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门窗》2014,(4)
在中国古建筑中,有很多细部构造无不跟数字有直接的关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字与中国古建筑联系紧密,彰显着权利、等级和地位。本文从故宫的门钉、城门、屋脊兽三方面介绍故宫建筑与数字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马骁  左满常  王世建 《建筑科学》2007,23(1):103-106,93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的古建筑也在发展演变,中国古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清代建筑尤其是清代官式建筑,无论从总体还是从细部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归纳总结了古建筑琉璃瓦坡屋顶修缮工艺要点,并在细部构造上进行了技术创新,为我国古建筑琉璃瓦坡屋顶的修缮和保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介     
《建筑师》2014,(3):117-118
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 作者:王晓华 内容简介:《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以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为主线。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按照从基础到屋顶,从结构到装饰装修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古建筑基础、台基与地面构造,古建筑墙体构造,古建筑木构架构造,古建筑斗棋构造,古建筑屋顶构造。古建筑木装修构造以及古建筑彩画知识。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7,(3)
结合中国、日本的古建筑实例以及相关文献,分别从整体形象、构造细部等方面,对日本8世纪初—12世纪末所建造的楼阁式木塔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建筑技术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中所呈现的木构建筑技术相对于同时期中国大陆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在建筑做法上也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6.
太平地区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辐射区域,其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构造技术都受到徽州建筑的影响,但又有明显的差异。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文化遗产的生命延续,通过对太平古建筑,主要为太平地区现存的古祠堂、古民居的实地调研、测绘,并以徽州中心区域的古建筑构造技术作为比较项,分析总结太平古建筑承重结构独特的构造技术特征。分析得出太平古建筑已经形成了固定且独具地方特色的构造做法,就承重结构部分而言,与徽州中心区域古建筑最突出的差异即是其各部分构造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简化。  相似文献   

7.
斗拱虽从早先的结构支承作用演变至后期的装饰作用,但其已成为古建筑里面的精华部分。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结合现场测绘,对南京六合文庙中戟门、大成殿及万寿宫三个建筑中"斗拱"形制做比较,从细部入手判别建筑建造的批次,从某种意义上是从而有效地帮助古建筑断代。  相似文献   

8.
童超 《福建建筑》2012,(11):31-34
高技派建筑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细部精美,结构暴露,造型现代,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最新建筑技术。而纵观高技派建筑的发展史,我们经常看到高技派建筑在古建筑改扩建项目中的精彩表现。本文通过高技派在改扩建古建筑中应用的案例,来全面认识高技派的设计哲学,并进一步探讨新时代的建筑界,应当以何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来延续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9.
王斌  张秀燕  赵霞  杨会芹 《门窗》2012,(6):125-127
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外保温体系,其细部构造对整体保温效果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项目,阐述细部构造处理方案,对边梁及边柱、外墙装饰线、门窗、阳台、空调安装位置等细部构造进行保温处理,结合屋顶保温方案,对整个保温系统整合为外墙、门窗、屋顶三个部分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平均传热系数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对比外墙外保温条件下细部构造处理前后三部分的平均传热系数,并对细部构造的经济性进行效益分析,最后提出高度重视外墙外保温细部构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秦佑国 《建筑创作》2010,(1):176-179
文章界定了建筑细部设计的概念,辨析了细部设计与构造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差别,论述了细部设计和工艺技术对建筑艺术和建筑美的作用,提出细部设计相关的知识基础。指出缺乏细部设计与工艺技术粗糙是现今中国建筑与国外最主要的差距,并再次呼吁"中国建筑要呼唤精致性"。  相似文献   

11.
陈建良 《福建建材》2009,(6):52-53,77
铝合金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比钢结构更好的选择,其具有轻质、可模性好、耐腐蚀等优点。简要介绍了铝合金结构的特性及其优缺点,对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其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FRP加固钢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郑云  叶列平  岳清瑞 《工业建筑》2005,35(8):20-25,34
钢结构在设计、制造、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缺陷,在使用阶段因超载、锈蚀、疲劳等原因会引起损伤累积,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传统的钢结构加固方法主要有钢板焊接、螺栓连接、铆接或者粘接,这些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如产生新的损伤和焊接残余应力等。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由于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已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FRP加固钢结构也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对国内外FRP加固钢结构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展望,涉及到钢结构构件的加固试验研究、胶粘剂及其受力分析研究、耐久性研究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亮 《山西建筑》2003,29(14):17-18
介绍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及其类型划分 ,并从空间网格结构、张力结构两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提出了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 ,以使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4.
夹梁式墙托换结构是建筑物移位工程中的主要构件,目前缺乏系统的、具体的设计理论。本文结合墙托换体系力学分析和单片墙托换梁模型试验,研究了该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托换节点的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托换结构设计的三个关键环节的具体计算方法,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波纹管涵在公路工程中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锋艳 《山西建筑》2010,36(24):295-296
阐述了钢波纹管涵洞的作用、钢波纹管涵洞的施工工艺,并结合某工程实际中采用钢波纹管涵的施工实践。对其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钢波纹营涵洞的使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地发挥钢结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可控排水减压抗浮新技术体系是在结合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吸收新的实践经验,该技术体系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首先详细介绍可控排水减压抗浮新技术体系的最新发展,然后针对该新技术体系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其在工程实施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爆炸荷载作用下两相饱和土中结构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含气量低于99.99%两相饱和土及其中的结构响应问题。试验在f 2.5 m×5 m的圆柱形模拟爆炸装置中进行,爆炸采用TNT集团装药,炸药埋设在饱和土中进行接触爆炸,采用统一比例埋深。在饱和土中设置正方体大跨度结构,该结构产生整体破坏。同时研究完全不动钢壁极限结构,与大跨度结构进行对比,系统研究饱和土中不同结构形式的反射系数。结果表明,在两相饱和土中压力超过2 MPa时,饱和土发生动态液化,应力波变化为冲击波,其中压力与饱和土的具体颗粒性质关系不大。通过极限状态的两种结构响应研究认为,饱和土中不同跨度结构的反射系数为0.5~2.0,其具体取值将根据结构形式决定。  相似文献   

18.
分析罗马式砌体教堂以评估其结构性能及地震脆性,从一个特殊案例出发,提供了纪念碑砌体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模型和分析的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传统的砌体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非线性分析并应用于案例研究。采用拟静态方法(地震系数法)评估地震荷载(事实上很多砌体结构地震性能的分析是相同的),与承载力的对比证实这类建筑大规模的损坏以及可能的坍塌正如经常被观察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转换梁结构的特殊性 ,在其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有别于常规结构。结合实际工程 ,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讨论 ,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扩大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其经济与低碳效益,对组合再生混凝土及其衍生结构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总结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特性,剖析了组合再生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存在着强度低、弹性模量小的特点,仅依靠再生混凝土往往较难满足结构各个部位的力学性能及功能需求; 通过组合再生混凝土的形式将再生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在构件、结构上组合,或将再生骨料与其他骨料进行组合,将满足性能要求的混凝土放在特定部位上,既环保也能充分发挥各混凝土的优势; 不同混凝土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对组合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剪切强度受到界面粗糙度、黏结剂、混凝土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界面粗糙度可以有效提高组合再生混凝土及其衍生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组合再生混凝土与BIM、3D打印、装配式建筑和智能材料的结合,可在实现绿色建造的同时保证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