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穴位特异性,观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穴位组)和对照组(非穴组),穴位组电针双侧中髎穴,非穴组电针双侧中髎穴向外侧平开2寸处。观察疗后4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存质量评分(QOL)的变化情况及患者针刺过程中的耐受性、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疗前及治疗后,穴位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非穴组I-P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治疗4周后穴位组与非穴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穴位组电针痛度评分VAS均值:2.523 8±1.013 96,非穴组VAS均值:2.114 7±1.425 73,表明患者电针疼痛耐受性良好;除两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2~3天后血肿消失,其他无不良反应;治疗期间40例患者按照疗程计划针刺,依从性良好,无脱落。结论:电针中髎穴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和生存质量,初步研究表明中髎穴对前列腺增生症有特异治疗效应,电针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西药组各22例。电针组针刺关元、曲骨、中极、横骨并通以疏密波;针刺组针刺穴位同电针组,不予通电流;西药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针刺组的63.64%和西药组的77.27%(P0.05);电针组I-PSS评分、Qmax、QO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与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明显减轻前列腺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增大尿流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与西药舍尼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结果,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和对照组40例(西药舍尼通治疗),以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受困评分(BS)、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为量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5%和100.0%,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I-PSS、BS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优于西药舍尼通.  相似文献   

4.
骶部俞穴深刺为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骶部俞穴深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骶部穴位深刺组35例与非深刺组30例治疗30次后比较疗效,并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QOL).结果:深刺组疗效优于同类穴位非深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刺组35例患者治疗前IPSS为21.8±7.1,QOL为4.6±0.7,治疗后IPSS为9.0±5.2,QOL为2.0±1.2,治疗前后IPSS及QOL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骶部穴位深刺的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是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自2011年以来笔者临床采用秩边穴齐刺加灸法治疗该病300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300例患者均来自2011年06月-2014年06月在黄石市第二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灸与口服前列康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前列康组,各64例。针灸组针刺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水道,并于肾俞、关元、神阙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天1次;前列康组口服前列康片,每次4片,一天3次,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超检查膀胱残留尿量(Ru)、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PSS评分、Qmax、Ru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针灸组较前列康组改善更明显[8.62±2.18vs 15.26±2.81,(16.04±4.33)mL/s vs(12.47±2.13)mL/s,(10.43±2.14)mL vs(32.13±3.24)mL,均P0.01]。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9.1%(57/64),优于前列康组的68.7%(44/64)。结论: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显著,优于口服前列康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中极穴治疗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针灸疗法,对照组80例给予西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变化情况。结果:2组I-PSS评分、Qmax、RUV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极穴可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雷火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疗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口服前列通瘀片治疗,观察组用雷火灸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I-PSS评分、QOL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I-PSS、QOL、残余尿有明显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差异。观察组I-P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膀胱残余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临床效验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86.2%,两组总效率经秩和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类法将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变化情况以及2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QOL评分、Qmax、RU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改善患者IPSS、QOL评分和Qmax及减少RUV效果更明显,证明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芒针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芒针疗法与常规针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的临床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随机对照的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72例)和常规针刺组(78例),均取秩边、中极,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积分、尿流率、残余尿的变化。结果:芒针组有效率为83.3%,常规针刺组有效率为44.9%,芒针组能有效改善I-PSS症状积分、增加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芒针疗法对BPH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为主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42例)、针刺组(41例)、西药组(42例).温针灸组予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①针刺肾俞、肝俞、秩边,不留针,②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温针灸,每天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针刺法同温针灸组,只针刺不施灸;西药组口服普适泰片(舍尼通),每次1片,每日2次.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比较.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88.10%,针刺组63.41%,西药组66.67%,温针灸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温针灸组治疗后NIH-CPSI积分为11.92±7.11,针刺组为16.08±6.83,西药组为15.66±5.88,各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温针灸组积分较针刺组、西药组下降明显(均P<0.01).结论:温针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配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承山、昆仑等穴,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穴位,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功能、下腰痛(JOA)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血浆P物质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腰腿痛功能积分(P0.05)、JOA积分(P0.05)、VAS(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含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隔药饼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改善作用优于隔面饼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火龙灸法与单纯针刺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为提高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大椎、肝俞、天柱、后溪等穴配合火龙灸自大椎至秩边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R 20分法量表评分,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SR 20分法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8/4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秩边透水道"针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后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配,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加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B超测定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失禁程度、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改善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秩边透水道"针法配合普通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尿失禁症状,其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录的针灸...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治疗胃黏膜损伤及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和胃组选"中脘""足三里"穴,安神组选"照海""申脉"穴,联合组选"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穴,针刺治疗5d。末次针刺后,用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诱导时间。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5(IL-25)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睡眠诱导时间和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增高(P0.01),血清与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治疗组睡眠诱导时间和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与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和胃组与联合组较安神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血清IL-25含量、海马TNF-α和IL-25含量降低明显(P0.01,P0.05),安神组与联合组在缩短睡眠诱导时间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和胃组(P0.01,P0.05),联合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和胃组与安神组(P0.05)。结论:"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联合针刺能够更好地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同时缩短睡眠诱导时间,这与其降低血清及海马中TNF-α及IL-25含量有关。说明胃肠疾病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为临床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针刺加热敏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加灸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均取天枢、足三里、公孙等穴,针加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加灸组愈显率为87.5%(28/32),针刺组愈显率为37.5%(12/32),针加灸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加灸组对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刺激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针刺与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差异.将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艾灸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和艾灸组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P<0.01,P<0.05),针刺组优于艾灸组(P<0.05).就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针刺疗法的作用优于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处方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近1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针灸治疗BPH的所有相关文献,筛选出针灸治疗BPH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提取数据并导入R软件,对临床针灸治疗BPH的选穴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有步骤均有两名研究员同时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共入102篇文献,共计59穴,单穴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为关元(66次)、中极(65次)、三阴交(43次)、肾俞(33次)和气海(30次)。聚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穴位分为4类较好。关联规则(支持度5、支持度80%)显示:2穴关联中气海、关元穴组以25.49%的支持度排第一,水道、中极穴组以19.61%支持度排第二,所有两穴关联的置信度均在80%以上;在3穴关联规则中,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和三阴交-水道-中极以12.75%的支持度排第一、气海-中极-关元11.76%的支持度排第二;4穴关联规则中,关元-三阴交-水道-中极支持度8.82%排第一;5穴关联规则所有支持度均为5.88%。所有关联规则中提升度前三的是次髎-中髎-下髎(17.0)、关元-曲骨-中极-横骨(12.7)、下髎-中髎(11.3)和次髎-下髎-中髎(11.3)。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BPH时,以三阴交、关元、肾俞、中极、气海、水道和秩边关联使用为最常用穴,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辩经络为主、辨证为辅的原则选取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