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扶正逐毒丸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扶正逐毒丸对免疫抑制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扶正逐毒丸大剂量组(环磷酰胺+扶正逐毒丸大剂量)、扶正逐毒丸小剂量组(环磷酰胺+扶正逐毒丸小剂量)4个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皮下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给药14天后,进行CD4细胞、CD8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检测。结果扶正逐毒丸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CD4细胞、CD8细胞的百分数值,能够诱生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机体血清中的TNF和IL-2及IL-8的含量。结论扶正逐毒丸对免疫抑制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综述》2013,19(4):733-735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确诊、初诊初治、年龄≥70岁的74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独化疗组(对照组)21例、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化疗同步应用组(单药治疗组)25例、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与化疗同步应用(联合治疗组)28例。观察比较三组近期疗效、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三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老年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比值以及NK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而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相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薄芝糖肽与化疗同步应用能改善老年肺癌患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身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挟正清肺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154例,其中观察组86例,采用“扶正清肺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68例,只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1%)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清肺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可提高抗感染疗效,降低炎性反应,提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正颗粒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扶正颗粒联合化疗)51例,对照组(单纯化疗)5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体重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CD3T细胞总数、CD4/CD8细胞比值升高,KPS评分及体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下降,KPS评分及体重下降。结论:扶正颗粒辅助化疗可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对其细胞免疫功能CD4~+、CD8~+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失败1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采用DC方案治疗,治疗组63例:采用扶正抗癌方联合DC方案治疗,治疗2周期后,以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数值变化、瘤体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数值逐渐下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数值不断升高,且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同期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值(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数值,(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98,P=0.130);其客观缓解率(ORR)相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4.681,P=0.030)。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整体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乏力、纳差症状的改善程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抗癌方具有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为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药组成。  相似文献   

6.
韩玉芝 《当代医学》2021,27(26):128-129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症状改善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辽宁省灯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5例,根据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两组患儿均进行排痰、调节电解质、吸氧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CD4+/CD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均升高,CD4+、CD4+/CD8+均下降,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增加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
爱可扶正片治疗HIV/AIDS112例3年临床疗效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爱可扶正片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关怀治疗3年疗效情况.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对112例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观察,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月感冒次数、体重改变、死亡情况以及血尿粪化验和CD4细胞等检测.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66.7%;治疗前后每月感冒次数、体重指数及卡洛夫斯基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值治疗后总有效率66.7%,呈稳定上升趋势,尤其CD4值在300/mm3以下的治疗后由(189.58±71.85)mm3升高至(303.42±210.16)mm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死亡率逐年下降.结论 爱可扶正片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和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42例晚期肿瘤患者中22例以放、化疗同时输注经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进行免疫治疗,每周2次,8次为1疗程。另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放、化疗和免疫综合治疗组患者中15例(68.18%)的淋巴细胞表型明显改善,CD3~+、CD4~+治疗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CD95~+升高,P<0.02,PS评分改善P<0.01;与20例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各项无显著差异,治疗后CD4~+升高,P<0.05,PS评分改善P<0.05;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病人中有7例(31.82%)的淋巴细胞表型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PS评分改善,P<0.02;对照组淋巴细胞表型与临床症状改变均不明显。结论: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 T淋巴细胞在艾滋病行抗病毒疗法患者中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80例首次开始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观察患者CD4+ T淋巴细胞的变化,并根据CD4+ T淋巴细胞是否升高分为升高组与未升高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80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110例(61.1%)CD4+ T淋巴细胞升高>100个/mm3。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均明显改善,但升高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与CD4+ T淋巴细胞升高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个/mm3是促进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因素;年龄≤50岁、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个/mm3是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但年龄、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可影响其升高程度,在临床实际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化疗方案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卡诺斯基(KPS)评分,观察体重、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化疗后患者KPS评分及体重明显升高,NK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CD3、CD4、CD8 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升高。结论:贞芪扶正颗粒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124例AIDS合并DPs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124例AIDS合并DPsM患者的病死率为29.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IDS合并DPsM预后的因素包括:血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韶关市老年HIV/AIDS人群首次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数量情况,获得其分布特征,为制定老年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韶关市2008—2015年新发现的老年HIV/AIDS人群全血样本,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对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共有HIV/AIDS 147例,其中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51~83岁,平均(68.51±17.58)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1.02%;本地户籍134例,占91.16%;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7.35%;其次为同性传播24例,占16.33%;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 254个/μL,平均(282.57±124.56)个/μL;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地区范围、感染途径、性病史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P0.05)。结论韶关市老年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普遍偏低,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应加强早期监测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CD_4~+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与CD+ 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CD+ 4 、CD+ 8进行了 3 6例次的检测。结果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3人次 ( 3 3 .3 % )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 0人次 ( 95 .8% ) ,CD+ 4 <1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人次 ( 10 0 % )。结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在CD+ 4 >2 0 0个 /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较少 ,CD+ 4 <2 0 0个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验)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应用价值及CD4+T淋巴细胞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789例HIV/AIDS患者血标本和痰标本,进行IGRA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789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有42例,其中 IGRA阳性率为50.00%(21/42);HIV/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9.20%(33/113),IGRA阳性率为30.09%(34/113);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和胸片无肺结核病灶的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22%(6/490),IGRA检测阳性率为26.94%(132/490);在CD4+T淋巴细胞等级计数≥300个/mm3组、200~<300个/mm3组、100~<200个/mm3组及0~<100个/mm3组中,IGRA阳性率分别为30.58%、20.18%、25.42%、17.02%,IGRA阳性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降低的趋势(χ2=14.852,P<0.05);IGRA结果不确定率分别为5.81%、10.09%、9.32%、20.43%, IGRA结果不确定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增高的趋势(χ2=30.021,P<0.05)。结论 IGRA试验作为HIV/AIDS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但作用非常有限,患者免疫力下降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出现不确定性结果也随着免疫力下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6.
欧慧  高赛珍  王曼  黄宗杰 《海南医学》2016,(22):3654-365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92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上升者占88.04%;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在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无药物漏服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显著增加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疗效与年龄、治疗时机、BMI及用药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CT特征与CD4 T淋巴细胞分级之间相关性。方法 依照CD4 T淋巴细胞数多少分为2级,Ⅰ级:<100个/mm3、Ⅱ级:≥100个/mm3,对确诊的56例AIDS合并肺结核螺旋CT征象与CD4 T淋巴细胞数分级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部位:双肺上叶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之间无明确相关,P>0.05。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0.05。影像特征:斑片状和(或)实变影、多发空洞、多发结节、纵隔和(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0.05。单发空洞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胸腔积液发生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之间无相关,P>0.05。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病变特征与CD4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损害有关,CD4 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肺部影像征象越不典型。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肺 CD4 T淋巴细胞计数 分级 CT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CM remedies in treatment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Method: 60 cases of AIDS or AIDS-related complex (ARC) wer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TCM patterns and treated accordingly. Results: Of the 60 cases, 52 patients (86.7%) experienced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general symptoms and lab findings, including virus loading and CD4 T lymphocyte count. Conclusion: The TCM remedies could definit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AIDS or ARC, enhance the immune function, de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contracting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 with no apparent toxic and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  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最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最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r =-0.34,P <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