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其中下游水质状况是国家和湖北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区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质状况和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工程运行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奠定基础.收集了汉江中下游干流11个水质监测站2011—2014年pH、ρ(DO)、ρ(CODMn)、ρ(BOD5)、ρ(NH3-N)、ρ(TP)、ρ(TN)等7项水质指标,应用水污染指数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综合辨识2011—2014年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14年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整体上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劣Ⅴ类水体,超标指标为ρ(TN)、ρ(TP)、ρ(BOD5),其中ρ(TN)超标最严重.②为深入辨识TN负荷对研究区域水质的影响,通过情景分析发现控制ρ(TN)可有效改善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③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层次聚类分析表明,在时间上将研究时段分为2类,基本对应于汉江中下游的汛期和非汛期;在空间上将水质监测断面(沈湾、泽口、新沟、宗关、转斗、皇庄、汉南村、石剅、白家湾、余家湖、罗汉闸)分为3类,其中第3类可细分为3个子类,各子类所对应的水质监测断面与其空间分布基本对应.④汉江中下游干流富营养化严重,其中ρ(TP)和ρ(TN)在非汛期分别呈显著降低和增加趋势,汛期无明显变化.研究显示,江汉中下游污染严重,营养盐尤其丰富且ρ(TN)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汉江武汉城区段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武汉城区段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案研究张兆钧,秦敬薰,张政科,杨天媛,周慧芬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430015《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指出:“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控制,选择优化方案,力求以较...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水污染同江段水中硝基苯、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双苯污染带流经松花江和黑龙江的同江断面、同江东港(下列)断面及八岔断面监测分析,对同江段水质受硝基苯污染的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汉江上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5月、11月和2022年4月分别在汉江汉中段设置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揭示汉江汉中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动物33属46种,轮虫占比50%;浮游动物丰度变化范围为520~810 ind./L,勉县和城固段的物种比中心城区段丰富;浮游动物的Margalef指数为2.65~4.37,Shannon-Wiener指数为2.49~3.65,总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温度、BOD5和磷类营养盐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对汉江干流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探讨了主要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指出汉江水质以 、 类为主,总体较好,襄樊白家湾以上河段的水质明显好于下游河段,水质相对较差的断面主要是城镇控制断面。汉江主要污染物是总磷。水质在不同水期的变化为:平水期好于丰水期,丰水期好于枯水期。16年间,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分别有37.5%和25%的断面年均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的水质监测断面优化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TLAB统计工具箱中系统聚类分析法编程进行了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水质监测断面的优化设置。分类结果直观,优化计算过程体现了MATLAB监测断面聚类分析程序简便、快速、可视化的优点,此程序可应用于大气、土壤、噪声环境监测站位的优化设置中,也可作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段例行监控断面2001-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3项水质指标,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总体状况良好,除罗汉闸断面总磷为Ⅲ类,其余断面各项水质指标均为Ⅱ类;(2)2001-2011年,沈湾、罗汉闸断面氨氮浓度显著下降趋势;余家湖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浓度显著下降趋势;泽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显著下降趋势;(3)汉江干流河段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3项水质指标在白家湾断面以上相对较低,余家湖断面以下相对较高,中游河段水质优于下游。  相似文献   

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要内容本标准依据汉江水系(陕西段,下同)地面水水域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了汉江干流的功能区段。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汉江水系的干流、支流、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面水域。本标准是陕西省汉江流域排污水单位环境管理、排污收费和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发生于湖泊和水库等闭合水域,在大型流动性河流中通常较少发生.然而,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汉江中下游水华事件频繁暴发,给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科学辨识可能导致汉江下游水华暴发的多要素变化特征,是揭示河流水华成因和优化上游水利工程调度的重要依据.基于收集的汉江流域下游气象、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长序列数据,系统检测了可能导致汉江河流型水华暴发的多要素特征和不同时期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①汉江中下游降雨量(1961-2015年)下降、气温(1961-2012年)显著上升,汉江流域近50年气候逐渐呈现暖干的变化趋势.②1992-2013年汉江中下游径流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在水华严重暴发的2008-2011年,汉江干流中下游主要断面年均流量和水位均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一段时期.③2004-2014年汉江下游主要水环境指标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总体水质状况较差,水华年ρ(CODMn)和ρ(TP)明显高于非水华年.④汉江水华暴发季节时间自2008年后有明显前移趋势,每年春季的2月中下旬-3月中旬将是水华暴发的重点防控时段.研究显示,汉江下游藻密度的变化相对于营养盐和水文情势要素更加敏感,在不同水华暴发时期的差异也最为显著,是导致河流型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滦河锡林郭勒盟段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质指数法对滦河锡林郭勒盟段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滦河锡林郭勒段2005-2007年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铁、生物需氧量、锰、总磷等;(2)2005-2007年间,上都河监测断面水质状况整体呈变好趋势,但地方经济增长带来的化学需氧量异常升高不容忽视,大河口断面不同水期水质状况变化不同;(3)2005-2007年,滦河锡林郭勒段化学需氧量与溶解氧超标污染加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污染逐渐减轻;三年内,上游水质均优于下游水质,两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丰水期水质〈平水期水质〈枯水期水质。  相似文献   

11.
结合近年来对江苏泗阳县城区内河(沟)水质监测和调查,分析六塘河泗阳河段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成因,并对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之一的六塘河泗阳河段石渡段面水质达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质污染严重,出境断面(也是出城区断面)COD和挥发酚基本为劣Ⅳ类地面水,并经常有劣Ⅴ类现象,氰化物的污染也较严重。1997年本溪市开展的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本溪市污染物排放情况。本文根据申报登记结果和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物COD、挥发酚和氨化物,利用太子河本溪段的一维混合水质模型,讨论本溪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对太子河本溪出境断面水质的影响程度。2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对太子河本溪出境断面水质的影响2.l重点工业污染源分布及排污情况本溪市排污申报单位共319家,经对这些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综合技术法辅以历史数据估算法对浑河沈阳段监测断面进行认证.根据监测数据筛选出5种主要污染指标后,按监测断面历史沿革分3个阶段分别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用该法论证的结果,浑河沈阳段设置的3个断面,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称“中线工程”)于2014年底正式通水运行,科学识别调水前后汉江下游水生态环境特征与响应规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优化调度的迫切管理需求.基于系统收集的2010—2017年汉江下游水文、气象、水质及水生态数据匹配资料,利用多种数据模型方法识别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下游主要环境要素特征和响应规律,探索了导致河流生态退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①中线工程开通后,受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的影响,汉江下游多年平均流量下降了11.5%,流量年内分配趋于不均匀,流量变幅增大,人类活动对汉江下游径流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②调水后汉江下游ρ(TP)、ρ(TN)减小,武汉段ρ(Chla)和藻密度显著上升,汉江下游水华的发生对水文过程改变更加敏感.③基于GAM模型(广义相加模型)的相关分析,调水前后影响汉江下游藻密度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流量和ρ(TP),调水前贡献率分别为27.7%和20.5%,调水后贡献率分别为65.4%和20.5%,调水后汉江下游流量对藻密度变化的贡献率显著升高,说明上游调水引起的汉江下游流量减小对水华暴发的影响十分明显,而TP等营养盐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5.
COD在线监测仪在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 《山东环境》2003,(1):32-32,29
建立汉江流域COD实时监测网络,便于环保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污染排放现状;利于汉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利于汉江污染总量控制;更利于汉江出现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6.
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我于2001年12月中旬带领局开发处和省环境宣教中心赴汉中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工作,同时对汉中市辖区内的汉江建材、405热电、八一锌业等6家企业的技扩改项目和城固一中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汉中地处两江源头,又是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主要水源地,企业技扩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开发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汉中一年来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颇具特色,因此,作为陕南三区的一个突出代表,其环境保护工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汉中近两年建设项目环境管…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0,(Z2)
本文根据东江河源段原有水环境监测断面布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对优化后水环境监测断面布设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思路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辽河水系水环境质量分析会”于1997年10月7日下午在辽宁省环保局召开,省环保局各有关业务处(室)及省直有关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孙长来副局长主持,陈奇局长到会并讲话。根据辽宁省环保局年初计划,结合江河治理的需要,从四月份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各有关市监测站对辽河水系各主要河流实施了加密监测,即在原有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增设了四个省界断面和九个市界参考断面,并增加监测频次。会上,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四月份和七月份两月加密监测的结果和多年来的监测资料,对辽河水系目前的水质污染现状和各主要河流中…  相似文献   

19.
用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介绍评价方法和步骤。并用该方法对渭河咸阳段兴平、南营、铁路桥、中隆4个监测断面2005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关联度判断出4个监测断面水质皆为Ⅴ类水质,水质优劣次序为:南营>兴平>中隆>铁路桥。根据关联系数分析出每个断面污染较严重的因子。对渭河咸阳段4个监测断面水质的评价结果,可为渭河咸阳段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流经城市河流的监测断面设置是否合理,直接涉及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浑河沈阳段原有的监测断面进行了评价.通过示踪试验找出了污水在河水中混合的规律,并提出了简单经验公式,经过验证确定了经验公式的可靠程度.提出了浑河沈阳段不同功能的监测断面,该项研究已为沈阳市执行国家监测技术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