金成矿规律、矿(化)点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优选出蓬勃山北、蓬勃山南、砂坪滩、黑石山、交叉沟5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火嚼龙潭位于青海东昆仑北坡,昆中断裂北侧,通过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讨论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分析1∶50 000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区内金、钨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该区具有东昆仑地区重要的赋矿地层——太古界金水口岩群,成矿物质来源充足;(2)区内构造蚀变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有利于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3)该区1∶50 000地球化学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成矿潜力大,具有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价值;(4)该区找矿主攻矿种应为金矿和钨矿,矿床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和岩浆热液型钨矿为主。  相似文献   

9.
薛云松  李祥涛  周伟 《金属矿山》2021,50(3):153-163
老挝巴乌县怀亮金矿区地处云南三江成矿带的南延地段,属于热液型铅锌矿、火山沉积型铜矿、斑岩型-岩浆热液型铜金矿和沉积型钾盐矿床的重要成矿带。为查明矿区铜金多金属矿的资源潜力,结合地 质、遥感、物化探及探矿施工等工作成果,探讨了怀亮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等,并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即西部找矿靶区(Ⅰ)、东部找矿靶区(Ⅱ)和南部找矿 靶区(Ⅲ)。西部找矿靶区(Ⅰ)面积约13.63 km2,发育两条断裂构造,圈定了HT1、HT2、HT4、HT5、HT6号化探综合异常,发现了怀磊沟金矿点,探槽、剥土揭露了7条金矿化体,矿化主要赋存于蚀变绢云千枚岩、 闪长岩、灰岩等浅变质岩与岩体接触边部,预测靶区金矿找矿潜力较大。东部找矿靶区(Ⅱ)面积约5.18 km2,圈定了HT3号化探综合异常,在石英破碎带中发现了2条铜矿化脉,围岩为安山岩,预测靶区具有一定的 金(铜)矿找矿潜力。南部找矿靶区(Ⅲ)面积约1.88 km2,见一条NE—SE向断裂从区内西侧经过,发现了怀卡金矿点,探槽、剥土揭露了2条金矿化体(带),矿化主要赋存于蚀变安山岩中,预测靶区具有较好的金 矿找矿前景。推断矿区矿体的形成可能与地层岩性、岩体或断裂构造有关,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球化学、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合等角度总结了找矿标志,以期为 三江成矿带金矿找矿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志留系黑色岩系是近年来发现的南秦岭系金成矿中重要的岩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域上以汉阴黄龙金矿、旬阳县烂木沟金矿为代表,研究区即位于烂木沟金矿床的东段,已往的地质找矿工作表明,在该区具有与烂木沟金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为了深化对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本次工作以分析区内土壤化探信息为主,类比烂木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研究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
在对青海省曲麻莱县龙木地区金矿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康前砂金矿点、大场岩金矿床以及加给陇哇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和矿床类型等特征。结合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圈定1处格强勒脉—抗日建金成矿远景区,再根据调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化探异常特征,在远景区内进一步圈定了5个找矿靶区。龙木地区具有较好金矿成矿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北属秦祁昆造山系,青南属三江造山系,成矿带青北属秦祁昆成矿域,青南属特提斯成矿域,石墨矿较为丰富。省内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青北秦祁昆成矿域柴达木周缘地区,该区元古代变质老地层分布较为普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发现了众多的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点),找矿前景较好。对柴达木周缘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石墨矿分布以及典型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时代、成矿温压条件、碳质来源、矿床成因、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内石墨矿的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柴达木周缘石墨矿的赋矿地层柴北缘主要为古元古代达肯大阪岩群,柴南缘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富含有机质,碳同位素测定表明,碳质来源为地层沉积的有机质;②石墨矿沿元古代变质老地层及构造带分布,受岩浆活动影响,规模总体一般,但矿化规模较大,矿体规模一般,品位较高,矿石质量一般;③柴达木周缘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石墨成矿带、4个成矿亚带、6个成矿有利区段;④柴达木周缘晶质石墨矿的成矿阶段可以划分为沉积成岩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作用阶段,具有区域变质+构造-岩浆改造的特征,成矿温压条件具备,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⑤大通沟南山、黄矿山北和巴勒木特尔等地区的晶质石墨矿床选矿回收率较高,有一批具有工业价值的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可利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龙山金锑矿床位于湘中金锑成矿带中部,地处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穹隆状隆起区东部。尽管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深部找矿尚未有重大突破。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构造型式、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区域上矿床分布受正向构造控制;矿区成矿构造型式为“米”字型;成矿具有明显的NWW、NNE 2组优势方位;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表现出贫矿段与富矿段相间出现的规律。根据上述分析,对矿区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认为该区重点找矿区域为:1#脉组101#~105#勘探线,垂向标高为-440~-610 m;2#矿脉210#~214#勘探线,垂向标高为200~50 m,该类区域为矿区下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铜石杂岩体为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浅成-超浅成中偏碱性杂岩体,立体形态呈塔松状,由3个阶段的岩浆活动产物(二长闪长岩质岩石、二长斑岩质岩石和隐爆角砾岩石)组成,外围为古生代寒武纪碳酸盐岩,已发现的众多金矿床(点)分布于铜石杂岩体内部及边部。在分析区内成矿带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找矿远景,结果表明:①区内金矿床(点)可分为2组近正交的成矿带,即走向约35°的钢联-磨坊沟-小广泉成矿带和走向约300°的卓家庄-十字庄-归来庄成矿带,走向约30°的和气庄-董李-东大湾成矿带和走向约295°的张里东岭-银洞沟-马家宅子成矿带,矿区大多金矿床(点)受控于与该2组成矿带平行或正交的构造破碎(裂隙)带。②区内找矿重点应集中于“一带一区”,即铜石前火山杂岩体的北外环带和次火山杂岩体周边外缘张性断裂发育区,区内金矿的形成与二长斑岩有直接关系,与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丁家庄段地层关系较密切。上述研究成果对于鲁西铜石地区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勉县瓦子坪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铅锌矿带位于印支期光头山岩体边部,矿带规模大,矿石品位高,属于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甘肃围绕印支期岩体先后发现了厂坝铅锌矿床、李坝金矿床、金山金矿床、温泉钼矿床等几十处大中型矿床,而陕西围绕印支期岩体找矿一直未能实现较大突破,本次瓦子坪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成为陕西围绕印支期岩体找矿新亮点。本文笔者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类比典型矿床,提出层位岩性、地质构造、热液蚀变及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初步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集内蒙古地区主要金矿床的最新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内蒙古金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将全区划分为6个金矿成矿远景区;运用成矿系统理论,结合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在该区提出了9个金矿成矿系统;另外分析和总结其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内蒙古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的特点,大部分金矿床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及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金矿床成矿带中;矿床成矿时代为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4个时期,主要集中在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成矿。根据金矿床成矿特点及其控矿因素,进一步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部即将开展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以加强国内资源能源保障程度。七里坪-星星阴金成矿带豫西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通过对勘查程度、物探、化探成果的分析,认为该成矿带走向、倾向上均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倾向延伸可至地表以下3 000 m的深度,康山、夹沟等区域中深部可能存在盲矿体。根据找矿前景分析提出了成矿带勘查建议:上宫-干树矿段实施3 000 m左右的深穿透钻孔,为区域探索更为广阔的深部探矿空间;康山-西青岗坪矿段开展大比例尺的岩石原生晕剖面测量,实施钻探工程验证前缘晕原生晕异常,勘查中深部盲矿体;七里坪矿段开展大比例尺的电法测量,验证低电阻率异常,勘查中浅部多金属矿体。以往区域找矿前景的分析仅限于某个矿床,本次综合成矿带上不同的矿床(矿点)的地质、物探、化探特征,对该成矿带成矿前景及进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成果对该成矿带对成矿带内开展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La Yesca银多金属矿区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科迪勒拉褶皱带上,处于西马德雷火山岩带南部与墨西哥中部火山岩带西段北部的交汇部位。该矿位于墨西哥块状硫化物型Cu Pb Zn Au Ag成矿带北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地区银多金属矿床资源潜力及其成矿规律,相继开展了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简测、1∶2 000地质简测、槽探、钻探施工等。研究表明:①新近系Tm组地层为主要的含矿层,矿床在空间上都与破火山口构造边缘同心状切向断裂、断裂带关系密切;②矿床工业类型为银锰铅锌型,矿床成矿元素分带展布,深部为铅锌银矿床,含少量锰,中上部及周边为银锰伴生铅锌矿床,顶部为锰银铅锌矿床;③矿区内共圈出了27条矿化蚀变带(矿带),33条矿体,矿床Ag平均品位为243.18×10-6,Ag金属量4 416 t;④La Yesca银多金属矿为一大型蚀变岩型低温热液银锰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银多金属矿区的成矿规律,探讨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评价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部南缘,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等,为探索努日大型钨铜矿床东部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通过本次的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WO_3金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区测定了各类岩体、脉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析成矿流体的特征,结合矿区各类地质特征,认为:1)主矿体IW在南西段与北东段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锆石U-Pb年龄表明努日东矿区的成岩成矿年龄早于冈底斯主带的中新世(12~18 Ma);这对捋顺冈底斯东段南缘的成岩成矿期次提供新的认识,扩大了该区带上找矿的时序与空间;3)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努日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为中-高、盐度为中-高,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也进一步指示了深部找矿(斑岩型)的方向;4)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带上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钨铜多金属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