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31岁,因发热、腰痛5d入院。入院时体温最高38.8℃,伴腰痛及消化道症状,妊娠24周,活胎。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110次/min,BP103/47mmHg(1mmHg=0.133kPa);腋下无出血点,皮肤注射部位可见瘀斑,球结膜轻度水肿,咽部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肾区有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WBC26.8×10^9/L,RBC3.25×10^12/L,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3岁。因发热7d,少尿3d入院。体检:神清,体温37.5℃,心率144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8/52mmHg(1mmHg=0.133kPa)。球结膜充血,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肾叩击痛(+)。WBC17.1×10^9/L。Hb165g/L,PLT40×10^9/L。血Na^+ 126.8mmol/L.K^+ 4.33mmol/L,血尿素氮23.9mmol/L,肌酐620.3μmol/L,[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因消瘦,低热、盗汗1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T38.4℃,P96次/min,R25次/min,BP100/75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差,消瘦,神清,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卡瘢。头颅五官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哕音,心率96次/min,律齐、有力,无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入院时辅助检查:X线胸片示双肺空洞型肺结核;血常规:Hb110g/L,WBc7.8×10’/L,NO.52,LO.48;ESR91mm/h;结核抗体强阳性。入院诊断为双肺空洞型肺结核.肺部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7岁,因左下腹疼痛40h入院。患者突然发病,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腹胀,有肛门排气,纳差、乏力、发热。有慢性便秘病史3年。体检:体温38.7℃,心率103次/min,血压145/9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心肺无异常,腹部饱满,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压痛,左下腹明显,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白细胞13.8×10^9/L,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1岁,于2006年3月16日入院。患者原有精神分裂症病史20年,近期发作1周,表现为行为紊乱,收入精神卫生中心,予以肌注氯丙嗪及口服碳酸锂,住院治疗第9天出现高热,体温40.0℃,神志不清,查血常规:WBC14×10^9/L,拟“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转入我院。入院时T39.3℃,神志清晰,呼吸急促,40次/min,发热貌,言语、吞咽困难,颈项无抵抗,两肺呼吸音粗,无啰音.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7岁。于2006年5月因“上感”而自服“感冒药”治疗后出现全身紫斑,高出皮面伴轻度瘙痒。无咽痛、无咳嗽、偶有发热,T:38℃,无呕血、黑便、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在我院皮肤科检查血常规示:WBC:4.2×10^9/L,Hb:117g/L,PLT:146×10^9/L,考虑过敏性皮炎,予以局部处理无效。以后又到外院检查血常规示WBC:12.6×10^9/L,Hb:55g/L,PLT:24×10^9/L,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9岁,务农。有肝硬化史10年,2年前出现腹水,1年前因肝炎肝硬化失代偿伴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幽门成形术。术后有大量胸水,行右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液每日约800mL,伴发热39℃,轻度咳嗽,无痰,应用头孢曲松、甲硝唑、氟康唑治疗,2周后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温38.6℃,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BP106/60mm Hg(1mm Hg=0.133kPa),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外周血WBC7.09×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13,单核细胞0.17,嗜酸粒细胞0.05。胸水引流液黄色微浑,李凡他试验阴性,有核细胞420×10^6/L,中性粒细胞0.21,淋巴细胞0.70,间皮细胞0.09。胸水引流液作细菌需氧培养,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及鸟肠球菌。用氧哌嗪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治疗后,体温36.8℃,但胸水黄色浑浊,李凡他试验弱阳性,有核细胞7310×10^6/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10,间皮细胞0.11,再次培养无需氧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神芳玲 《山东医药》2007,47(10):36-36
患者女,40岁。因腹痛伴恶心2d,加重2h入院。体检:T37.2℃,P70次/min,R21次/min,BP110/70mmHg。急性病寄,神智清,全身皮肤无黄染、度疹拉出血点,溅表淋巴第君肿大,心、肺、肝、脾未见异常,肠呜音稍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3.5×10^12/L,WBC8.2×10^9/L,NO.64,L0.33,M 0.03。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痛、发热13d入院。病初有寒战、发热及咽痛,最高体温达38.2℃,头痛以前额持续性疼痛为主,伴纳差、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痛苦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稍有抵抗,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阴性。实验室检查:血WBC6.71×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嗜酸粒细胞0.02×10^9/L。  相似文献   

10.
例1 患者男,56岁。因“腹痛伴排便不尽感2个月”入院。结肠镜检查于降结肠见一枚3.4cm×4.0cm带蒂息肉,尼龙圈套蒂部结扎,圈套器电凝切除,创面无出血。病理结果结肠绒毛管状腺瘤。术后2d发热,体温38.5~39.4℃,伴畏寒,寒战,左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肠鸣音1~2次/min。血象:WBC8.49×10^9/L,中性粒细胞(GR)0.96。腹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血培养未生长细菌。舒普深抗感染治疗。术后5d体温降至正常,血象正常。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因咳嗽、咯血半个月,加重伴发热、呼吸困难1周于2006年6月8日收入院。患者于5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至我院呼吸科就诊,X线胸片提示右下肺炎,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回家休养。6月3日出现发热、咯血,住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中性0.80.Hb74g/L,血小板358×10^9/L;ESR120mm/1h;[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因车祸致右大腿伤,疼痛并功能障碍1天人院。体检:T36.5℃,R18次/min,P87次/min,BP126/78mmHg,SpO298%,神志清楚,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右大腿肿胀畸形。股骨X线片:右股骨上段1/3处粉碎性骨折;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3.9×10^9/L,N0.833,Hb99∥L,PLT80×10^9/L;血清白蛋白28g/L,血生化各项未见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4岁。因乏力、面色发黄2周,神志不清2d入院。半月前乏力、面黄,间断茶色尿。12d前因酒后呕吐、突发晕厥,送当地医院急诊。血象Hb48g/L,WBC12×10^9/L,PLT60×10^9/L。肝肾功能:总胆红素(TBLL)35.0μmol/L,间接胆红素(IBLL)27.8μmol/L;肌酐(Cr)、尿素氮(BUN)均正常。大便检查:黑色糊状;隐血试验(OBT)强阳性。胃镜检查:食道黏膜撕裂出血,贫血性胃黏膜。体温38~40℃,糊状黑便2~3次/d。4d后复查血象Hb40g/L,WBC14×10^9/L,PLT20×10^9/L,网织红细胞(Ret)0.102,RBC大小不等,可见破碎RBC,Coombs、Ham试验均为(-)。  相似文献   

14.
张镛  常艳群  李甲龙 《山东医药》2008,48(22):115-116
第一次入院病历摘要 患者女,17岁。因发热50d,头痛4d于2008年3月21日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病房。入院查体:T38.5℃,神志恍惚,呼之能应,但答非所问,记忆力、计算力差。颈部稍有抵抗,胸骨轻压痛,四肢肌张力稍低,痛觉对称,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WBC6.26×10^9/L,RBC2.58×10^12/L,血红蛋白(Hb)73g/L,血小板(Plt)70×10^9/L,中性粒细胞(N)62.4%。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1岁,发热消瘦乏力3个月余,于2005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39℃,伴消瘦乏力盗汗,无畏寒,有腰痛及尿滴沥现象。3月12日,在当地医院查血象WBC3.2×10^9/L,Hb 79g/L,PLT 5×10^9/L,后多次查血象三系减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泡囊短波单胞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54岁,因发热于2006年2月8日入院。患5年前因“老年退化性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常规服用华法林。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以夜间为主,体温多持续在37.2~38.0℃,最高达39℃,可自行出汗退热。在外院应用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温37.2℃,脉搏780次/min,血压125/80mmHg(1mmHg=0.133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无明显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浊音界正常范围,心率787次/min,律齐,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并可闻及金属叩击音。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7岁。疲劳后咯血3h入院。咯血约150ml,伴咳嗽;无明显咽痛、发热、胸闷、憋气、胸痛等症状。既往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原发性高血压、肝硬化病史。查体:体温36.0℃,脉搏:70次/min,血压110/80mmHg。意识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杂、皮疹及出血点。气管稍左偏,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左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5岁。因黑便1d,于2006年10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的排出稀糊状、黑色柏油样大便,共3次约60g,无黏液脓血;伴头晕、乏力。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min,血压100/90mmHg。一般状况差,贫血貌,神志清。腹部检查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8×10^9/L,N68.6%,RBC4.55×10^12/L,Hb133g/L;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7岁。2005年12月21日以“黑便20余天,呕血1d”入院。患者入院前20多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黑便,呈柏油样,每次量约50g,每日1~3次不等。入院前1d呕暗红色血性物2次,每次量约250ml,无腹痛、反酸、嗳气等。体检:BP100/40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左上腹可触及一约7cm×8cm大小肿物,质韧,可活动,与腹壁无粘连。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19×10^12/L,Hb26g/L。  相似文献   

20.
张树平  尹卫东 《山东医药》2007,47(29):99-99
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临床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2×10^9/L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近年来,我们收治干扰素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6.2~36.9℃)、乏力不适、头痛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2—23岁。因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期间出现,故全部隔离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