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MRA、DSA在成人型烟雾病(Moyamoya’s Disease,M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成人型烟雾病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其中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患者CT表现为颅内出血,以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为主,5例表现为脑梗塞灶,MRA显示其中11例基底区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血管网形成,病变段血管狭窄或闭塞,3例可疑病例进一步行DSA检查,亦表现为颅底侧支循环的毛细血管异常增多。结论CT可初步提示MMD存在的可能,MRA可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方面依然具有其价值,到目前为止,MRA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相似文献   

2.
烟雾病的MR成像及MR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烟雾病患者均行MRI和MRA检查.结果 MRI表现:脑实质改变包括脑梗死5例,脑室轻度扩大2例,局部脑萎缩1例,7例均见双侧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影. MRA均见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5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4支,大脑前动脉狭窄12支,大脑后动脉狭窄10支;5例同时显示异常血管网.结论 MRI及MRA可良好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尤其是MRA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动脉超声和影像学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分别进行CT、MRI、MRA、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结果15例(16.7%)TIA患者CT、MRI显示有小血管腔隙性梗死,20例(22.2%)CT正常,MRI的他加权像显示有小的梗死灶,6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0例(66.7%)显示有动脉硬化及管腔狭窄。有30例行MRA及DSA检查,14例(46.7%)MRA有异常,22例(73.3%)DSA显示颈动脉和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结论CT及MRI是诊断TLA的筛选手段,颈动脉超声、MRA及DSA对TIA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儿童烟雾病(Moyamoya)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9例烟雾病患儿的MRI、MRA表现和临床资料。MRA采用3D TOP法,7例行增强MRA。结果MRI表现为①Moyamoya血管(双侧、19例);孕大脑半球皮质和/或皮质下梗死、软化灶(14例);③局部脑萎缩(10例)。MRA表现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MRI和MRA是诊断烟雾病有效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MRI与MRA相结合可作为儿童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临床确诊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20例,均行MRI,其中15例行MRA。结果:MRI检查显示,18例患者有延髓梗死灶,其中仅5例病变局限于延髓,13例同时存在桥脑、小脑或枕叶病变;另2例病变仅见于桥脑或小脑。MRA示病变侧椎动脉狭窄、闭塞、夹层分离。结论:MRI与MRA结合应用为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梗死灶及责任血管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倒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 本组成人(5例)多于儿童(3例);儿童临床表现以脑缺血症状为主;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内科保守治疗5倒。合并手术治疗3倒,进行0.5—5.0年随访,1例遗留轻度神经系统异常后遗症。结论烟雾病儿童主要表现为脑缺血症状;脑MRA或DSA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容积再现(VR)重建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颈部动脉狭窄28例,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颈部3D CE MRA检查,将原始图像在Adw4.3工作站上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及VR血管重建,以DSA作为标准进行对照。结果28例共44支。动脉闭塞7例11支,其中单侧颈内动脉1支,双侧椎动脉4例8支,单侧椎动脉2支。动脉狭窄21例33支血管(轻度18支、中度10支、重度5支),其中单侧颈内动脉1支,双侧椎动脉12例24支,单侧椎动脉5支,单侧锁骨下动脉3支。44支病变血管VR所见与DSA表现基本一致,所有轻中度狭窄、闭塞血管MIP与DSA表现一致,重度狭窄1例相符,总符合率90.9%。4例重度狭窄血管中,MIP将左椎动脉重度狭窄显示管腔闭塞1支,管腔闭塞后侧支血管显示不清1支,狭窄段形态显示不清2支。结论颈部动脉VR重建可避开静脉干扰,血管显示更直观,反映的是血管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5 TMRI与MRA联合应用在Moyamoya病(MMD)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按照1997年国际MMD诊断标准,选择临床拟诊经DSA诊断MMD 30例,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行MRI和MRA检查,综合分析MMD临床表现、MR影像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果 30例MMD儿童组6例均为双侧,成人组24例中22例为双侧,另2例为单侧(变异型),共计58侧大脑半球脑底血管闭塞/狭窄,ICA床突上段15支,ACA 20支,MCA 35支,ICA 15支,PCA 6支,总计91支血管.轻度者(4例)双侧单支MCA或ACA受累,中度者(25例)双侧多支MCA、ACA、ICA受累,重度者(1例)在中度基础上单或双侧PCA也受累.DSA显示ICA床突上段闭塞/狭窄14/1例,ACA、MCA、PCA闭塞/狭窄分别为20/0、33/10、6/0例,颅内外侧支血管9例,烟雾血管30例.MR显示MMD直接征象有ICA床突上段闭塞/狭窄15/0例,ACA、MCA、PCA近段闭塞/狭窄分别20/0、35/8、5/1例,烟雾血管30例,颅内外侧支血管3例.MR间接征象有脑梗死14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腔隙脑梗死13例),脑出血15例,脑萎缩6例,脑软化7例,早期Ivy征象(常青藤征)1例.结论 MRA显示MMD直接征象与DSA相仿,但除外少数夸大狭窄血管程度及颅内外侧支血管显示稍显逊色,同时MRI也可满意显示MMD间接征象,MR对MMD是一种相当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较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烟雾病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40例均行头颅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2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头颅CT显示脑出血(36/40),以脑室出血多见;脑梗死(4/40).MRI显示脑出血(12/16),其中8例可检出陈旧性的腔隙性梗死灶;脑梗死(4/16);颈内动脉末端(TI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血管流空影纤细或缺失(12/16);烟雾血管(10/16).MRA显示双侧TICA和(或)ACA、MCA缺失或纤细(18/22);单侧TICA和(或)ACA、MCA缺失或纤细(4/22);大脑后动脉(PEA)缺失或纤细(6/22);烟雾血管(12/22).DSA 40例均显示双侧TICA和(或)ACA、MCA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累及PEA狭窄或闭塞12例;烟雾血管(40/40);6例可见动脉瘤.结论 烟雾病的头颅CT平扫无特异性;磁共振诊断因其无创,且MRI可以更好的显示脑内继发改变,而MRA对大血管的评价与脑血管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DSA对血管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及烟雾血管的显示优于MRA,可显示继发动脉瘤,目前仍是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A检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能直观、准确表现狭窄及闭塞血管,以及颅底毛细血管网;由于失位相和饱和效应以及小血管流空效应,导致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影.结论 MRA可提示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同DSA相结合,可明确烟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烟雾病侧枝循环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侧枝循环的类型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成年MMD患者的MRI和MRA表现。MRI至少包括横断面T1WI、T2WI;16例行MRA检查,采用3D-TOF法。结果:MMD侧枝循环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颅底烟雾血管、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柔脑膜侧枝血管以及来自颈外动脉(ECA)系统穿过硬脑膜的侧枝血管。5例PCA侧枝循环表现正常,7例增加,6例减少;13例ECA侧枝血管表现正常(单侧12例),15例增加(其中双侧3例)。4例少量颅底烟雾血管,7例大量烟雾血管,5例减少、闭塞。MRA和T2WI均可显示颅底烟雾血管,PCA和ECA侧枝血管仅在MRA满意显示。结论:MRI和MRA是诊断MMD患者侧枝循环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3月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5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1.5T轴位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DWI)及矢状位T2WI序列扫描,同时行三维—时间飞跃(3D-TOF)法MRA扫描;病程中患者均有CT平扫资料,15例有CT血管造影(CTA)资料,12例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 结果MRI平扫均可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变细、流空差,颅底中线两旁区域出现烟雾状流空信号影,以轴位T2WI显示最佳;FLAIR见两侧大脑半球沿软脑膜分布的点状或条状高信号("常春藤征"),以额顶叶为多;21例患者的T2WI及FLAIR还可见放射冠、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呈现垂直于侧脑室壁的刷子状高信号("刷子征"),20例T2WI可见基底节区血管流空信号影。MRI诊断25例脑梗死(伴新鲜梗死灶6例),陈旧性出血9例。MRA可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TOF源图像均可见两侧基底节区高信号强度区域。 结论MRI及MRA可显示烟雾病特征性的血管狭窄、侧支循环征象及所造成的卒中等不良结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表现.结果CTPV的MRI平扫,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增强MRI,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全部病例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能直观显示上述改变.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CE-MRA检查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闭塞及其周围海绵样侧支静脉扩张为其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BCS)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评价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3例BCS患者进行了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3D DCE MRA。以手术或DSA结果作对照,评价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血管重建对判断BCS血管梗阻部位、程度以及肝内外侧支循环建立的价值。结果: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下腔静脉狭窄21例,下腔静脉闭塞12例。肝静脉狭窄或闭塞15例,副肝静脉增粗10例,肝内或肝外侧支循环形成23例。MIP血管重建可显示血管和侧支循环总体情况,而MPR血管重建可多角度直接显示血管。肝实质异常包括:肝脏各叶比例失调、尾状叶增大11例,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并斑片状强化25例,显示良性结节7例。结论: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3D DCE MRA,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是一种有效的术前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低场开放式磁共振仪外周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成像方法的改进;评价其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同时接受低场MRA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1例病例共观察了148支血管,MRA发现37支血管狭窄或闭塞,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检查共发现33支血管狭窄或闭塞。与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对照,MRA检查对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3.0%。经统计学分析MRA检查与DSA或静脉血管X线造影检查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场MRA能了解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程度、位置,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 CE 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 CE 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 CE 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 CE 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