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心肌炎是由于病毒 (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等 )、细菌 (白喉、伤寒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等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心肌炎症 ,也可由于物理 (放射线 )、化学 (毒物、药物 )、免疫的损伤所致。临床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可累及局部心肌 ,也  相似文献   

2.
王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59-326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资料和有关基础研究,总结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靠,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免疫、抗病毒、抗氧化等机制。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改善、保护心肌功能,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T)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及心肌炎患儿左室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用^99mTc-MIBI观察50例心肌炎患儿心肌灌注显像,并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和心肌酶谱结果比较。同时对20例进行心血池显像,观察左室局部射血分数和局部轴缩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心肌自动分区运动分析(A-SMA)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左室局部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A-SMA技术检测70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左室收缩期面积变化率(FAC-S)及舒张期面积变化率(FAC-D),患儿按心肌酶CK-MB增高与否分为两组,与40例正常儿童心功能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并且观察室壁运动彩色的变化.结果 2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不同切面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室壁各节段FAC-S,FAC-D高低不均,大部分节段较正常儿童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室壁运动彩色变化不一致,色带层次减少或变窄.结论 A-SMA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左室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而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于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我院心内科收治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精心救治及护理,已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草酸二铵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静  朱建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11-131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上常对症治疗,并辅以一些营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我们采用该药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华 《护理研究》2006,20(3):743-743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有病毒感染史(呼吸道及肠道),继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肌收缩功能受损。2004年7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心肌严重应激不良安置双临时起搏器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邱静 《当代护士》2017,(12):158-159
正爆发性心肌炎是指由于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症渗出,心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在发病24 h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一般起病急剧,病情发展迅速[1]。2017年3月本科CCU收治1例爆发性心肌炎并大面积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经过利尿、抗病毒激素补充丙种球蛋白,控制心肌炎心衰进展,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改善心肌缺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临床谱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心室的舒缩功能,观察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应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MC组)及正常儿童(N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ⅧC组左室壁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即Tmsv 16-SD,Tmsv16-Dif,Tmsv 12-SD,Tmsv12-Dif,Tmsv6-SD和Tmsv6-Dif)及其心率校正值均高于N组(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可早期发现左室壁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减低及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改变[1],好发于青壮年群体,而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其起病迅速,病程发展快,易出现泵衰竭,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甲状腺功能亢进增加了心脏负担,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罕见,治疗护理难度大。我科2014年2月7日收治1例因感冒引起重症病毒性心  相似文献   

12.
伍贵富  熊艳  陈国伟 《新医学》2006,37(6):408-409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有关心肌炎及风湿性心肌炎的概念好吗? 教授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周围组织间隙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它可以原发于心肌,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同时或先后累及心肌所致.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过敏、风湿性疾病或风湿性疾病以及理化因素等.广义的风湿性心肌炎的病因除风湿热以外,还包括其他风湿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等导致的心肌损害,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肌炎即为狭义的风湿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检测45例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0.75±0.4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71±0.046μg/L,P<0.01),在心肌炎的诊断中,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率(79%)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MB(35%)的检测,治疗过程中大多在第四周左右开始转阴。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早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30例心肌炎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两腔切面上的后间隔、侧壁、前壁和下壁的定量组织速度(Vs)和应变率(SRs)值,并测量和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值。结果心肌炎组显示QTVI和SRI的Vs与SRs在部分节段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Rs又较Vs敏感,而LVEDd、EF、SV、CO及CI值,心肌炎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退;QTVI和SRI可早期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孙华 《护理研究》2006,20(8):743-743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有病毒感染史(呼吸道及肠道),继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肌收缩功能受损[1]。2004年7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心肌严重应激不良安置双临时起搏器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18岁,学生。于2004年7月3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证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病毒复制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损伤和功能失调,此为发病早期;第二阶段为T淋巴细胞反应期,抗心肌抗原经T细胞介导引起心肌损害。第一阶段的治疗对策是消灭病毒、保护心肌,故应用抗病毒药物,营养心肌细胞药物及对症治疗,然而病毒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检测45例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0.75±0.4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71+0.046μg/L,P<0.01),在心肌炎的诊断中,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率(79%)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MB(35%)的检测,治疗过程中大多在第四周左右开始转阴.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性损害,已知柯萨奇病毒B3((CVB3)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VM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的检测。cTNT是肌钙蛋白三种成分的T组分,在心肌损害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心肌特异性的cTNT。cTNT对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9名临床诊断并经心电图和治疗后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进行血清cTNT的早期检测。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心肌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重症心肌炎是心肌弥漫性损害的一种心肌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和细菌等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心肌内小血管的损伤,由免疫机制产生的心肌损伤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一种临床较早采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其目的是提升主动脉舒张压,使心排出量和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增加,同时也可减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我科于2006年2月成功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救治了1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在其住院期间进行周密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05~2008年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住院患儿238例,在同一份血清中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与CK-MB。结果心肌肌钙蛋白对诊断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CK-MB。结论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要比CK-MB测定意义更大,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