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晓旭  李伯华  张苍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0-1172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典型皮损,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减轻瘙痒症状是结节性痒疹治疗的关键。全虫方是赵炳南先生根据其临床经验创制,对于控制瘙痒症状以及促进皮疹消退作用突出,可以打破"搔抓-加重"的恶性循环,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辨证准确是全虫方取效的关键,根据疾病不同时期以及患者不同情况灵活化裁,方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虫方为中医外科名方,主要针对病程日久的顽固性湿毒聚结,风盛瘙痒诸症,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临床这些病症以慢性、顽固、剧烈瘙痒为特点。还有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报道。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理、法、方、药、用"五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全虫方古方今用,标本同治,针对以湿为本,以慢性、顽固、瘙痒为特点的皮肤科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性皮肤痒疹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皮肤损害的皮肤病。临床以全身或局部的皮肤瘙痒为主,搔抓或摩擦后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改变等各种继发性皮肤变化。其发病原因复杂,病程长,疗效不确切,并且易复发,属中医学风痒、风瘙痒、血风疮、爪风范畴。中医学认为:诸痒皆属于风,属于虚。全虫方是赵炳南先生依据多年的外  相似文献   

4.
全虫方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5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虫方 ,出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笔者在皮肤科临床中 ,以全虫方加减 ,治疗诸多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疾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皮肤瘙痒症主证 :自觉皮肤发痒 ,抓瘙后可引起抓痕、丘疹、血痂、皮肤肥厚及苔藓鲜变 ,或皮肤色素沉着。多分布在躯干四肢伸侧 ,伴烦躁不安 ,失眠多梦 ,中老年皮肤干燥 ,遇热加重 ,便干口渴 ,舌质红 ,苔白 ,脉细数。治以熄风止痒 ,滋阴养血。药用 :全蝎 10 g ,皂刺、皂角、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各 15g ,白蒺藜、熟地各 2 0 g ,当归、川芎、白芍、酸枣仁各 15 g。按 中医认为 ,“诸痒皆属…  相似文献   

5.
瘙痒性皮肤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瘙痒是一种可以引起搔抓欲望的皮肤感觉,推测瘙痒和疼痛一样由表皮及表皮一真皮交界处非特异性游离神经末梢来担任。在临床实践中,本人应用中草药酊剂治疗不同类型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荨麻疹俗称“鬼风疙瘩”,现代中医称为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风团伴有瘙痒,或皮肤瘙痒,搔抓后水肿型条痕,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者,骤发速愈,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好发于四肢、上背部、臀部,伴有剧痒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须搔抓至出血痒可稍止,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相似文献   

8.
王津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9-900
痒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瘙痒,难以忍受,反复搔抓后易导致增生肥厚、呈苔藓样改变,外用药物疗效差。我院于2008年以来进行火针点刺皮损治疗以上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代谢发生障碍产生慢性鳞屑性皮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红色的丘疹或斑块,皮损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轻轻搔抓鳞屑即可脱落。维吾尔医学名为“库巴依木图凯西尔”。  相似文献   

10.
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阵发性剧烈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以及皮损肥厚等。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  相似文献   

11.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致皮肤出现抓痕、表皮脱落、色素沉着、湿疹等继发性损害,有时可引起继发性感染,但没有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痒风”范畴,《诸病源候论》载:“风瘙痒候,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其发生主要因外感邪气,或因脏腑功能失调,或因年老体弱,致血虚生风生燥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2.
冬季瘙痒病是一种感觉神经官能失调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于气温较低的冬季,除自觉病疗及因瘙痒所致的续发症状外,别无任何原发症状。瘙痒呈阵发性,情绪不安、入睡前、气温变化时最易发作。瘙痒难以遏止,有时甚至借器械搔抓至皮破血流发生疼痛,始可住手。由于过度频繁搔抓,皮肤常呈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苔癣化等续发损  相似文献   

13.
痒,医学上称瘙痒。 和痛、麻、冷、热、触等感觉一样,痒是皮肤和粘膜向皮肤移行部位(如鼻粘膜、肛门粘膜等)的一种主观感觉。它引起人去搔抓。它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感觉并存。迄今还没有什么方法或仪器能够客观地测出痒觉及其程度的轻重。医生只能通过病人的主诉,以及由于搔抓而留下抓痕、血痂、皮肤粗糙或变厚(称“苔藓化”)等,了解瘙痒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岚 《河北中医》2008,30(1):62-63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临床以皮肤瘙痒为主,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改变等各种继发性皮肤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 《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该方用当归,芍药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通草通行血脉,甘草、大枣补中益气。为养血通络、温经散寒之代表方剂。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均获良效,兹举隅于下。 1 瘾疹(慢性荨麻疹) 王某,男,42岁。1991年1月15日初诊。全身遍起斑块疹年余,反复发作,遇寒易发,瘙痒异常,搔抓则疹块起之益甚,虽强忍半小时以上疹块可自行消失,但常因痒搔抓而疹块复起。曾服息斯敏等抗过敏药以及活血祛风类中药未见明显效果。证见疹块色淡成片,高出皮肤,以胸颈部为  相似文献   

16.
“白疕”是皮肤顽证之一。此病好发于四肢伸侧,其次于躯干部、头皮等处。患部大小不一,局部瘙痒,搔起白皮而故名。抓搔后皮损状似松皮,又称松皮藓。类似西医银屑病。笔者用消风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味,配合局部搽(洗)药,治疗此证效果满意。兹举典型病例介绍于后。【典型病例】胡××,女,20岁,1980年4月17日初诊。患者6年前出现下肢瘙痒。抓搔后,见针状出血点,反复发作。半年后,患处皮肤角化,凸于正常皮肤,发展成钱币状。近年来病  相似文献   

17.
顽癣治验1则     
癣是由浅部真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 ,病程缠绵难愈。余尝试用猫眼草 (学名泽漆 )治愈一顽固性癣症患者 ,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草纲目》载泽漆有治疗牙齿疼痛 ,男女瘰疬 ,癣疮有虫等功效。使用方法 :挖取泽漆全株 ,种植在花盆内备用。治疗前用温水浸泡患部数分钟后擦干 ,将泽漆洗净去根 ,切碎捣成糊状敷患部 ,2天 1次。如治赵某 ,女 ,87岁。患者自述 1 95 9年发现右下肢胫前方下 1 /3处有一 3.5 cm× 6cm皮癣 ,初期为小水疱 ,后逐渐向四周蔓延 ,形成弧形白色斑片 ,边界清楚 ,边缘有细小鳞屑 ,瘙痒甚剧 ,搔抓后出现湿疹样变 ,因搔抓…  相似文献   

18.
风瘙痒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搔抓后出现丘疹、瘾疹、抓痕,甚至抓破皮肤,鲜血淋漓,日久出现皮肤增厚、苔癣样变等皮损。风瘙痒类似现代医学的丘疹样荨麻疹,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笔者用通腑泻热法治疗风瘙痒20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者15天。症状为阵发性瘙痒,昼夜不分,难以遏止,多要连续剧烈地搔抓至皮破血流、疼痛难忍方止。瘙痒时间短则数分钟,长者数十分钟,最长者昼夜不断。曾用扑尔敏、地塞米松及强的松等药治疗无效5例。诊断依据为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  相似文献   

19.
瘙痒是一种引人搔抓或摩擦的不适感,瘙痒难忍是皮肤病的主要自觉症状,轻则令患者不适,重则使其痛苦不堪,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梁明  郭书敏 《河南中医》1999,19(5):61-62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称为“摄领疮”,是一种主要以瘙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致使病程迁延,多年不愈,是皮肤病中较顽固病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系多种致病因素共同或单一作用的结果。皮损绝大多数发生于颈部,亦可出现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自觉阵发性剧痒,常在休息或入睡时加重。由于经常搔抓,出现扁平的圆形或多角型丘疹,密集成群或散在于一定的范围内,正常肤色或淡褐色,表面或附有细小鳞屑。由于搔抓或病程迁延的原因,皮损局部出现增殖或苔藓样变。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分析,推断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