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迄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电源之一,并以其特有的优点如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及库仑效率高等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选取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容量,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时体积变化巨大和电导率低限制了其应用。目前,改善硅材料性能的方法主要有:材料纳米化、结构特殊化以及复合化。对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包埋镍酸锂的热稳定性和耐过充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万新华  王博  连芳  刘庆国 《电池》2004,34(1):7-9
锂离子电池在受热、过充条件下容易引起安全性问题,使其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源受到限制.用锂钴氧包埋镍酸锂作为正极材料,组装AA型锂离子电池,对其热稳定性、过充性和钴酸锂AA电池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包埋镍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热稳定性能和钴酸锂基本相当,过充性能远远优于钴酸锂.包埋镍酸锂正极材料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稀土掺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绿色电池,稀土掺杂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成为稀土应用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阐述了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综述了稀土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稀土掺杂尖品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展望了稀土掺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发展前景,并认为随着稀土掺杂研究的深入,采用稀土掺杂以进一步推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是今后高比容量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信领域对后备电源的需求,开发了磷酸铁锂体系锂离子电池,通过材料选型、配方优化、电解液体系改进等方面的研究,制备了40 Ah单体电池,该电池在常温、高温、低温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耐浮充性能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并通过了过充电、过放电、短路、针刺、挤压安全性能测试,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阻抗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其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综述了交流阻抗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正、负极材料电化学储锂性能及储锂机理、电解质导电性能及其机理、电解质与电极材料间的界面反应、锂离子的界面传导、电池材料失活机理、全电池性能衰减原因及预测等,并展望了交流...  相似文献   

6.
时志强  王成扬  樊丽萍  李同起 《电池》2004,34(2):129-131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加工中的粉体技术,讨论了不同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正极材料LiCoO2和负极材料天然石墨的粒径以及负极材料的形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容量随着LiCoO2和天然石墨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天然石墨的球形化处理能提高负极的填充密度,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此外,适当的碾压工艺以及多种电极材料的混合使用也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水系锂离子电池有价格低廉、无毒无害、安全性能高、离子电导率高等优势,是更具前景的储能器件.正极材料的选择对水系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制备和修饰方法也对正极材料以及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合成成本低、无污染、稳定性好、放电电压高的正极材料对水系锂离子电池来说是必要的.总结了近年来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发现了它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动力电源系统在电池大容量、高比能量方面的需求,开发了大容量高比能量锂离子单体电池,通过材料选型、配方优化、电极加工工艺改进以及电池减重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制备了容量200 Ah,质量比能量达到220 Wh/kg的单体电池,该电池在常温循环性能、低温放电性能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并通过了过充电、过放电、短路等安全性能测试,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LiCo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吴国良  刘人敏  杨新河  金维华 《电池》2000,30(3):105-107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CoO2的国产化中试批量制备工作、电极材料性能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上应用研究的情况.研制的LiCoO2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及其安全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蒋宁懿  潘磊  张健  李成章 《电源技术》2012,36(7):942-946
具有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等便携式电源领域。此外,以HEV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的研制也逐渐成为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选用了氧化镍钴锂(NCA)/中间相碳微球材料体系制备了2 Ah软包装、20 Ah圆柱形及18650功率型动力电池,并进行了相关电化学测试。探讨了电极配方设计、隔膜材质及厚度、电解液体系对电池大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伊廷锋  胡信国  高昆 《电源技术》2005,29(12):845-848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研究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变化和电化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综述了固体NMR在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变化及嵌锂机理方面的一些进展,并提出了固体NMR对于研究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对应于锂离子嵌/脱过程中的材料结构变化和Li与邻近金属原子的配位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展望了固体NMR技术在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前景,并认为这些技术将对未来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目前其他所有的负极材料,但由于自身体积效应导致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降低,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除了从改性负极材料入手外,粘结剂的选取和改性成了改善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水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目前在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中研究较多的一种粘结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硅基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机理及主要工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在海洋开发和未来水下战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电能源技术的发展决定着AUV的整体性能。对AUV动力电池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包括铅酸电池、锌银电池、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溶解氧海水电池等;介绍了未来AUV的发展趋势及对动力电池的要求。分析了现有电能源技术与未来AUV动力电池要求之间的较大差距。认为高能量密度、长续航能力、安全可靠、能大潜深运行的电能源是未来AUV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扩大,如何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阐述了电解液在锂电池中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液含氟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将锂电池电解液含氟添加剂分为氟代碳酸酯、氟代烷基类、氟代磷腈衍生物和氟代磷酸酯四类,并总结了它们各自作为添加剂的功能。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氟添加剂的未来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包覆是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总结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包覆物质的种类及研究现状;讨论了包覆改善正极材料性能的机理;展望了将来表面包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和燃料电池现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文保 《电池工业》2004,9(4):189-193
摘要:比较了电动自行车用各种电池的主要优缺点;指出了这些电池的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阀控式铅蓄电池仍是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电源。MH-Ni电池的质量比能量优于阀控式铅蓄电池,但它的价格高于后者,而低于锂离子电池。MH-Ni电池将占电动自行车的一部分市场。锂离子电池、锌镍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的综合指标不如阀控式铅蓄电池和MH-Ni电池优良。目前,氢空气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还不可能用于电动自行车。  相似文献   

17.
刘勇 《电源技术》2017,(12):1785-1787
磷酸盐系列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磷酸盐系列材料的特性,综述了各类磷酸盐材料在现阶段的改性成果和实用化情况,并对各类材料的国内外产业化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伊廷锋  夏继才  胡信国 《电池工业》2006,11(6):401-405,420
阐述了锂离子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掺杂的重要性,研究了反尖晶石离子掺杂(Fe3 、Ga3 、Al3 )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的机理。展望了反尖晶石离子掺杂在锂离子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向银域  陈婵  肖天赐  李俊升 《电源技术》2017,(12):1782-1784
发展高性能负极材料对于推进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应用至关重要。介绍了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特点及近期研究进展,综述了碳包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制备方法及性能,并对该类负极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