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某国产轻型客车的乘坐舒适性,解决车内排气系统侧车身地板振动较大的问题,通过与对标车进行道路试验对比分析,发现排气系统吊挂点位置和吊挂悬置刚度的设计并不合理,导致排气系统向车身传递的振动过大。基于平均驱动自由度位移法(ADDOFD)分析计算,得到所有参考点的各阶模态振型加权求和,重新选择平均驱动自由度位移较小的位置作为排气系统吊挂点;综合考虑吊挂悬置隔振效果和耐疲劳性能,对吊挂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对排气系统吊挂位置和吊挂悬置刚度优化设计提出最优改进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某汽车排气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仿真,得到排气系统的前若干阶的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基于模态分析和排气系统的振动测试结果,对排气系统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激励引起的振动进行分析,研究排气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结构的改进意见,为提高排气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排气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是影响整车NVH水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排气系统悬挂点布置及刚度匹配能够有效的降低排气系统与车体之间的振动能量传递。采用Hyperworks软件对某增程式电动客车的排气系统进行有限元建模,同时依据有限元理论对此排气系统进行静平衡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静平衡分析获得悬挂的变形量,通过模态分析得到排气系统的固有频率及振型,依据平均驱动自由度理论,获得排气系统悬挂点的理论最优布置方案,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为排气系统悬挂吊耳刚度及位置的选择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后驱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分析的刚柔耦合模型,计算出传动系统各个档位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影响变速器敲击,并用NVH实验进行验证。系统谐响应分析和强迫振动分析结果通过传动系统扭振实验得到了验证。最后,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出传动轴系的弯曲模态,并与有限元法对比,得到较好的一致性。中间支撑刚度影响传动轴系一阶模态。  相似文献   

5.
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激励,通过车轮传递到车内,进而影响车辆的舒适性。通过Pro/E软件建立车轮的三维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建立车轮的有限元模型;采用Optistruct模块进行计算,得到车轮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通过对车轮进行自由模态实验分析,得出车轮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将模态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低阶模态振型主要集中在轮辋边缘部位,而高阶模态振型主要集中在轮辋中间部位;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车轮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郭润兰  吴爱梅  康兴民 《中国包装》2009,29(5):58-61,26
简要论述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基本理论,建立印刷机压印滚筒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相应模态分析,得到了此模型前五阶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验证了滚筒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对压印滚筒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汽车刹车时燃油箱内油液晃动产生的噪声会通过空气以及车身结构传递到车厢内,使驾驶员和乘客感到不适。了解油箱的振动特性有助于研究油箱的噪声传递特性。利用Hyper Mesh有限元软件对某型号油箱进行模态仿真分析,计算油箱的自由模态,得到油箱前5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油箱进行模态试验分析,将所得结果与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比,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吻合验证了油箱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模态振型,挑选出油箱表面的典型振动测点,为后续油箱振动测试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获取结构在完好和不同损伤程度下的各阶固有频率与节点振型位移,利用二者的差值作为损伤标识量,灵活的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步训练,得到框架结构损伤检测的神经网络系统,可以对多层空间框架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做出成功检测。  相似文献   

9.
扭力梁式后悬架是汽车行驶系统中重要的承重构件,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会受到不同幅值和不同频率的激励。在激励频率和扭力梁式后悬架固有频率接近或相同时,会产生共振,进而发生疲劳断裂。通过对扭力梁式后悬架进行模态实验,获得该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对同一型号的扭力梁式后悬架进行弯曲、扭转疲劳实验,得到其疲劳破坏的具体形式。对产生破坏的扭力梁式后悬架进行模态实验,对未损坏和损坏的扭力梁式后悬架各自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产生疲劳破损的扭力梁式后悬架在某一阶频率下的模态振型有较大变化,结构的固有频率值和固有频率分布的变化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计算回转式蒸汽灭菌器结构的固有频率,传统的解析方法难以完成精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动力学的分析研究。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灭菌器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灭菌器的无阻尼自由振动;得到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相似文献   

11.
模态是车辆的一项重要特性,包括车体模态和吊挂设备模态,各阶模态频率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为考虑车体弹性模态,将车体等效为欧拉伯努利梁。在某型高速列车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基于ANSYS 仿真软件,分别改变吊挂纵向,横向,垂向刚度,研究车体弹性模态和吊挂设备刚体模态频率及振型MAC的变化,给出模态频率和振型的变化规律,为模态试验和工程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首先针对某型客车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通过比较计算得出的模态数据和实车试验得出的模态数据,验证了该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模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车身减振降噪的改进方案, 在车身模型上对结构进行了改进并且对改进前后的车内噪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有效降低车内的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13.
阐述排气系统引起的车内NVH问题。通过运用排气系统振动噪声分离手段,得出某样车3900r/min轰鸣噪声是排气系统结构噪声引起的。分别应用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技术对排气系统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发现该轰鸣声是由于排气系统热端和冷端模态耦合引起。同时应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技术对该问题进行优化分析,得出在排气歧管和发动机缸体之间增加加强支架和更改排气系统冷端球绞位置的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车内轰鸣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汽车排气系统吊耳动刚度优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汽车排气系统吊耳传递的动态载荷最小、吊耳耐疲劳性最好,建立了考虑动力总成在内的排气系统振动分析模型。进行了排气系统的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测试,并和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所建立的排气系统振动模型的正确性。以吊耳的垂向动态载荷最小和其静变形量在一定范围内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排气系统吊耳动刚度优化模型。优化后,在怠速工况和2档全负荷加速工况下对车身底板驾驶员位置进行了振动响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吊耳刚度,能够有效降低车身底板的振动加速度,表明了阐述的排气系统建模和吊耳动刚度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建模与优化方法,对排气系统的吊耳动刚度计算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试验模态安全吊焊缝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Q70型轻油罐车上拉杆安全吊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焊缝开裂。安全吊不承受大载荷,可排除强度断裂原因。运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对关键部位安全吊进行锤击法模态试验,找出各个安全吊模态频率,并经过对比分析找出易裂部分安全吊焊缝开裂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SYS的多轴汽车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预测路面不平度输入下多轴汽车悬挂质量某一位置处的振动响应特性,依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ANSYS仿真工具建立多轴汽车的七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在整车发动机定转速的试验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建立的模型对整车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仿真结果表明:在路面不平度输入下,影响悬挂质量[-]6 m~[-]4 m处的加速度响应以第1阶固有频率为主;而在[-]2 m~4 m处以第2阶固有频率为主,尤其是在悬挂质量的后端;第2阶固有频率是影响多轴汽车加速度振动响应特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改善该多轴汽车的平顺性需把研究重点放在多轴汽车的第三四车轴的悬架系统上。  相似文献   

17.
杨诚  李慎言  岳川元  杨朝  石川 《声学技术》2019,38(5):580-584
针对某款车型在空调开启时车内产生异响的现象提出了解决和优化措施。通过试验证明了异响源为压缩机。通过理论仿真计算,发现该压缩机的转子-衔铁系统具有与异响频率相近的扭转模态频率,并且试验发现,发电机支架也具有与异响频率相近的结构自然模态频率。文章阐述了该车异响原因是由于上述二者模态频率相近,导致衔铁受到由皮带传来的发电机支架共振激励而产生扭转共振,进而引发车内压缩机排气噪声。结果表明,改进发电机支架和压缩机衔铁任意一处都能使压缩机啸叫和车内异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试验台组合飞轮系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轮系是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试验台用来模拟车辆惯性的关键部件。根据能量守恒理论,给出了汽车质量的表达形式,建立了所模拟汽车的质量相对应的转动惯量与汽车参数(车身重量G、车轮半径r、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比β)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组合飞轮系。在考虑实际应用要求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可行的飞轮系转动惯量优化组合方案。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对组合优化后的飞轮系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飞轮系固有频率和振型,为试验台运行时避免共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