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甲钴胺制剂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及护理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甲钴胺制剂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制剂臀部肌肉注射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血糖均稳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3.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使药液对穴位有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发挥药物的缓释治疗作用,达到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治疗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穴位注射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对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并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加用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排空率、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均有效,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胃排空率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均有明显下降,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腹针结合穴位注射应用能有效改善胃轻瘫症状,提高胃排空率,疗效较单用西药治疗明显;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加快胃肠道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段玉红  刘爱霞  杜娟 《陕西中医》2013,(10):1387-1388
目的:观察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48.28%,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使少量的药液对穴位有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还可发挥药物的缓释治疗作用,可使两者作用相得益彰,标本同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Chen L  Zhang XF  Ku BQ  Wang XC  Ma C  Liang JY  Liu J 《针刺研究》2012,37(3):229-32, 246
目的:观察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足三里、中脘、胃俞自体血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吗丁啉;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评定疗效,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监测病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4%(15/21),对照组总有效率33.3%(7/21),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血足三里、中脘、胃俞穴位注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病人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莫沙必利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疗程为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GET1/2)、胃肠激素(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浓度水平。结果胃半排空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组液相、固相GET1/2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液相、固相GET1/2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激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分泌明显降低、生长抑素增高(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莫沙必利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能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胃泌素、胃动素分泌的水平,升高生长抑素等方面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橘皮竹茹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橘皮竹茹汤加减煎服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激素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时间、复发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橘皮竹茹汤辨证加减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显著,既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少胃排空时间,又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解民 《四川中医》2013,(7):81-82
目的:观察消痞健运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双侧胃俞或双侧足三里交替注射甲钴胺注射液,配合消痞健运汤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莫沙必利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消痞健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治疗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可作为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胃复安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注射。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通过穴位注射,使少量的药液对穴位产生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还可发挥药物的缓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15):100-101
目的:对照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面部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后面部肌表情肌恢复情况。结果:冶疗组痊愈92.6%,有效7.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40.9%,有效36.4%,无效22.7%,总有效率77.3%。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疗效稳定,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尤明辉 《河南中医》2014,(9):1818-18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9.6%,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可缩短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加味异功散辅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异功散辅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方法:9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和硫辛酸胶囊,0.6 g/次,1次/d,早餐前30 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异功散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B超检测治疗前后胃排空情况,记录胃半排空时间(T1/2),胃排空时间(T);进行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表(GCS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半排空时间及胃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和腹胀评分及胃轻瘫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异功散内服能减轻DGP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排空,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治疗组(40例)给予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38例)予以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指标的变化,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 (P <0.05);治疗组治疗后MNCV和SNCV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提高患者MNCV和SNCV,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多发性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75例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甲钴胺针1.Omg静脉滴注同时,采用黄芪注射液6ml,分别双侧曲池、足三里穴、血海穴注射,每日1次,连续2周;对照组33例,甲钴胺针静脉滴注1.Omg,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肌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_为73.33%(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多发性神经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2%,对照组为67.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肱二头肌与下肢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测评,观察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的变化,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常规康复治疗加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与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全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说明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的胃瘫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7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健脾汤胃管滴入及针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瘫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胃瘫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饮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加针刺结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饮食、胃瘫、肠鸣音恢复时间,减少留置管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胎盘组织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辨证服用中药汤剂基础上采用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辨证服用中药汤剂1日1剂治疗。结果:1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盘组织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胀感消失时间、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万春玲 《新中医》2019,51(2):210-212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控制血糖至稳定状态后,2组患者均给予补气活血通痹汤处理,对照组通过肌肉注射甲钴胺,研究组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100%,较对照组(80.00%)高(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的比较[(18.13±2.01)分与(18.20±2.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8.24±1.59)分]与对照组[(12.35±1.79)分]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2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及感觉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结论: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且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胎盘组织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辨证服用中药汤剂基础上采用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辨证服用中药汤剂1日1剂治疗.结果:1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盘组织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