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林  姜志远 《通信世界》2010,(43):30-30
作为一种面向连接的传送技术,PTN借鉴了SDH技术中完善的保护倒换、丰富的OAM、良好的同步性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等特性。城域传送网是电信网的基础,为所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和传输平台。随着传送网所承载的业务向IP化、宽带化、全业务化方向发展,业务需求驱动着网络向All IP化发展,PTN承载网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流IP承载技术是大势所趋,中国移动等主流运营商已开始规模部署PTN承载网。MSTP作为传统的2G承载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新建分组传送网络与原有网络将长期共存,3G业务在新网络上开展,2G业务逐步迁移到新网络,两种网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业务交互。  相似文献   

2.
PTN组网与部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优化,以SDH/MSTP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已经较好地满足了基于TDM的语音业务和少量数据业务的传送需求,但3G和全业务运营的来临,使基于IP的数据业务成为城域网传送的主体。虽然SDH/MSTP也具备多业务承载能力,但基于TDM的内核使其在承载IP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配置复杂,并且灵活性和扩展性也较差,而基于分组交换内核的传送技术PTN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3.
杜娟 《通信技术》2011,44(8):108-109,138
随着全业务的开展及基站IP化的逐步深入,分组化乃大势所趋,从核心网至接入网均向IP化方向发展,新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业务类型正从单纯的TDM业务为主、2 Mb/s为颗粒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宽带接口过渡,城域传送网正面临着重新规划建设的繁重任务。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技术以分组为主要承载对象,将IP技术与传输网技术相融合,可实现对传统业务和各种新兴业务的统一承载,简要介绍了PTN的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PTN承载网2G、3G主要业务的规划模型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PTN时间同步解决方案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永红 《电信技术》2009,(11):89-90
1前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优化,以SDH/MSTP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已经较好地满足了基于TDM的语音业务和少量数据业务的传送需求。3G部署和全业务运营的来临,使基于IP的数据业务成为城域网传送的主体,作为基础网络的承载网已经由传统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方式演进,  相似文献   

5.
师严  张沛 《通信世界》2011,(39):35-35
在业务发展的驱动下,城域网将会越来越多地承载大容量、IP化的分组业务,这将对现有SDH/MSTP技术带来很大挑战,而OTN技术可有效应对该挑战。近几年来,随着网络IP化和宽带化,数据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在城域核心层和骨干网范围内,数据业务的GE、10GE和POS等接口对光传送网的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地理与业务角度说明了城域网的定义和特征,从网络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了城域网的组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城域传送网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弹性分组环(RPR)和波分复用(WDM)技术及其优缺点,同时还举例说明了基于以太网、基于IP网和基于ATM网的3种城域承载网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通讯世界》2013,(18):41-43
近几年,在通信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名词就是"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那何为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它是指通过一张城域网络,接入所有的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接入、2G语音通信、3G语音通信、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并且新增业务也同样接入该网络。本文将从IP RAN综合业务承载网技术特点以及烽火IP RAN技术优势两方面进行阐述。IP RAN综合业务承载网技术特点IP RAN技术当前已具备了规模组网的能力,成为当前移动承载网领域主流解决方案。IP RAN设备基于IP/MPLS技术,灵活提供多样的承载模  相似文献   

8.
蔡君 《通讯世界》2010,(8):52-53
光通信行业中长期发展动力,运营商承载网的升级是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移动通信业务从电路交换业务(如传统2G语音业务)向分组交换业务(即IP数据包业务)演进,承载传送网也需要进行IP化变革。多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业务网IP化的发展,承载传送网IP化已是大方向.PTN技术自提出后便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本地、城域传送网IP化演进的主流技术之一.PTN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总之,随着业务IP化,PTN网络必将逐步取代传统MSTP网络,其应用场景必将会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单纯的MSTP/PTN二层管道传送网已经不能适应2G/3G/LTE业务综合承载的需求,IP化、宽带化、密集覆盖成为未来移动业务承载网络发展的三大特点。本文希望在LTE背景下对移动业务承载网的组网进行研究,为运营商未来网络技术选择及演进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宽带IP化城域传送网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宽带IP化的网络发展背景和OTH、ROADM、PTN、PBT等传输新技术,分析了这些传输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新建的IPover WDM与MSTP不同的承载特点,对IPover WDM网络的分层及其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宽带IP化城域传送网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文章针对现有SDH传送网如何演进以适应宽带IP化的需求,提出了技术和组网的解决方案。对于现阶段传送网络(尤其是城域传送网络)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增长,各种城域多业务传送技术应运而生,如基于SDH的MSTP、弹性分组环(RPR)、城域WDM和光以太网技术等;而分组化的多业务平台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可扩展性强等优势,并有效地解决了对基于MSR(Multiple Service Ring)技术的TDM业务的承载,  相似文献   

13.
陈宜昌 《通讯世界》2016,(23):46-47
本文将着重分析分组传送建设综合承载网的具体措施,了解当前采用的IP RAN技术对综合业务承载网的实践价值.现阶段MSTP网络进化至IP RAN技术,IP RAN技术的全面规划应用,IP RAN技术对综合承载网的运用效果,成为当前规划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何强 《数字通信》2010,37(6):83-85
0引言 目前,3G业务逐步由TDM业务向IP化转换,业务带宽需求也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网络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驱动网络向IP化发展,分组化传输技术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流承载技术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业务网正处在发展转型时期,在电信业务IP化趋势推动下,传送网承载的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未来的市场需要一种能够有效传递分组业务,并提供电信级OAM和保护的分组传送技术。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业界开始提出分组传送网(PTN)的概念,打造一个适合分组业务为主的传送网。  相似文献   

16.
MSTP承载以太网业务的组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艳海 《光通信研究》2007,33(3):20-22,27
城域以太网是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城域光传送网建设的重点.文章首先描述了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中4种类型以太网业务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分别探讨了MSTP承载4种类型以太网业务的不同的组网方式、业务实现方式以及业务的应用情况.文章对于我国目前电信运营商城域以太网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回传网络体现出大容量、分组化的特征,在LTE时代,运营商的移动回传网络要实现由MSTP向分组的转型。文章首先介绍IP RAN技术的特点和组网方案,然后搭建仿真平台对IP RAN和MSTP两种技术的承载效率进行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IP RAN与MSTP相比具有更高的传送效率,利用IP RAN技术建网后网络扩容的时间点相比MSTP技术得以推后,可降低LTE时代移动回传网络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8.
分组传送网络(PTN)是城域范围内新兴的面向IP化分组业务承载技术,是未来城域光分组传送网主要组网方式,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运营商开始进行大规模商用部署.本文根据PTN技术发展现状及其特性,着重阐述PTN网络商用部署中的技术问题及其相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移动承载新建3G网络的传送网将全部采用PTN的技术,承载2G网络的传送网后续升级也正在向PTN过渡.大规模使用的PTN兼顾分组业务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同时继承了SDH设备简化运维的特性,本文总结了在PTN网管规划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在某地区移动城域PTN网管和DCN规划实践案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黄杰斌 《通信世界》2004,(39):158-158
现阶段,源于用户多业务应用发展的需求,传统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迈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采用软交换技术的分组化话音网,以MPLS、1PV6为重点的IP网,以及3G无线通信网等等新一代网络已初具雏形。传送网应选择何种技术方向进行优化,以便高技快速地改造为面向未来的新业务平台?本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结合MSTP技术的演进趋势,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条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