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1 原理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内镜结合超声进行胃肠影像学检查的一项新技术,即在内镜末端安装一个高频的小探头在消化道腔内进行。EUS较其他方法有独特的优点,对有些器官及其结构具有高的分辨力而且不为胃肠道条件干扰,较高频率的探头可显示直径仅为2~3mm的病变。虽然高频率的分辨力强,但其穿透力却随之而降低,EUS的穿透深度不超过4~5mm,因此只有胃肠道壁及其非常近的器官以及其结构(胰、胆管、大血管如门静脉、脾静脉、腹主动脉)可以观察得到。  相似文献   

2.
内镜超声检查(EUS)指内镜的前端装有高频超声探头,在内镜直视下探头被送入胃肠腔内,直接对胃肠道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或透过胃肠壁对肝胆胰病变进行观察,由于超声探头离病变部位近,无腹壁衰减和消化道气体的影响,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是近年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新技术.由于其对胰腺实质及胰管的良好显示,现在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EUS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EUS-FNA)作为EUS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可以获得病理诊断,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经内镜(胃镜、结肠镜、腹腔镜等)导入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对消化管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超声扫描的方法.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探头频率可大大提高,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在消化管管腔内进行超声扫描,可避免皮下脂肪、肠腔气体和骨骼系统对超声波的影响和干扰,获得清晰的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影像,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1].  相似文献   

4.
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经内镜(胃镜、结肠镜、腹腔镜等)导入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对消化管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超声扫描的方法。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探头频率可大大提高,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在消化管管腔内进行超声扫描,可避免皮下脂肪、肠腔气体和骨骼系统对超声波的影响和干扰,获得清晰的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影像,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EUS  相似文献   

5.
超声内镜检查在胃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0引言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经内镜(胃镜、结肠镜、腹腔镜等)导入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下对消化管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超声扫描的方法.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探头频率可大大提高,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在消化管管腔内进行超声扫描,可避免皮下脂肪、肠腔气体和骨骼系统对超声波的影响和干扰,获得清晰的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影像,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1].EUS的适应证广泛,凡是消化管本身或邻近器官的病变或疑有病变,经普通内镜及体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腔内超声检查和内镜下直视检查技术的联合应用。与体外超声检查相比,检查医生可以在直视下将超声探头贴近病变部位,定位准确;无腹壁衰减和胃肠道气  相似文献   

7.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气道内超声(endobronchial ultrasound,EBUS)扫描的出现是呼吸道内窥镜技术的一个里程碑式发展,将超声探头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气道进行扫描成像,探测气管壁、管腔外邻近肺组织和纵隔的组织结构的改变.能够对支气管壁和邻近约4 cm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包括纵隔)进行高清晰度成像.将内镜的视野范围从气道腔内扩展到腔外、从大气道扩展到外周直径1.4~2 mm的小气道,极大扩充了内镜的视野和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9.
胃癌超声内镜检查的围检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内镜检查(EUS)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在消化管管腔内进行超声扫描,明显缩短了超声探头与靶器官间的距离,避免了腹壁脂肪、肠腔气体的干扰,能清晰地显示消化管壁的结构层次及其周围邻近脏器的图像,适用于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及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分期、辅助诊断胰胆系统疾病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引用配有扇形线阵探头的内镜以来,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的活检成为可能。 器材:前斜式纤维内镜用于EUS引导下细针活检,其前端装有扇形线阵超声探头,纤维光学镜的视野与超声平面相一致,即腔内病变可同时由内镜和超声图像来观测,第二种内镜是在原型基础上加一抬针器。  相似文献   

11.
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一种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管壁及邻近脏器病变进行检测的一种全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内镜及超声双重功能,既可观察消化道粘膜表面的病变形态,又可直接或从相邻脏器对病变进行超声扫描,避免了腹壁脂肪的衰减、胃肠道气体及骨骼的干扰等体外超声的物理学限制,从而获得更为清晰的病变浸润深度及邻近组织结构的断层影像,分辩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12.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一种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管壁及邻近脏器病变进行检测的一种全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内镜及超声双重功能,既可观察消化道粘膜表面的病变形态,又可直接或从相邻脏器对病变进行超声扫描,避免了腹壁脂肪的衰减、胃肠道气体及骨骼的干扰等体外超声的物理学限制,从而获得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EUS)将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既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形态,又可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获得管道壁层次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相似文献   

14.
超声内镜在食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问世于1980年,自美国的Dimagno首先报道了超声内镜用于检查动物的消化道试验以来,这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日本Olympus公司开发出具有360度环行扫描可在7.5 MHz及12 MHz之间切换的GF2UM3超声胃镜以及7 MHz的超声微探头以后,超声内镜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超声探头随内镜插入脏器腔内时更接近病变部位,缩短了超声波的传导途经并降低了声衰减,提高了图像分辨率,相应大大地提高了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近年来,超声内镜对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超声内镜对于食管黏膜下病变的鉴别诊断和食管癌的深度、分期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其他食管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声内镜在食管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病变大多发源于消化道管腔黏膜位置,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内镜下切除、腹腔镜微创治疗、开腹手术切除,以及目前仍属探索性的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 NOTES).部分胃肠道病变的检查与治疗在内镜下可同步完成,对胃肠道息肉、黏膜下肿物、血管畸形等胃肠道病变内镜下已做到检查与治疗并重,内镜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但病变体积较大、基底宽广或位置特殊时,内镜下切除较困难,引起胃肠道穿孔出血风险增加,以及病灶切除不完全致术后复发率升高[1].对此种胃肠道病变,以往多需行开腹胃肠道部分切除,手术创伤较大.腹腔镜目前已广泛用于胃肠道病变的微创治疗,文献报道其手术效果已可媲美开腹手术[2].但腹腔镜医师缺乏触觉反馈,对胃肠道腔内病变定位困难,单纯使用腹腔镜治疗胃肠道病变犹显不足[3-4].虽然腹腔镜术前在内镜下以金属夹或染色剂对病变进行定位的方式文献多有报道,但效果欠佳,可能出现定位失败或导致严重并发症[5].为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实现病变的术中准确定位,腹腔镜和内镜双镜联合技术( combined laparoscopicendoscopic resections,CLER)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6.
超声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声内镜 (EUS)国际上 80年代初期应用于消化管疾病的诊断 ,我国的此项技术开展较晚 ,迄今尚未全面普及。EUS是将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安置于内镜顶端 ,可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又可对消化道管壁及邻近脏器进行探察的仪器 ,主要分为线阵式和扇形扫描式 2种。前者探头发出的超声波为平行的直线 ;后者探头可进行圆周形扫描 ,较前者有扫描范围广和容易操作等优点。内镜超声探头的频率一般为5 0MHz,7 5MHz,12MHz和 2 0MHz,其穿透深度分别为15cm ,10cm ,5cm和 1cm。一般先用较低频率对病灶进行定位观察 ,后换较高频率精细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肠腔内超声(ISIU)对小肠正常组织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胶囊内镜、胃镜、结肠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筛选出的50例患者,行小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其正常组织结构及病变小肠的超声内镜学表现.发现小肠病变者加行经腹超声(US)及螺旋CT(SCT)检查,研究ISIU对小肠正常组织及部分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0例入选患者中,完成ISIU检查共47例,其中发现小肠病变10例.所发现病变中,ISIU诊断出全部病例,US、SCT分别诊断出1例和3例.经ISIU观察正常小肠肠壁图像可分6层,但空肠与回肠在ISIU下表现不完全相同,各有其特点.结论 ISIU可提供高分辨率的正常小肠壁结构的各层次图像,并可对病变的来源及内部回声进行清晰的观察,从而有助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内镜超声检查术( 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声内镜已进入普及阶段,EUS已成为现代化消化内镜中心的常规诊治方法。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9.
<正>心血管超声技术在心脏介入诊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TTE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容易受到含气的肺组织等其他心脏周围结构的影响,故TTE不能清晰显示远离探头的心房结构和近端心尖部结构。TEE可从食管显示心腔结构,特别是左心耳和瓣膜结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TEE检查,以及存在麻醉和潜在的食管损伤/穿孔的风险。心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是将超声探头经外周静脉入径送至心腔内,由于ICE探头周围为心腔内血液,故能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质量,且不受心  相似文献   

20.
腔内超声是诊断胰胆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目前使用的超声探头仅能获得二维图象,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现研究最近开发出的三维腔内超声系统对胰胆系统疾病诊断的可能价值。 材料与方法:三维腔内超声系统包括三维腔内超声探头、探头驱动设备、超声仪、超声显影处理设备、视盘驱动器、17英时高分辨力显示屏、键盘及彩色打印机等。超声探头长2.0m,含直径3.4mm的外套管及直径2.4mm的探头,探头顶端有一只12MHz或20MHz的横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