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杜小丽 《医学信息》2008,21(3):266-267
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对围绝经期来本站取IUD妇女术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妇女处于生理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容易引发身体、心理、社会等问题,因而围绝经期保健越来越受家庭的关注.围绝经期保健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教育、医疗、服务三方面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实施多层次个体化医疗保健措施,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妇女在围绝经期由于性腺功能逐渐衰退,出现内分泌紊乱,以致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体内性激素变化情况,我们测定了140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及E2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心血管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学莉 《医学信息》2009,22(7):1366-1366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48例围绝经期妇女按年龄分甲乙两组,进行血脂、血压、心电图等比较随访3至6个月.结果 乙组心率(HR)收缩压(S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心电图室性早搏、ST-T异常较甲组所占比增高.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症心血管疾病因素增多,心血管疾病易患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6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秀敏 《医学信息》2010,23(4):905-906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晚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1月后改为每日5mg,再服2月,共3月为1个疗程.每月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用药后诱导闭经,6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子宫内膜均较前变薄,肝、肾功能无改变,月经复潮者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贫血得以纠正.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曼月乐对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15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57)患者给予地屈孕酮(10 mg·次-1,2次·d-1)治疗;研究组(n=58)患者给予曼月乐(放置1支于患者子宫内)治疗.3 m后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状态,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 m后,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月经状态和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效果良好,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改善月经状态和性激素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侯延丽 《中国微循环》2001,5(3):205-205
妇女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已开始衰退 ,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改变 ,多数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候群。本文对143例此期妇女进行血液流变性及血脂、血糖的测定 ,发现存在明显的异常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观察组143例 ,年龄40~55岁 ,平均年龄48.2岁。停经时间≤1.5年的门诊病人 ,均符合围绝经期诊断。对照组66例 ,均为40岁以下女性健康体检者。1.2仪器和方法 :采用NXE -I型锥板式粘度计检测血粘度 ,血脂血糖采用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2结果见表1、表2。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辅助甲羟孕酮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罗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72例围绝经期AU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采用LNG-IUS辅助...  相似文献   

9.
吴孟枝 《医学信息》2010,23(5):1493-1493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无排卵性出血,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下降或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正反馈调节的反应性降低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停止,雌孕激素水平比例失调或完全没有孕激素而导致月经紊乱和不规则阴道出血.近年来我院应用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病,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女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经断前后诸症”,脏躁,郁症等范畴,常见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多怒、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忧郁健旺等症状。围绝经期中医认为妇女经断之年,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在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生活质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改良Kupperman Index评分量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对22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测量。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围绝经期症状量表、睡眠质量量表、抑郁情绪量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围绝经期症状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存在两条间接路径:围绝经期症状通过抑郁情绪影响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症状通过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生活质量。结论: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在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检测了 138例围绝经期妇女 (其中月经紊乱期 81例 ,绝经期 5 7例 )血清FSH、LH、E2 、瘦素水平 ,并与 4名育龄妇女各项指标对照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在围绝经期妇女正常生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瘦素在月经紊乱期妇女 (P <0 .0 5 )和绝经期妇女 (P <0 .0 1)中都有较明显变化 ;FSH、LH、E2 亦有显著变化 (P <0 .0 1) ,提示瘦素参与了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变化 ,并通过一些途径参与了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TVS)检查,观察其子宫内膜改变,并与相对应的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总符合率为94.2%,其中生理性内膜改变、良性内膜改变、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1%、94.8%及85%。以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10mm)为预测临界值,经阴道超声诊断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66.2%,阳性预测值为83.5%,阴性预测值为89.2%,假阳性为36.5%,假阴性为4.95%。结论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自愿要求进行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500例,将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4d作为正常组(n =250),>14d作为异常组(n =250),选取同期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自愿要求手术流产4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妇女不同时间点的E2、P、hCG水平.结果 3组妇女血清E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组血清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血清的P、hCG水平均异常,与E2无关,因此联合监测P、hCG水平有利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预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绝经是每一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生理现象,在其前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同时,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明显下降,伴随发生各种退化性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将成为围绝经期妇女面临的挑战.激素替代疗法(HRT)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对改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等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血脂水平与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激素、血脂、红细胞流变性的测定。结果 (1)在女性刚进入更年期阶段 (40~50岁 ) ,血脂水平及雌激素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 ,随着年龄的增加(51岁以后 ) ,血脂水平逐渐升高 ,雌激素水平则逐渐降低 ,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则呈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2)绝经妇女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态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 (61岁以后 ) ,绝经妇女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更加异常。结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 ,其血脂水平和雌激素水平 ,以及红细胞流变学等逐渐发生异常改变。维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 ,对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的精神心理障碍。众多研究认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围绝经期生殖激素波动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变有关。传统抗抑郁药有很多,但常起效慢,疗效有限,且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出现残留症状和持续性功能障碍。而氯胺酮作为一种全身麻醉药,可通过拮抗NMDA受体、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激活m TOR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起到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对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措施有了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社区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逐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医疗仪器显著增多,社区大量开展预防、保健等健康教育活动以及药物治疗已较先进等方面.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立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档案,加强其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及待遇,以利于社区保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情绪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情绪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与焦虑症、抑郁症之间在症状学等方面的区别.方法 收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共148例(组1),与焦虑症(组2)、抑郁症各60例(组3),对就医者的第一病诉、人格与家系调查、临床症状、伴发的躯体化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等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同时采用了艾森克人格测定,HAMA、HAMD、WPS的应激评定量表等对3组进行评定、对照.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第一病诉是烦躁,易激惹,共102例,占就诊人数的68.91%,其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多种症状合并的形式存在,人格与家系调查表明了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更多类似于焦虑症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基础;抑郁症有更多的遗传学意义;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焦虑症状:HAMA总分为26.02±4.22,焦虑症病人:HAMA总分为25.57±6.17,t=0.55,P>0.05.表明两者焦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抑郁症状:HAMD总分为15.50±5.71,抑郁症病人:HAMD总分为22.95±3.75,t=8.36,P<0.05,表明两者在抑郁的严重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3组伴发的躯体化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人数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应激评分比较,表明了更多的应激存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中.结论 3组临床特征的比较揭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与焦虑症、抑郁症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及不同点,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识别.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症状群的影响,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有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干预组给予心理治疗,结果干预组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诸因素显示明显疗效,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围绝经期症状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