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蛸类养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蛸类养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蛸类生态习性、繁殖生物学、养成以及加工和市场前景,并对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长蛸DNA为模板,利用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长蛸ISSR-PCR反应的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Mg2+、dNTPs和引物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适退火温度,最终确定长蛸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程序为:25μL体系,其中包括Taq DNA聚合酶1.5 U,Mg2+2 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4μmol/L,DNA模板量约50 ng确立退火温度为52℃。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4份野生长蛸样本的检验,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条带,研究结果对于把ISSR标记技术引入研究长蛸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 2002~ 2003年浙江外海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和 1994~ 1995年浙江渔场及邻近海域头足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蛸类 (章鱼 ) 数量的季节变化和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 :蛸类数量有两个高峰期,即夏季高峰 (8~ 9 kg/h)和秋冬季高峰 (5.73~ 10.5 kg/h).夏季高峰密集中心在 29° 00'~ 31° 00' N, 124° 00'~ 127° 00' E海域,秋冬季高峰密集中心出现在 26° 30'~ 28° 00' N, 123° 30'~ 125° 30' E.最后提出蛸类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作为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软体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头足类动物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质及其免疫学功能,实验利用活体染色、细胞化学和电镜技术等对短蛸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类型、细胞化学性质及其弧菌吞噬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短蛸血细胞具有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4种类型.大透明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22.6%,平均直径为11.64±0.82?μm,胞质中没有或仅含有很少量的颗粒,细胞表面光滑无伪足伸出;小透明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1.7%,平均直径为8.88±0.88?μm,胞质中仅含有少量颗粒,细胞核对台盼蓝呈阳性反应,核质比较大;小颗粒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50.7%,平均直径为12.82±1.54?μm,胞质中具有许多大小较为均一的嗜碱性小颗粒,有些细胞内还含有小空泡,不为中性红所着色,疑为颗粒脱内容物所致,细胞表面有较短伪足伸出;大颗粒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25.20%,平均直径为13.66±1.50?μm,胞质中具有大小不匀的许多嗜碱性颗粒,有些细胞内也含有不为中性红所着色的较大空泡,细胞表面有许多长伪足伸出.颗粒细胞中所含有的大量嗜碱性颗粒可能与蛋白质等分泌物的活跃合成有关.大颗粒细胞还具有全质分泌的特性,小透明细胞极可能是大颗粒细胞全质分泌后的一时性残余胞体.弧菌吞噬实验结果表明,两类透明细胞均没有弧菌吞噬活性,两类颗粒细胞均具有弧菌吞噬活性,暗示这两种颗粒细胞很可能是短蛸发挥细胞免疫功能的关键性细胞,不仅与某些物质的活跃合成与分泌有关,而且可能还直接参与了外来病原的吞噬及清除.研究结果为揭示短蛸血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对于丰富软体动物免疫学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前齿肖蛸世代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 L,koch 1898)生活史试验中的幼蛛存活率,雌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前齿肖蛸的世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前齿肖蛸第二代的种群增长指数最大,达66.52;第四代种群增长指数最小,为14.60。  相似文献   

6.
人工环境中短蛸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对比、筛选试验,研究了短蛸在人工环境中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生,并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作比较,在人工环境中短蛸可以进行正常的繁殖行为,卵子正常发育的首要制约条件是携氧水的流动。产卵的合适温度范围15~22℃,卵子孵化适宜温度18~28℃。  相似文献   

7.
为了今后养殖病害的防治,了解病原微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对头足类动物产生的影响,选择在海水养殖中发病频率较高的弧菌,包括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研究它们对短蛸的毒力水平。通过将稀释菌液直接注射短蛸腕部的方式,观察感染后短蛸的致死率、半致死时间,以及各菌对短蛸肝脏、鳃、鳃心、白体等器官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均对短蛸有较强的致病性,分别在60、48 h时达到半致死,且发病的短蛸活性减退,虚弱无力,腹部肿大,解剖可见部分内脏肿胀明显,如肝脏;通过对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的石蜡切片和HE染色,以及超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患病短蛸的肝脏、鳃、鳃心和白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组织、细胞结构上的破坏。以上结果表明这两种弧菌对短蛸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更强一些,合适条件下将会成为短蛸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008年5月,在嵊山后头湾养殖场进行了真蛸生态育苗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成熟度的真蛸亲体,在卵巢的形状、大小以及卵细胞形态、色泽上有明显差异,并据此可划分为发育间期、成熟期和临产期3个时期。而孵化过程则可分为卵裂初期、"红珠"期、"黒珠"期及幼蛸出膜期4个阶段。在水温23~28℃、盐度28~31下孵化,约需32 d,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大小变化不明显,亲体有极强的护卵习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在浙江南麂岛利用低位坑道水泥池进行了真蛸养殖试验.结果表明:8口水泥池共放养真蛸1 200头,体重范围165.0-622.5 g,平均体重329.2 g,经过40 d养殖,体重范围325.0~1 095.0 g,平均体重达595.8 g,平均每头真蛸增重266.6 g,日均增重6.665 g,日均增重率达1.441%,养殖成活率72.50%,饵料系数为6.97,投入产出比为1:1.159.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放养规格、密度及不同种类蛸巢对养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蛸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长蛸消化道进行了研究,长蛸消化道由口、食道、嗉囊、胃、胃盲囊、肠和直肠组成,消化管壁由3层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粘膜层为单层上皮,由柱状或立方细胞组成,在胃盲囊、肠和直肠还含有粘液细胞、食道、嗉囊和胃粘膜上皮表面衬有护膜,胃盲囊内壁形成长的侧褶,胃盲囊和肠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表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胃盲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阿新兰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将粘液细胞分为红色(Ⅰ)、蓝色(Ⅱ)、紫红色(Ⅲ)和蓝紫色(Ⅳ)4种类型.短蛸口膜、口球、胃盲囊、肠、直肠、肛门侧瓣、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有粘液细胞分布,而食道、嗉囊、胃和肝胰脏没有粘液细胞分布.口膜外上皮内粘液细胞较多,多为Ⅱ型;口球中副舌腺内含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胃盲囊侧褶基部粘液细胞较多,其中Ⅰ型最多,Ⅱ型次之,Ⅲ型和Ⅳ型很少;侧褶中部小褶上的粘液细胞全为Ⅱ型;侧褶游离端粘液细胞全为Ⅰ型.肠、直肠和肛门侧瓣粘膜上皮内均有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前、后唾液腺内均存在大量粘液细胞,其中前唾液腺中多为Ⅰ型和Ⅲ型,后唾液腺中Ⅳ型最多,Ⅱ型次之,Ⅰ型和Ⅲ型较少.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蜘蛛名录(Platnick,2003)及中国最近研究成果,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肖蛸科蜘蛛进行编目,并根据编目结果对其区系组成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肖蛸科蜘蛛属、种均比较丰富,且特有属、种所占比例较大.在东南亚已报道种类中,单性种类及缺乏可靠描述或鉴别特征附图的种类占很大比例,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高温应激条件下,生物体体内自由基会失去平衡,为避免过量自由基侵害机体,生物体内存在的抗氧化系统发挥其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2种关键的抗氧化酶基因真蛸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OvGPX)和真蛸过氧化氢酶(OvCAT)基因,其基因全长分别为925和2 109bp,编码190和512个氨基酸.2个基因高度保守,OvGPX氨基酸序列与同为头足纲(Cephalopoda)的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GPX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4%、与人类(Homo sapiens)的GPX氨基酸序列同源性60%;OvCAT氨基酸序列与同是软体动物门的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CAT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6%,与人类的CAT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8%.温度升高对2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有影响,OvGPX mRNA的表达量变化幅度大于OvCAT,表明OvGPX对高温应激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长蛸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经比对获得了1个长度为512 bp的核苷酸片段,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4%,45个个体共检测到3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964 6,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32 9,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4个长蛸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82.07%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而仅有17.93%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聚类分析也表明4个群体可明显聚为2个类群,一个由大连、青岛和舟山群体组成,另一个由厦门群体组成;厦门群体与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达到0.094,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达到0.97和0.02,表明厦门群体与其它3个群体有着显著的遗传隔离,可能为亚种水平的分化。上述群体间的分化可能与长蛸自身的底栖生活方式、海区水文条件及地理历史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蜘蛛的捕食行为,是直接影响捕食害虫效果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人们选择有效的昆虫天敌的关键。本文记述了在自然条件下,肩斑银鳞蛛(肖蛸科Tetragnathidae银鳞蛛属Leucauge)的捕食行为。猎物以蚜虫、蚊子等小型昆虫为主,捕获手段多采用抓-拖出的原始方式;而对中、大型猎物则采用、咬、包裹等多种手段。捕食高峰多出现在早晨和傍晚。在捕食行为的进化上,尚处于从原始阶段到高级阶段之间的一个中间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圆尾肖蛸Tetrognatha vermiformis(Okuma)在武汉一年可发生四代,以低龄幼蛛在杂草丛中越冬.雌蛛一生最多可产6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154粒,最多可产466粒,卵的平均孵化率在85%以上.食物影响产卵量、幼蛛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温度对幼蛛蜕皮次数、成蛛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均有较大影响.幼蛛和成蛛能捕食蚊子、棉田和稻田的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17.
弯斑蛸多糖纯化及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弯斑蛸粗多糖COG经精制得POG,再通过离子交换和凝胶柱层析纯化,经化学法和红外光谱确定主要组成和结构特征,用MTT比色法测定脾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柱层析得到的POGⅠ、POGⅡ和POGⅠ-1总糖含量在26.3%~42.2%之间,总糖胺聚糖含量均高于30%,葡萄糖醛酸含量接近20%,红外光谱提示均具有典型的糖胺聚糖特征;各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纯度最高的POGⅠ-1促进作用最强.该弯斑蛸多糖为氨基己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圆尾肖蛸Tetragnatha shikokiana和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为农田常见两种蜘蛛.同属于肖蛸属Tetragnatha,形态相似、容易混淆,它们各龄幼蛛,更是难于区别.国内外又无人做这方面工作,本文将两种肖蛸6个龄期外部形状特征以及各部位的量度进行了比较,并给予描述和绘图,为准确鉴定幼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透明圈法从长蛸胃肠道内筛选出4株产蛋白酶的菌株, L 1、L 2、L 3、L 5, 采用偶氮酪蛋白法测定粗酶液蛋白酶活力, 采用SDS PEAG活性电泳测定粗酶液中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的蛋白酶的种类及分子量. 菌株L 2产蛋白酶比酶活最高, 达到4.80U/μg, 菌株L 1比酶活最低为3.31 U/μg. 菌株L 2粗酶液中含有4种酶活较高的蛋白酶, 分子量分别为105.2、86.9、69.3、37.8kD, 其他3株菌株的粗酶液中各蛋白酶分子量相近. 菌株L 1和L 2蛋白酶最佳反应温度为40℃, 最佳反应pH为8.0; L 3产蛋白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 最佳pH为7.0; 菌株L 5产蛋白酶在温度为60℃, pH为8.5时有最大酶活力.  相似文献   

20.
新疆螨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螨类研究从分类、生物学、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展望新疆螨类研究的趋势和未来,提出了从螨类系统分类着手,研究优势种害螨生态,选择最优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