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rombosis,CVST)的CT与MRI影像特征,结合病因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CVST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30例均行CT、MRI扫描。结果:CT平扫12例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如静脉窦异常高密度影、皮层下出血性脑梗死等;18例未见确切异常表现,其中10例CT静脉成像(CTV)表现为颅内静脉窦充盈缺损及闭塞。MRI见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及静脉窦不显影或条状低信号影。MRI静脉成像(MRV)少部分有乙状窦、横窦、直窦闭塞表现,大部分以矢状窦闭塞为主要表现。结论:头颅CT扫描能简单、快速地检出急性CVST;而亚急性和慢性者,常规MRI及MRV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CVST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DTOF)。结果20例常规MRI榆查中,12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赛内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宴内未见明屁异常信号但伴有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脑积水。5例海绵窦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窦高信号缺失、静脉窦粗细不规则、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顿内静咏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静脉窦区高密度影,MRI平扫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3D CE-MRV显示静脉窦内稍高信号充盈缺损影.结论 MRI、CE-MRI、3D CE-MRV联合运用可以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CT扫描用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筛及并发症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8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有如下特点:(1)常为多处静脉窦同时受累;(2)形成血栓的静脉窦增粗、流空效应消失,呈现等或短、混杂T1、短或长T2信号影,典型表现为“白三角”征;(3)在急性期做增强扫描可见“黑三角”征;(4)MR静脉成像显示:栓堵的静脉窦影缺失。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比较典型的MR影像学特点;MRI检出本病优于CT,且能作出早期诊断;MRI增强扫描及MR静脉成像在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MRI平扫、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及DSA。结果:23例中发病部位为上矢状窦10例,乙状窦6例,直窦3例,横窦4例。其中多个静脉窦同时受累12例,占52.17%;上矢状窦受累10例,占43.48%;横窦受累4例,占17.39%。MRI平扫示脑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T1WI及T2WI呈不同信号改变,其中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14例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5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3例均行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静脉窦呈环形、圆形或三角形强化,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充盈缺损状;11例行DSA检查受累静脉窦表现为不规则显影、静脉窦狭窄影或不显影,且与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检出的发病部位及血栓数量一致。结论:MRI平扫联合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快速、无创且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广泛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一例陈忠苏荣森静脉窦血栓形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往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多难以诊断,我院MR发现1例报告如下。男45岁。因头痛3天伴呕吐入院,病前有感冒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指鼻试验...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犤1犦。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相当的重要。本文收集3例,结合文献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特点,并分析CT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00036北京海军总医院陈小菡,刘兴州,李舜伟中图法分类号R743.331825年Riles首先论述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此后文献报道多为尸检材料[2 ̄4],对于该症的生前诊断一直存在较大困难。现将我们所见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MRV、DSA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孕产妇并发CVST患者CT、MRI、MRV、DSA成像的直接和间接征象.6例患者起病后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描3例、DSA检查1例.结果:6例患者的头部CT、MRI、MRV、DSA成像均有异常表现.表现脑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间接征象的CT 5例、MRI 6例,其中出血性梗死4例.同时表现纵裂内高密度索带征及高密度三角征直接征像的CT 1例,表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T1为等信号、T2为等及低信号直接征像的MRI 2例.表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显影中断、显示不清、或者局部信号缺失的MRV 4例,其中1例表现出两侧静脉分枝显影不均,一侧静脉分枝显影明显减少的征象.显示上矢状窦不显影的DSA 1例.结论:头部CT、MRI、MRV和DSA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MRI+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CT及MRI+MRV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相似文献   

10.
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MR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颅内胶质肉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颞顶区13例,枕叶1例,丘脑1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为3.0-9.0cm(平均4.6cm)。CT扫描7例为低等混杂密度,4例为低密度,CT值18-22HU,4例为略高密度,CT值48-55HU。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边界清晰,周围有水种。6例行MRI检查,T1WI呈不规则长T 1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不均匀实质性增强。结论 颅内胶质肉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CT、MRI表现结合临床可做出倾向性诊断。增强检查有利于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以来收治的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影像特点。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2例,转移性黑色素瘤3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4例行MR检查,呈短T2、短T2者3例,稍长T1、短T2者1例。结论MRI有助于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MS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 19岁,6例行MSCT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 鞍区及鞍上池7例:M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外周带囊变,实质部分密度较高(CT值约40~ 48 HU),瘤周水肿不明显,MRI: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较高信号,垂体柄受累增粗,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萎缩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基底节及丘脑区肿瘤呈类圆形囊实性浅分叶状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坏死灶大而瘤周水肿轻,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松果体区肿瘤并脑室内转移2例:肿块呈浅分叶类圆形,信号及密度不均且包埋松果体钙化,外周带坏死较明显,1例侧脑室转移,1例经三脑室向两侧壁蔓延,侵犯垂体,幕上脑室均积水扩张明显,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 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以颅内中线结构附近多见,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4.
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5例颅内黑色素瘤(原发性4例,转移性1例)的3例CT和4例MRI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2例和低密度影1例,均明显增强。MRI平扫呈短T1短T2信号3例和长短T1短T2信号1例。结论:颅内黑色素瘤CT无特征性;MRI有一定特征,MRI是诊断黑色素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CT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CVST患者的头颅CT、MRI表现。结果:8例血栓位于上矢状窦,2例位于下矢状窦和直窦,2例累及横窦和乙状窦,2例为多窦受累,1例患者伴有皮质引流静脉及脑深部大静脉受累;9例急性病例,CT见直接和/或间接征象;MRI示5例典型病例表现为脑静脉窦内正常留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结论:对急性CVST,头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而对于亚急性和慢性者,常规MRI的表现具有特征性,其是诊断CVST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静脉窦密度略高信号增高、窦腔增宽(n=5/12),增强扫描可见“空三角”征(n=3/3);随着病程的改变,MRI可表现为静脉窦T1WI(n=15/17),T2WI(n=13/17)流空效应消失,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增强MRV可显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窦内充盈缺损(n=17/17;n=4/4);CT及MRI还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多发、散在的出血性脑梗塞(n=7/12;n=13/17),基底节区脑梗塞(n=3/12;n=4/17)等间接征象。结论:CT增强可以显示静脉窦血栓,MRI、MRV及增强MRV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MRI优于CT平扫。  相似文献   

20.
颅内静脉窦血栓 (CVT)因其临床表现多变 ,且缺乏特异性 ,脑电图、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分析及血液方面检查对确诊意义不大 ,经常误诊为胶质瘤、良性颅高压等疾病 ,近年来 ,随着CT ,MRI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及TCD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诊断率已明显提高 ,对该病的影像学改变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1 脑CT检查脑CT检查往往是最优先的检查方法 ,CVT的CT表现分两类 :(1)直接征象 ,其一有空三角征 ,又称δ征 ,即在CT增强扫描时上矢状窦可见环形增强 ,三角形中央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血栓影 ,此征阳性率达 70 % ,多数病例在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