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跨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茶马古道。这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劳作者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古老的茶马古道赋予了康巴文化鲜明的特征与深邃的内涵:茶马古道既是汉藏商业活动的结果,又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藏区独一无二的人文现象。作为汉藏交往与团结的象征,茶马古道原西康省所辖雅安(现四川省雅安市)至康定一线的“背子”,也许就是诠释康巴人文背景映衬下的古道最为真实的一块人文“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当代技术风险给人类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如何解决这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人类在技术应用形成的非平衡性、不可逆性、复杂性过程中,重启在自然中发生又回到自然的理性过程,这是人类文化实践的过程,又是技术自然化的过程。从技术风险的自然理解,到技术风险的唯理性、隐喻性和实践性,把技术运用的不确定与人类生存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基于自然主义理性前提的技术风险是科学文化实践的的逻辑演进过程,技术风险的文化反思是复杂性、多元性、特色性的理性路径,它兼容自然主义文化实践机理。  相似文献   

3.
"感性确定性"表明纯粹的直观是不存在的,作为它的真理而出现的"知觉"揭示出了什么是通常所说的感性对象。这个对象兼具直接性与间接性,它既是感性的,又是普遍的,这就是具有特性的物,黑格尔称之为感性普遍性。自然意识试图将物认识为自身一致的,但是知觉现象学表明,物的本质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即作为知性对象的力。就此而言,知觉是感性与知性的中介。因为这个中介,感性与知性不再是康德式的平行关系,而是构成一个线性关系,由感性到知性的运动是向根据的返回。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代科学技术在发展中所出现的正、负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现状,《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讨论“科学与技术:天使抑或魔鬼”的论题,这无论是对于深化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还是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自然都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要探讨这个论题,首先要把科学和技术区别开来,分别探讨科学是天使抑或魔鬼?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科学与技术都是天使还是都是魔鬼?科学与技术都只是天使或者都只是魔鬼?科学与技术都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等问题。其次要针…  相似文献   

5.
从附魅、祛魅到返魅,从建构、解构再到重构,这既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流变之真实写照,又是其逻辑演进之内在必然。自然之附魅是古代人在物我不分情境下对万物之神秘生发出的热爱与虔敬,自然之祛魅是近代人在主客二分与境下与宇宙诸物的对抗和疏离,自然之返魅则是现代人在深陷诸多生存困境下的一次生态大觉醒。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0,(13):44-47
正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鼓浪屿、梵净山、可可西里……这些珍贵的世界遗产你知道几个?可可西里2017年,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遗"名录。可可西里藏语意为"昆仑雪山之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内栖息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物种。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共拥有大小湖泊7000余个、古冰川255条。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说,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意味着"人类第一个星际使者"有望不久后首次脱离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那让我们天马行空地想象一下,假如"人类星际使者"遭遇外星人怎么办?或者,更糟糕的情况,如果将并不友善的外星人引到地球,向人类发起袭击又该怎么办?人类在抵御外星人入侵时,是否已掌握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自然是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物又是一种社会物.社会自然并非总是宜人的,其发展过程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进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青藏高原水域被一些文艺作品称为"地球眼泪"。"地球眼泪"有多咸?智能水下机器人可以回答。近日,哈工程、青海大学、三江源研究院三方组成联合科考队,奔赴青藏高原唐蕃古道要冲,利用智能水下机器人对苦拔海(豆错)、河厉桥(龙羊峡)水质信息探测与采集,对三江源区水道与路网的变迁特征进行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利用智能水下机器人对高原地区水域进行水质信息探测与采集,具有开拓性意义。由于青藏  相似文献   

10.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地处岷江上游右岸。1975年列入国家级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总面积为200000公顷。卧龙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自然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享有"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广谱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之美称,有国家级重点保  相似文献   

11.
如今美国宇航局所属的"旅行者1号"飞船,已经抵达太阳系边缘一个未知崭新区域.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它在最终进入恒星际空间之前,所要穿越的最后一个屏障.科学家们将这个崭新的空间区域比作带电粒子的"磁场公路"——因为在这里的太阳磁力线和恒星际的磁力线相互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让源自太阳系内部的低能粒子可以向外逃逸,同时也让一部分源自外部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渗入到太阳系内部.  相似文献   

12.
<正>是什么让鱼离开熟悉的水域登上陌生的陆地?这些来自水中的鱼儿们又是如何适应陆地环境的呢?如今人人都想要一条能带来好运的"锦鲤",但其实3亿多年前,那条从水中慢慢爬向陆地的小鱼才是整个动物世界包括全人类的"锦鲤"。这些上岸的鱼类开枝散叶,演化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包括人。那么,是什么让鱼离开熟悉的水域登上陌生的陆地?这些来自水中的鱼儿们又是如何适应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且其中所蕴涵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最终将直接落实到文化活动中,更关注的是其文化功能.因此,在广义的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若将文化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那么文化设施建设当属人文文化的一部分.在人文文化中,人文精神是核心的东西.鉴于文化设施建设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设施建设的文化功能,在其建设过程中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贯穿始终.这一方面顺应了21世纪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潮流,另一方面则是与在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中人文文化、人文精神存在的反差密切相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新发展观也要求我们在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发展观也应是指导文化设施建设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原则和纲领.  相似文献   

14.
墨子的自然观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从"天命"、"天德"到"天志"创造性的转变。其自然观主要包括"天志"、"兼爱"和"明鬼"三个基本价值结构体系。"天志"是基础,"兼爱"是核心,"明鬼"是实践监督力。从历史价值的向度来看,墨子的自然观具有正义性、平等性和道德性。从现实价值的向度来看,墨子的自然观是"双重失败",既是自然科学主义"不科学"的失败,又是没有实现自然人文精神"超越性"和"突破性"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比较科学史中的共时分析与历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席文将他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计划解释为,要把中国关于自然的知识归并到更大的认识框架之中。席文论证说,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既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科学史研究的一部分,所研究的问题有:在不同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人们怎样设想自然? 怎样设想在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思维建构中反映出什么样的实在和价值? 这些思维产物怎样转变成具体的实践? 关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怎样分化成各种专门化的知识领域? 以及这些专门化的知识领域和它们所提供的更为广泛的看法是怎样变化的?对于具有历史学而不是科学的背景进入科学史领域的历史学家来说,这样一种研究科学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片新发现的土地:这里处处体现着自然的广袤与苍凉.格罗斯莫国家公园,是属于加拿大的"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17.
“科技名词的审定公布既是科技工作,又是文化工作,对于促进科技创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科学语言是建立在名词术语基础上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工作不仅要为科技强国做贡献,也要为文化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两北部。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没有到过意大利:因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意大利的美丽之源”,这是格斯在1787年4月13日到达巴勒莫时写下的句子,这是他为寻找西方文化的根源第一次来到意大利。的确如此,这个地中海上最大的岛屿,也是意大利面积最大的省份,的确是一块巧妙的土地,这里迷人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非常和谐地融合为一体,自然有从古至今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证:这里曾经居住过希腊人、古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等,他们的文化已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民族对于性的态度与这个民族传统的风俗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文化、性爱道德,了解其民族性,应当首先从日本的宗教信仰及其相关风俗的角度来审视。而日本人最早从什么时候表现出"好色"?他们表现为好色的性行为又是什么?其精神指导又是什么?首先我们要在日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教典和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去寻找。记载着日本上古时代婚俗、性风俗和性爱文化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